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危機處理(1 / 3)

化工廠開工後,孔孟章心裏總有些忐忑不安,預感到會有什麼事要發生。開始幾天,他躺在床上還在想這事,睡著了還夢見仨柳十八村的許多村民死後找他算賬。好在政府工作千頭萬緒,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孔孟章漸漸就把化工廠的事給淡忘了。

直到有一天,孔孟章在批完一件違法占用耕地案的處理意見後,接到了何柳科的電話。

“孔市長,不好啦!仨柳的村民開始鬧事啦!”何柳科在電話裏焦急地喊道。

“不要急,慢慢說,究竟發生什麼事了?”孔孟章心裏也急,但語氣仍然平穩。

“村民們強烈反對在仨柳建化工廠,他們聯合起來,把建到一半的磚牆都推倒啦!”何柳科說。“現在,他們正堵在當地的交通要道上,不讓車子來往,說一定要縣政府答應這裏不再建化工廠,他們才同意撤人。”

“你們采取了什麼措施?”孔孟章問。

“我們讓信訪局的幹部出麵協調了,也派了些警察過去維持秩序。”何柳科說。“我和老塗商量過了,為了防止事態進一步擴大,暫時不和他們來硬的,隻是派人去做說服工作。另外,我們向您彙報一下,看您對這事有什麼指示。”

“你們的做法是正確的,決不能和他們來硬的,得盡量做思想工作,畢竟,化工廠對群眾的利益是有嚴重影響的。”孔孟章道。“這樣吧,我和束鹿同誌通個氣之後,我馬上親自來一趟,爭取找到一個解決問題的辦法。”

孔孟章還在入城口,就看到了前來迎接他的何柳科。他知道,這是基層幹部接待上級領導的規矩。但是,這次沒心情互相握手說客氣話,也沒時間浩浩蕩蕩地開著車隊進城。孔孟章高聲道:“先不進城了,直接去仨柳。”

“孔市長。”何柳科過來拉住孔孟章,猶豫道:“去是可以,隻怕群眾認出是你,會有過激舉動。要不,換一輛車去?”

“好吧,要換我們一起換。你安排吧。”孔孟章道。其實,在這方麵他們都有豐富的經驗。改換車輛去見群眾,倒不能怪現在的領導幹部脫離群眾,缺乏魚水情。實在是現在時代變了,幹部不再是過去的幹部,群眾也不再是過去的群眾。最近幾年裏,情緒激動的群眾把幹部打倒在地的情況,已經發生過好幾次。有的甚至舞刀弄棍,釀成命案。這不僅在郭西有,霍家灣有,嶺西各地都或多或少地存在。

“我們早就準備在這裏了。”何柳科指了指旁邊的兩輛舊桑塔納,說:“後麵這輛新一點,您就坐這一輛吧。”

“不,新的你坐,我坐舊的。”孔孟章道。“越舊的越安全,你說呢?”

“這樣吧,我和您一起坐舊的這輛,新的給其他同誌坐。”究竟是做了幾年縣長,何柳科很講究禮數,無論如何不坐比上級好的車。

車子開動後,何柳科對孔孟章介紹道:“孔市長,不過您放心,我已經讓公安局增派了幾輛車,提前趕到仨柳。這些人大多穿著便衣,在事發地點值勤。一旦有什麼風吹草動,他們就會趕過來處理的。我想,這樣處理應該會更安全一些。您孔市長這麼個大領導光臨郭西,萬一出點什麼事,我們可擔待不起啊。”

“沒想到,柳科你處理突發事件還是有些經驗的嘛。”孔孟章表揚道。“好啊,不過現在的關鍵,是要考慮一下如何把這事平息下去。現在社會穩定工作是全黨上下都在努力抓的大事,而且也是最難抓的事,各地出現的不穩定情況很多,我們也是疲於應付啊。”

“我讓信訪局的同誌到群眾當中去了解了,讓他們直接和群眾談一談,看他們有什麼條件。”何柳科說。“最好是在答應他們條件後,能夠讓化工廠重新上馬。畢竟,這是市縣政府都很重視的項目。好不容易把企業引進來了,即便有些不良影響,也總不能在工廠建到一半的情況下,把他們趕走吧?”

“是啊,我也覺得是騎虎難下啊。”孔孟章歎了口氣道。“當初,你我都是堅決反對這個項目的,覺得它禍害當地百姓。可既然會議通過,工程都動工了,我們就決不能允許老百姓胡來,要不然,今後還有哪家企業願意到我們郭西來?”

