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怎麼說,我們一定要想個辦法出來,不能為了經濟發展,不但沒讓群眾得實惠,反而還虧待甚至犧牲了當地群眾。”孔孟章道。“科學發展的核心是以人為本。我們必須把改善民生作為貫穿發展的主線,做到發展經濟與改善民生相統一,充分體現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這時,縣府辦主任急匆匆地走進會議室,在何柳科耳邊悄悄說了句什麼。何柳科麵色大變,立即走出了會議室。
過了一會兒,他重新進來,把孔孟章叫了出去。
“仨柳的群眾鬧得更凶了!”何柳科把孔孟章拉到他辦公室裏,焦急地道。“剛才有公安局的便衣打電話過來,說一些群眾拉出了新的橫幅,上麵寫著非常過激的標語。”
“什麼標語?”孔孟章問。
“上麵寫著我的名字。”何柳科猶豫了一會兒,又補道。“還有您的。”
“寫著我們的名字?”孔孟章吃驚道。“究竟什麼內容?”
“打倒何柳科……”何柳科輕聲道。“您那句也差不多。”
“為什麼會這樣?”孔孟章不明白。“為什麼群眾隻針對我們倆?”
“是啊。”何柳科道。“我讓人了解了。他們說我們去仨柳的事,讓當地群眾知道了。還說,建化工廠的事,主要是政府出的主意,先是縣政府拍扳,然後是市政府最後拍扳,所以責任都是縣長和市長頭上。於是,他們就打出了這種標語。”
“他們怎麼會知道是我們倆的主意?”孔孟章皺著眉頭,看著何柳科。“會不會背後有人在慫恿這件事?你讓人好好查一查!”
“好的,我馬上讓仨柳鄉的人暗中了解一下。”何柳科道。
當著孔孟章的麵,何柳科給一個叫小盛的人打了電話,最後一再叮囑道:“讓最可靠的人去摸一摸,不要走漏風聲。”
放下電話,何柳科興奮地道:“這個小盛,在仨柳有些能耐,他肯定會摸到情況的。”
“他是幹什麼的?”孔孟章問。
“哦,是個副鄉長,我幫他說過話,他一直想報答我呢。”何柳科道。
“我就奇怪了,你為什麼不給仨柳的書記鄉長打電話?讓他們出麵了解一下不是更方便麼?”孔孟章問。
“孔市長有所不知啊。”何柳科歎氣道。“仨柳的書記鄉長一直搞窩裏鬥,和其他地方的黨政主要領導一樣,盡在搞內耗。但是,即便他們耗得再起勁,我也插不進去一腳。在縣領導這頭,他們倒是非常一致,都是唯塗澤北的馬首是瞻啊。”
“為什麼?”孔孟章問。
“其實這不難理解。您剛剛在仨柳還和我談過縣市委書記和縣市長之間的關係,您當然比我更清楚。”何柳科道。“地方黨政主官有兩個,但權力都集中在書記手上,特別是用人權,行政主官並沒有多大權力。如果關係好,可能也會給一點名額,算給個麵子;關係不好,可能會一個名額都不給。你越提名的,他越反對。所以,下麵的鄉鎮黨委書記和鄉鎮長,盡管互相之間也經常鬧矛盾,但在縣委書記麵前,都非常聽話,都希望他在幹部使用方麵對他傾斜。鄉鎮黨委書記想進城幹個實權部門的局長,鄉鎮長則希望晉升為黨委書記,這實際上都是縣委書記說了算。我這個縣長,除了縣裏出了什麼亂子需要由我出麵承擔責任外,還真沒多大權力。我就是個救火隊的隊長,整天在台上喊口號,號召大家救火的。下麵的鄉鎮黨委書記和鄉鎮長,通常在場麵上也給我一點麵子,但根本上都是聽縣委書記的。我如果把摸底調查的任務交給仨柳的書記或者鄉長,說不定他們放下電話,馬上就把電話打到塗澤北那裏去了。”
“你分析很透徹,這的確是整個中國地方官場上的現實寫照。”孔孟章苦笑道。“沒幹過縣市長的,還真未必體會得了這番心境。”
何柳科突然想起縣長辦公會議還沒有結束,便和孔孟章一起再次進入會議室,繼續和大家商討對策,研究解決方案。
方案提了幾個,多少都有些瑕疵。
何柳科的手機響了,顯然又有新情況。和孔孟章耳語幾聲,他提議先散會。
回到辦公室,何柳科向孔孟章彙報道:“小盛已經派人去摸過了,掌握了一些情況,看來,我們的對手很不一般,想搞大動作。”
“怎麼說?”孔孟章似乎有心理準備。“談具體點。”
“據小盛反映,有人給各村的支部書記放話過去了,把化工廠的汙染問題一再渲染,同時,把責任都推到我和你頭上。他們的方案就是,要旗幟鮮明地打出反對何柳科、孔孟章的口號,而且要鬧得再狠一點,動靜搞大一點。隻要搞大來,上麵才會重視,才會徹底解決仨柳化工廠問題。”
“這樣搞對誰有好處?是誰在背後煽風點火?”孔孟章輕輕問道。像是在問何柳科,也像是在問自己。
“會不會是縣市的書記已經聯手,想借這個機會推倒縣市長?”何柳科壓低嗓門道。好在自己能夠和市長大人綁在一起,也不算太冤。要死也死得悲愴。“說實在的,你我都和黨委書記沒合到一個拍子上。區別在於,我完全處於勢弱,隨時可能犧牲掉。而你和郝則屬於兩強相爭,還看不出勝負。這件事,還希望您拉小弟一把,別讓我死得太慘。我可完全是無辜的,化工廠的成績不屬於我,問題也不該記我賬上呀。”
“我知道,現在還沒到那個時候,你著啥急?”孔孟章批評道。“對了,小盛還說些什麼?”
