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在中國古典小說發展史上有著重要的意義。它是我國第一部文人獨創的長篇小說,它以現實社會及家庭日常生活為題材,著重寫市井間世俗情態,開了“人情小說”的先河。它在創作方法上的寫實的特點以及題材和細節描寫等方麵對《紅樓夢》有明顯的影響。
當然,《金瓶梅》存在著一些嚴重的缺點。作者對現實黑暗的暴露,缺乏鮮明的愛憎和嚴肅的批判。在解釋人生和社會生活方麵,帶有明顯的宿命論思想。小說中大量的淫穢描寫,使小說喪失了美學價值,並為後起的淫穢小說開了不良的先例。臨川四夢
《臨川四夢》,湯顯祖的主要戲曲作品,包括《紫釵記》、《牡丹亭》(又名《還魂記》)、《南柯記》和《邯鄲記》,合稱“臨川四夢”或“玉茗堂四夢”。
“四夢”就其思想內容而言,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寫人間的真情,這除《紫釵記》之外,更具代表性的,就是可列於世界名劇名著之林而毫不遜色的《牡丹亭》;另一類是對仕途人生的反思,對矯情的批判,如《南柯記》、《邯鄲記》。
為什麼四夢取材都與夢相關呢?這是因為“四夢”的主題反映出作者對人生、對社會的認識。前一類是封建思想、程朱理學對人間至情的壓製,使相愛著的青年男女隻能以夢托情;後一類表現出作者對當時的宦海沉浮視現為頃刻間便歸於幻滅的一種夢境的清醒的反思。名之為“四夢”,可謂匠心獨具。
《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同時也是中國戲曲史上傑出的作品之一,它通過主人公杜麗娘和柳夢梅看似荒誕的生死離合的愛情故事,歌頌了渴望愛情自由、追求個性解放的人文精神,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禮教的冷酷虛偽。作品中深刻貫徹了作者崇尚真情、反對假理的思想,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牡丹亭》在當時就已產生很大的影響。封神演義
《封神演義》,明代神魔小說,許仲琳所著。許仲琳,號鍾山逸叟,其生平事跡不詳。根據日本庫藏的明萬曆年間刻本上注題:“鍾山逸叟許仲琳編輯。”通常人們都以許仲琳為該書作者。他大約生活於明代隆慶、萬曆年間。《封神演義》全書100回,是許仲琳在宋元兩代講書人的話本《武王伐紂平話》基礎上,參照曆史博采民間有關殷周鬥爭故事的傳說,並加以虛構演繹而成。
《封神演義》主要講述的是武王伐紂的故事。小說開頭第一回到30回,以及87回到結局,基本取材於《全相平話武王伐紂書》,並借鑒了明代嘉靖、隆慶年間餘邵魚主編的《新刊京本春秋五霸七雄全像列國誌》西周部分內容,輔以其他史料和幻想成分,擴充改編而成。
小說從紂王帝辛到女媧宮進香,調戲女媧娘娘開始,以女媧吩咐千年狐狸精、九頭雉雞精和玉石琵琶精三妖“托身宮院,惑亂君心,使武王伐紂,以助其功”為楔子,詳細敘述武王代紂,薑子牙封神的經過,揭露紂王設炮烙、剖孕婦等暴行。作者假借曆史事件托古諷今,曲折地反映了明代社會廠衛特務橫行、帝王驕奢淫逸的現實生活,表達了人民對暴政的痛恨和反抗,以及對仁政的渴求和向往。
書中把武王伐紂確定為正義的事業,積極地宣揚了“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的具有進步意義的曆史觀。對哪吒鬧海和剔骨還肉的描寫,表現了反封建倫理的叛逆思想。但由於曆史的局限性和作者本身思想的狹隘性,《封神演義》在內容上也存在著一些缺陷,一定程度地宣揚了宿命論,肯定神權、王權以及女人禍水等封建思想。魯迅評其“較《水滸》因失之架空,仿《西遊》又遜其雄大”。
盡管如此,《封神演義》仍不失為一部具有較高思想性和較高藝術性,我國古代的一部具有較高文學成就和具有一定影響,深受廣大讀者歡迎的神魔小說。牡丹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