陶弘景對這個傳說始終抱懷疑態度。他查閱了許多書籍,都記載著類似的傳說。於是,他決定自己親自去觀察,把事情弄明白。

一次,他找到一窩蜾贏,聚精會神地觀察,發覺它們成雙成對,有雄也有雌,窩裏不僅有蜾贏銜來的螟蛉,還有蜾贏的幼蟲。過了兩天,他發現蜾贏的幼蟲把螟蛉吃光了,還變成了蛹。又過了幾天,蛹變成蜾贏飛走了。

陶弘景終於揭開了蜾贏銜螟蛉的秘密:原來蜾贏也有後代,螟蛉是被銜到窩中給幼蟲當食物的。從這件事中陶弘景更體會到:凡事最好親自觀察,絕不能人雲亦雲。

陶弘景堅持這種科學態度,對中藥學也進行了研究。他寫鹹了《本草經集注》(七卷本),還創造了“諸病通用藥”分類法,一直沿用了一千多年。賈島專心致誌推敲詩句

賈島是唐代詩人,曾經出家為僧。後來,韓愈讀了他的詩,勸他還俗。他屢次考進士沒有成功,到唐文宗時才任長江主簿,人稱賈長江。他的一生始終在窮困中度過,寫詩喜歡寫荒涼枯寂的境況,貧寒苦難的言辭很多。以五律見長,寫作態度嚴謹,注重詞句錘煉,講求對仗,刻意求工。“推敲”的典故就是由其詩句“僧敲月下門”而來。

賈島初赴京城,一天騎在驢背上想出了兩句詩:“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寫完後,思索良久,想把“推”改為“敲”。但考慮再三還是不能取舍,於是坐在驢背上低吟起來,並時時用手做勢。這時,韓愈的官車就在旁邊,賈島因為精神高度集中,對周圍的一切視而不見,不知不覺竟然撞了上去,直到韓愈的部下們擁到他身前,他還在做手勢,定不下該用“推”還是“敲”。

韓愈的部下把驚恐萬狀的賈島押到韓愈跟前,韓愈問明情況後,為賈島的詩句定了“敲”字。

韓愈幫賈島斟定“僧敲月下門”,是取了“敲”字的聲音,他認為上句的“鳥宿池邊樹”,該已經夜深人靜、關門上閂的時候,門用“推”是推不開的,所以隻好“敲”了。陸遊的“書巢”

陸遊是南宋傑出的愛國詩人,也是著名學者。

他從童年開始,就熱愛讀書。先秦兩漢以來的各種重要著作,無不閱覽鑽研。白天讀,夜裏思考,堅持不懈。

他是在金兵入侵、中原淪陷、民族危機深重的年代裏長大的。敵人的殘暴,人民群眾的英勇鬥爭,激發了他的愛國精神。他勤學苦練,為的是挽救國家的危亡。

為了吸取曆史經驗,尋求救國之道,陸遊發憤苦讀,並且給自己住的房子取了個形象的名字:“書巢”。

有人問他:“喜鵲在樹上結巢,燕子在梁上結巢。上古有有巢氏,是因為那時還不會修房子。帝堯時代,老百姓也曾經結巢而居,因為那時洪水泛濫,平地上住不成。你現在幸而有房子可以住,門啊,窗啊,牆垣啊,應有盡有,和一般人的房子一模一樣,卻偏偏叫做‘巢’,這是什麼原因呢?”

他回答說:“在我的房子裏,櫃中裝的是書,麵前堆的是書,床上枕的、鋪的也是書。總而言之,一眼望去.除了書還是書。偶然想走動走動,卻被亂書包圍起來,簡直寸步難行,往往自己也笑起來說:‘這豈不是我所說的巢嗎?”’

客人不信,陸遊便帶他走進“書巢”看看。起初,這個人被書擋住了,進不去;後來,好不容易鑽進巢,又被書圍得水泄不通,左衝右突,還是出不來。於是客人哈哈大笑道:“一點兒也不假,像個巢,像個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