“就怕找不到什麼好辦法,要想兩全其美,還真不容易啊。”何柳科搖頭道。

“別著急,先到現場看了再說。”孔孟章道。“我們悄悄地觀察,再把有關同誌找來了解一下。隻要大家都開動腦子,我想辦法總會有的。我們一定要有這個信心。”

車子很快就到了仨柳。就在左邊拐向化工廠廠址的十字路口,擺著一排凳椅,幾十個老頭老太坐在椅子上聊天,把好端端的路給堵死了。

孔孟間抬頭看到,在幾株高大的槐樹間,掛著一道紅色橫幅,上麵寫著:“堅決反對在仨柳建化工廠!”旁邊還有條小一些的,寫的是:“決不允許汙染環境禍害子孫後代!”

橫幅下麵站著兩個年輕人,袖子上帶了紅袖套。何柳科介紹說:“這是值班的人,每天由各村輪換。這些老年人,是他們花錢雇來坐這裏的。一方麵是賺點錢,另一方麵也不想讓化工廠影響子孫後代的生活。”

附近一帶,密密麻麻地圍了好多人。孔孟章發現,這些群眾中間有不少長相剽悍的年輕人,應該是郭西縣的便衣警察。而穿著製服的警察,正在指揮那些擁堵在一起的車輛。駕駛員紛紛罵娘,然後調轉車頭,尋找別的出路。

“看來問題沒有我們想象得那麼嚴重吧?”孔孟章笑道:“主要還是些老人家堵著,他們不會拿我們怎麼樣吧?柳科,我們下去看看吧。”

“孔市長,別大意了!現在的老百姓……”

何柳科話未說完,孔孟章已經打開車門,走了出去。何柳科隻好迅速跟上。

“老人家,你們為什麼反對建化工廠啊?”孔孟章走到前麵,問幾位老頭老太。

“我不清楚。”有位白發蒼蒼的老太太搖了搖頭。“他們叫我來,我就來了。”

“化工廠很髒的。”旁邊一位老頭搶答。他表達觀點的欲望很強。“我們仨柳最東麵的東山村以前就建過一個化工廠,村裏水都變黑了,好多人生癌症死了,還有一些也住在醫院裏快不行了。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不敢回家,現在就剩一些老人還在村裏。”

老頭聲音高亢,吸引了旁邊不少人過來。“就這麼個小小的化工廠,辦了幾年,就讓村裏人死的死,逃的逃。你想,仨柳建這麼一個大型的化工廠,聽說比東山村那個廠要大幾十倍上百倍,這個廠子建起來以後,仨柳十八村肯定有一半人要短命。”

“不能建啊!”另一個老頭伸長了脖子喊道。“這個方案,不知道是哪個缺德的領導幹部拍的板,他想害死我們仨柳百姓啊!”

“是該想想辦法。”孔孟章也搖了搖頭,痛苦地道。“把村民遷出去行不行?”

“遷到哪裏去?”有人責問。“我們祖祖輩輩住在仨柳,田地都在仨柳,遷到外麵去,還能分給我們這麼多田地?還能把我們房子建起來?那得花多少錢?要是沒吃沒住的,誰願意遷出去?行不通啊!”

“說的也是。”孔孟章若有所思地道。“你們難,政府也難啊!但這個問題,一定要解決。”

“你是教書先生吧?”剛才搶著回答問題的老頭突然問道。

“我,我隨便問問,了解一下。”孔孟章顧左右而言他。

這時,斜地裏擁過幾個老太太,態度蠻橫,氣喘籲籲地,讓孔孟章看了有些慌張。

走在最前麵的那個老太太年齡不小,身體很硬朗,她衝著戴紅袖套的年輕人喊:“五十塊一天的活,人家賺得,我就賺不得?嫌我老了?身體不行了?”

那年輕人忙拉過老太太道:“奶奶,你帶這麼多人來幹什麼?要來也明天再來,大家輪流值班,工錢輪流拿嘛。”

因為場麵有些亂,旁邊又過來幾個村幹部模樣的人,看了看孔孟章,問旁邊的人:“他們是什麼人?”

“是教書先生嗎?不太像啊?”有人說。

就在這時,幾個便衣上前擋了擋,然後朝何柳科和孔孟章揮了揮手。

何柳科拉住孔孟章的衣角,道:“快上車吧,讓他們看到不好,場麵會失控的。”

孔孟章聽他這麼一說,隻好轉過身,鑽進那輛舊桑塔納。

見孔孟章等一行人都走了,村民們才恍然大悟。有人追著兩輛舊桑塔納喊:“喂,是不是當官的?你們別跑啊?有本事你們別跑啊?!”

