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經典作品賞析 伍 2.
《牡丹亭》,另名《還魂記》,明代傳奇劇本,明湯顯祖所著,共55出。是根據明話本《杜麗娘慕色還魂記》創作的。
作品描寫了一個淒婉的愛情故事。杜麗娘遊園傷春,夢中與書生柳夢梅相愛,從此思念成疾。臨死自畫小像,藏在後花園太湖石底。不久,柳夢梅遊學至此,拾得麗娘畫像,遂與麗娘鬼魂幸福相處。後來,柳夢梅在麗娘鬼魂的指點下,打開墳墓,杜麗娘還魂回生。
作品通過杜麗娘為情而病死,為情而複生的故事,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理學對人的個性的摧殘、壓抑,熱情歌頌了青年人追求愛情和個性自由的鬥爭。
主人公杜麗娘的形象塑造得十分成功,是古典文學裏繼崔鶯鶯之後出現的最動人的婦女形象之一。杜麗娘是大家閨秀,從小在封建家長的嚴格管教下長大。但禮教鎖不住人的自然天性。麗娘由《詩經·關雎》而傷春尋春,她感歎自己顏色如花,卻不得早成佳配。夢中,她與書生柳夢梅相愛,由於夢中的愛情難以尋覓,感傷而死。後來,柳夢梅遊學到此,她又為情而複生。執著地追求愛情,要求個性自由發展是這個人物形象的基本特征。
湯顯祖在《題詞》中說;“如麗娘者,乃可謂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複生者,皆非情之至也。”通過這個形象深刻地表現了反對程朱理學、封建禮教的主題。
《牡丹亭》是明代後期浪漫主義文學中最具現實意義的傑作,劇本通過“夢而死”,“死而複生”的幻想情節,深刻地表現了作品的主題。劇本的抒情色彩很濃,作者以抒情詩的手法,表現人物的內心感情,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和抒情氣息。
作品的語言“奇麗動人”,富於表現力。在曲調上,不少地方突破了南北曲的舊格律。《牡丹亭》在當時影響很大,“《牡丹亭夢》一出,家傳戶誦,幾令《西廂》減價”。《牡丹亭》是中國戲曲史上的一個重要裏程碑。“三言”
“三言”,話本小說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合稱,明末馮夢龍纂輯。“三言”是我國文學史上著名的白話短篇小說集,它的問世有力地推動了晚明時期擬話本的創作活動。
《喻世明言》,原名《古今小說》,大約刻於泰昌、天啟之際,所收多為宋元話本,少數明人擬話本。其中不少作品取材於現實,描寫了市井細民的生活,表現了他們的思想感情。如《宋四公大鬧禁魂張》歌頌了見義勇為、蔑視官府的宋四公,表達了人民反抗剝削壓迫的願望。《蔣興哥重會珍珠衫》反映了市民的婚姻愛情觀念。《羊角哀舍命全交》、《吳保安棄家贖友》、《範巨卿雞黍死生交》等歌頌了朋友的情義。《沈小霞相會出師表》則是直接反映當時統治階級內部忠奸鬥爭的作品,描寫了反權奸嚴嵩的鬥爭。這些作品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時代的特征。
《警世通言》刻於天啟四年。所收宋話本和明代擬話本共40篇,其中的優秀作品,多取材於現實生活,描寫、反映市民的生活與思想情趣。其中描寫愛情的作品占有相當大的比例。如《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玉堂春落難逢夫》、《白娘子永鎮雷峰塔》等,描寫了封建社會中婦女的不幸遭遇,歌頌她們衝破封建禮教的束縛,大膽地追求幸福與愛情。也有一些描寫市民階層在封建統治下所遭受的迫害以及他們的反抗鬥爭的作品,如《崔待詔生死冤家》等。
《醒世恒言》刻於天啟7年,所收宋元話本和明代擬話本40篇,其中大部分為明代擬話本,這些作品多取材於現實生活和民間故事,其中關於婚姻愛情之作占有突出的位置,這些作品歌頌了青年男女對愛情的追求,對封建禮教的抗爭,以及對愛情的忠誠、專一。如《賣油郎獨占花魁》是其中最傑出的代表,反映了市民階層的愛情觀。歌頌朋友的情義和患難相助的精神在《醒世恒言》中也很突出。《施潤澤灘闕遇友》,歌頌了兩個小手工業者之間的友誼,表現了文學作品內容的一個新方麵。另外,《灌園叟晚逢仙女》、《一文錢小隙造奇冤》表現了人民對封建壓迫的不滿和反抗情緒。
“二拍”
“二拍”,明代擬話本小說集《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的合稱,明末小說家淩濛初所著,共收作品78篇。其中絕大部分是他根據“古今所聞”“演而成說”的創作。取材較為廣泛,有相當數量的作品描寫了明代市民階層的生活和他們的思想意識,以及揭露了封建社會和官場的黑暗、腐敗,比較深刻地反映了晚明的社會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