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經典作品賞析 伍 1.(2 / 3)

《水滸傳》的後半部通過義軍受招安、征方臘等情節,寫出了起義失敗的悲劇性結局。這個結局與梁山首領宋江形象的複雜性密切相關。一方麵,宋江不滿現實,仗義疏財,不顧危險救助朋友,富有領袖魅力,一再卷入起義活動之後終於成為義軍首領;而另一方麵,他頭腦中存在根深蒂固的忠孝節義觀念,這種觀念始終影響著他的行動,並一步步引導義軍走上了失敗的道路。在宋江身上,集中體現了作品中宣揚的“忠義”思想,“忠”即忠君,也就是作品中反映出的“隻反貪官,不反皇帝”思想;“義”指彼此間的義氣,但它要服從於“忠”、“孝”。“忠義”觀念使起義的失敗成為必然。

《水滸傳》自問世後即廣泛流傳,家喻戶曉,明清統治者汙蔑它是“誨盜”之書,卻屢禁而不能止。它對後世英雄傳奇類小說、戲劇、民間文藝的影響很大。西遊記

《西遊記》是明代吳承恩所著的一部白話長篇小說。

《西遊記》的故事來自於唐太宗貞觀年間,僧人玄奘曆盡艱難險阻,到印度取經的真實事跡。唐僧取經的故事,600年來在民間廣為流傳,經過無數人的創造、取舍、增刪、修改、加工,吳承恩集大成並完成最後的寫作。全書共100回,41個故事,於1592年由金陵書商世法堂唐樂刊刻出版。

玄奘西行取經,是宗教史上的創舉,是曆史上的真實事件,而《西遊記》一書已將主角唐僧換成了孫悟空。讀者所關心、所驚歎的不是佛經本身的價值,“真經”已引不起讀者多大的興趣,倒是一路的艱難險阻,成了人們關注的熱點。為牽動人們的視線,極盡取經路上的艱難,作者設置了離奇怪誕的“八十一難”以及一路上的神奇怪異、動人心魄的神魔衝突,以反映取經過程中遭受的折磨和極致的艱辛,“真經”已成了“成功”和“目標”的象征。在中國人的心靈裏,一切成功都是來之不易的,要想獲得成功,實現崇高理想,必須付出代價,作出努力。《西遊記》的主題,鼓勵的就是“曆盡磨難,終成正果”的信念。人們關注著“八十一難”的過程,是因為這一係列的折磨與“曆經磨難,終成正果”的中國式心靈開始了共同的脈動。

《西遊記》的寫作采用了浪漫主義的手法,是以具有充分的現實生活為基礎的幻想情節來表現生活的。無論是大鬧天宮,還是西天取經,雖都是以超現實的幻想構思而成,但它卻是封建社會現實生活和在封建製度的壓榨下,被壓迫人民的鬥爭性格和理想、願望的藝術概括。

《西遊記》風行以後,對人民的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明代,福州地方的人家,戶戶都為孫悟空設家堂,許多地方還興建了孫大聖廟。清代,以《西遊記》人物故事而發明酒席間的遊戲“尋唐僧令”風靡一時。

《西遊記》成書以前,唐僧取經的故事便早已傳到國外,成書以後,更是迅速走向世界,而且受到海外讀者的歡迎和文學界的關注。英國漢學家安東尼說:“《西遊記》是中國傳統小說中的精品之一。”法國當代比較文學家艾登堡給予《西遊記》很高的評價,他說:“沒讀過《西遊記》,就像沒讀過托爾斯泰或陀斯妥也夫斯基一樣,這種人侈談小說理論,可謂大膽。”這話雖欠理性,充滿個人的感情色彩,但也可從一個側麵看出,《西遊記》在世界小說史上,有它一定的價值,也足見它的影響之巨、之深、之廣。金瓶梅

《金瓶梅》,明代長篇小說,明代隆慶至萬曆年間成書,作者署名蘭陵笑笑生。《金瓶梅》共100回,版本有明代萬曆丁巳(1617年)年間“東吳弄珠客”序的《金瓶梅詞話》係統和明代崇禎年間的《原本金瓶梅》係統。

小說以土豪惡霸西門慶發跡暴亡為中心,描繪了上自封建最高統治機構,下至市井無賴所構成的一個鬼蜮世界。西門慶是個破落財主出身,由於“發跡有錢,專在縣裏管些公事,與人把攬說事過錢,交通官吏,因此滿縣人都怕他。”他不擇手段地巧取豪奪,聚斂財富,荒淫好色,無惡不作。他有一妻五妾,大多是由他奸淫拐騙而來,妻妾之間,爭寵吃醋,互相陷害。後來,西門慶又賄賂宰相蔡京為義父,步步高升,官至山東理刑正千戶。他更加肆無忌憚,謀財害命,霸占良家婦女,直至縱欲暴亡。小說雖然寫的是宋代的人物和故事,而實際上卻反映了明中葉的社會現實,通過西門慶及其周圍人物的種種活動,暴露了明代中葉以來封建社會的黑暗與腐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