這些人還想追,但被便衣們攔住了,無法靠近。

很快,車子加大油門,在寬敞的柏油路上飛速駛離。

孔孟章在車後座轉過頭去,發現那些人還站在那裏,朝這邊揮手喊叫。但他聽不見他們在喊什麼,而且距離越來越遠,很快就把他們送出了眼簾。

回到縣政府,孔孟章把對何柳科說:“是不是馬上開個縣長辦公會議,集思廣益,聽聽大家的意見。我也一起參加你們的會議。”

聽說要召開縣長辦公會,而且孔市長親自參加,副縣長迅速地從各地趕來。

“剛才,我陪孔市長去了仨柳,看了群眾鬧事的現場。”何柳科主持會議,先介紹了情況。“問題確實非常嚴重,我們還沒有很好的辦法讓群眾立即疏散。好在現在的影響隻限於仨柳的交通,沒有影響到全縣。但是,如果長時間這麼下去,肯定會引起輿論的關注,特別是在媒體介入後,我們縣政府的工作會很被動。所以,今天把大家再次召集到一起,想聽聽大家的意見。這也是孔市長的意思。”

“是啊,我們現在的首要任務是,研究一下如何處理這一事件,爭取盡快把仨柳事件平息下去。”孔孟章道。“大家都長期從事政府工作,對郭西包括仨柳的情況也比較熟悉。所以,我想聽聽大家有什麼好的意見和建議,一方麵使化工廠順利上馬,另一方麵又能滿足群眾的願望和要求,把事件處理好。”

常務副縣長先發言:“一個辦法就是給當地群眾一定的經濟補償,群眾拿了錢,可能就會平息下去,畢竟汙染是以後的事,老百姓往往看中眼前利益。當然,這筆錢可能不會是小數目,發多了財政負擔不起,發少了沒作用。”

分管工交的副縣長說:“仨柳鄉大約有一萬戶農民,每戶補一百就得付一百萬,付一千就得一千萬。如果真要解決這件事,一百和一千肯定都太少,我估計有一萬能平下去。但每戶一萬,那就得花一個億了。現在化工廠還剛剛開工,如果投產幾年,給縣裏帶來了效益,那還差不多。現在要為這事兒花一個億,可能說不通。”

分管文教的副縣長說:“就算花一個億補貼農民,把這事平下去,那也隻是暫時的。治標不治本啊!等化工廠建成後,每天的汙染源源不斷地湧向空氣和水源,仨柳群眾照樣會鬧事。而那個時候,一個億早花完了,老百姓還會認你這筆賬啊?所以,這個方案隻能使問題拖延一段時間而已,說得不好聽,就是剜肉被瘡啊!”

因為分管文教的副縣長是女同誌,她說話一向風風火火,比較潑辣,常務副縣長也不和她計較。換成別人,對常務副縣長的方案,倒不敢用這種挖苦的口氣,哪怕他說的很有道理。

分管農業農村工作的副縣長歎了口氣,說:“農民真苦,農村真窮,農業真危險!同誌們,隨著城鄉差別的拉大,現在的農民實際上更窮了。我們最好能借這個機會想出一個長久之計,不但讓他們擺脫汙染問題,而且從此走上富裕之路。要不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仨柳幾萬農民從此就掉進了火坑裏,等到汙染嚴重影響群眾生產生活的時候,就隻好全部背井離鄉,出去要飯啦。”

孔孟章看著這位負責任的農業副縣長發完言,點了點頭,問道:“那麼,你有沒有什麼好的建議呢?”

“要麼就停建化工廠,或者把化工廠遷到其他更合適的地方去。”農業副縣長說。“如果一定要建在仨柳,那就得把當地群眾重新安排。有個別村影響不大的,村民可以多遷些進駐。其餘村民,全部遷出去。至於地點,可以由縣裏統一安排。比如,像國營的農場、林場等。”

“國營農場、林場,現在還能安置多少村民?”孔孟章問常務副縣長。

“現在也比較困難了!”常務副縣長搖頭道。“前段時間,省市要求我們搞下山脫貧工程,我們已經把部分高山上的農民遷到農場去住了。根據我們的計劃,還有更多的高山居民要下山,現有的農場和林場都不夠安置,我們正為這事發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