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經典作品賞析 伍 3.
《儒林外史》,清代長篇小說,吳敬梓所著。此書約在作者30多歲時動筆,將近50歲時才完稿。最初是以抄本在社會上流傳,傳說為50回。吳去世十幾年後,揚州有55回刻本問世,但此本至今未見,現存最早刊本是嘉慶8年(1803年)的臥閑草堂本,共56回,但第56回似為他人所補。光緒年間又有60回石印本,末4回亦似他人所補。現通行人民文學出版社55回本。
書中描寫了形形色色的讀書人,作者表麵寫明代,實則將雍正、乾隆時代之怪現狀描寫盡致,窮極文士情態。作者首先批判的是科舉考試和八股製度。開篇就寫了兩個科場中人物周進和範進。他們原是淳樸老實人,到50、60歲也未考上秀才,結果是一個一頭撞在貢院號板上幾乎撞死,一個中了舉人反而高興得發了瘋。他們受科舉製度毒害如此之深,以致喪神失魄,精神失常。另外一些讀書人,頭腦完全被功名利祿所占有,根本沒有真才實學。張靜齋、湯知縣等在一起談論曆史人物,竟將本朝人劉基的史實都弄錯了。科舉製度還使人們道德敗壞,廉恥喪盡。如匡超人原是一個樸厚之人,靠自己的辛苦勞動維持生活,但考中秀才後就變得虛偽、奸詐、為非作歹;嚴貢生道貌岸然,卻搶別人的豬,霸占他人田產;虞、餘兩家的舉人進士,不送自己的叔祖母、伯母、叔母入節孝祠,反而去送地主豪紳方老六的母親入節孝祠。凡此種種,揭露了在科舉製度毒害下,知識分子靈魂的扭曲和道德的淪喪。
同時,作品還充分暴露了封建禮教的虛偽和殘酷。嚴監生的小舅王仁是科場出身,因收了嚴監生的200兩銀子,便不顧骨肉之情,慫恿嚴監生在自己的親妹妹王氏咽氣之前,把妾扶正。王玉輝的女兒要為丈夫殉節,王不但不製止,反而支持她,結果女兒絕食而死,王仰天大笑曰:“死的好!”作者通過對這些愚昧虛偽、貪婪卑怯的靈魂的描寫,深刻地鞭撻科舉製度和封建禮教的罪惡。
小說還批判了清代吏治的腐敗,揭露了官吏的昏庸和暴虐,如寫王惠出任南昌太守不久,衙門內便都是“戥子聲、算盤聲、板子聲”。彭澤縣令為了表明自己的治內之績,當押船人來控告兩船鹽被劫的時候,他不去追索搶劫犯,反而將舵工打得皮開肉綻。小說深刻揭露了他們貌似清官實為民賊的本質,反映了當時政治的頹敗腐朽。
作者在鞭撻這些醜惡靈魂的同時,又通過對正麵人物王冕、杜少卿、荊元等人的描寫來寄托自己的理想。這些人正直純正,高潔脫俗,蔑視功名利祿,分別以賣畫、賣文、做裁縫為生,拒絕走科舉仕進的道路,和那些墮落文人形成鮮明的對照。作者還用抒情的筆調,描繪了下層人民中一些善良正直的人物,透露出對這些人物的熱愛和讚美。
書中沒有一個貫穿全書的主角,每個故事相對獨立,“全書無主幹,僅驅使各種人物,行列而來,事與其來俱起,亦與其去俱訖。”(魯迅《中國小說史略》)作者用這種方式展示了多層麵的人物形象,增加了反映社會生活的深度和廣度。在語言上,《儒林外史》以剛勁、犀利、辛辣見長,描寫人物往往隻用幾筆就能狀貌傳神,繪聲繪色,情態並茂。尤其在諷刺藝術上,小說超過了前代任何作品。
《儒林外史》作為中國小說史上第一部長篇諷刺小說,它對後世的諷刺文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晚清的譴責小說如《官場現形記》、《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乃至現代魯迅的小說創作,無不從中汲取營養。它和《紅樓夢》都是我國長篇小說趨於成熟的代表之作。紅樓夢
《紅樓夢》,原名《石頭記》,清代長篇小說,作者曹雪芹,全書120回,一般認為後40回為高鶚所續。後40回盡力描摹前80回對後來情節的暗示,一一交代人物的結局,使《紅樓夢》成為一部結構完整、首尾齊全的作品。但續作不少情節背離了原作精神,如寫寶玉的中舉及賈府的複興等,在人物描寫中也有不少歪曲和庸俗的筆墨,其思想和藝術成就與原著有相當距離。
小說以賈、王、史、薛四大家族為背景,以賈寶玉、林黛玉的愛情悲劇為主要線索,寫出了當時具有代表性的四大家族的興衰過程。其中又以賈府為中心,揭露了封建社會後期的種種黑暗和罪惡,指出其不可克服的內在矛盾,對腐朽的封建統治階級和行將崩潰的封建製度作了有力的批判,使讀者預感到它已經日暮途窮,必然走向滅亡的命運。
小說在廣闊的社會背景上,以精雕細琢的功夫,描繪了一批富有典型性格的人物形象。其中賈寶玉是小說的中心人物,他一生下來,家庭就為他安排了一條功名富貴、榮宗耀祖的道路。但他卻在一群天真純潔的女孩子們的影響下,養成了放蕩不羈的性格,女孩子們冰清玉潔般的世界和以世俗男性為中心的封建統治勢力形成鮮明對照,使寶玉受到感染和啟發。姑娘們的被侮辱、被損害又極大地激起他的義憤,激起他對統治勢力的憎恨,漸漸地形成了他的叛逆性格。他尊重個性,尊重女子,認為人沒有高低貴賤之分,隻有善惡、美醜、真假之別。賈家把重振家業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可他卻偏偏看不起科舉仕宦,視仕途為畏途。他和林黛玉的愛情是建立在共同反對封建主義人生道路的基礎上的。因此更帶有鮮明的叛逆性。這種愛情愈發展,和封建勢力的矛盾就愈尖銳,終於在封建勢力壓迫下釀成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