“他說,各村的支部書記都商量好了,準備下一步搞大的行動。”何柳科說。“一方麵繼續派那些老弱病殘的人把守交通要道,另一方麵,準備在明天組織上百人馬到縣政府和市政府去鬧,迫使化工廠項目撤出仨柳。”
“撤出就撤出,有什麼了不起?”孔孟章不以為然地道。“我們本來就堅決反對在仨柳建化工廠的,現在倒好,好像我們倒成了始作俑者,成了汙染環境的罪魁禍首。真是笑話!”
“對!”何柳科猛地拍了一下大腿,興奮道。“我們索性借這個機會把化工廠停下來,不辦也罷。事情到了這一步,巫總那邊也說得過去。其實,順應民意,本來就是我們的宗旨,我們可以為老百姓做一件大好事。”
“現在倒不急於停建,不急於撤出。”孔孟章兩眼盯著牆上,仿佛何柳科辦公室的牆麵上有一幅神秘的地圖,能讓孔孟章看到未來。“我們的對手不是很狡猾嗎?他們不是想置我們於死地嗎?還打出了打倒孔孟章和何柳科的旗號,這不是搞文化大革命嗎?簡直是下流!既然這樣,我們不必太著急表態,反正化工廠已經停在那裏了,不礙事。我們現在需要做的,就是靜觀其變,看看我們的對手如何出牌,看看什麼人會跳出來,他們究竟還能玩出哪些招數。”
何柳科吃驚地看著孔孟章,發現自己的這位頂頭上司果然是個強者。遇亂不驚,遇強不弱,而且不乏與強敵鬥爭的心計和謀略。
當然,他腰杆子硬,他有著一個強者的資源和資本。何柳科既佩服又羨慕。
“不過,那可得謹慎一些,就怕他們玩的招太損,防不勝防啊。”何柳科擔心道,但聲音輕了許多。
孔孟章拿出手機,撳了幾個鍵,喊道:“馬上讓我的那幾個智囊團成員都趕到郭西,一起吃晚飯。晚飯後我們再商量一下對策。”
晚飯時,塗澤北親自來陪同。一見麵,就給孔孟章請罪:“今天上麵來了好幾撥客人,還來不及向孔市長彙報。好在柳科縣長熟悉政府工作,仨柳的事好好研究一下,總會平息下去的。”
“是啊,我們一直在研究呢。”孔孟章笑道。“可惜到現在還沒有特別好的辦法。看來,這事還得塗書記親自貢獻一些智慧,薑還是老的辣啊!”
“我陪著上麵的客人,腦子裏一直想著仨柳的事,現在穩定是頭等大事,我這個縣委書記哪敢馬虎啊?”塗澤北嚴肅道。“可我想了半天,還是想不出好辦法。這樣吧,我們邊吃邊談,辦法總會有的。”
結果,飯桌上杯來盞往,很快就把仨柳的事拋腦後了。市裏趕來的幾個人想盡快了解些情況,剛剛冒出的話頭,都被塗澤北指揮的敬酒隊伍給打回去了。
第二天早上,孔孟章和何柳科坐在舊桑塔納轎車內,看到上百名群眾稀稀拉拉地來到縣政府門口。這些人更像是雇傭軍,就像在仨柳值守交通要道的老弱兵將一樣,更直接的目的是為了拿到幾十塊錢一天的工錢。
不過,也有幾個青壯年,看上很像就是為首分子。在他們的組織下,上訪群眾被集中在一起,不時呼喊著口號,無非就是“停建化工廠!”“打倒何柳科!”“把化工廠撤出仨柳!”“何柳科滾出縣政府!”等等。也有一些聲音是喊孔孟章的,看來,孔孟章也是他們要打倒的對象。
孔孟章讓塗澤北主持召開縣委常委會,研究討論縣政府外麵鬧事群眾的處理事宜。孔孟章是霍家灣市市長,但同時兼著市委副書記,他有這個權利要求塗澤北這麼做。
“讓仨柳鄉黨委立即組織各村黨支部的同誌,到縣裏來分頭做群眾的工作,誰家的孩子誰抱走。盡管這樣做治標不治本,到了這一步,老辦法還得用一用。”孔孟章在常委會上說。“不給鄉黨委和村支部下任務不行,應該增強他們的責任心。否則,有些人可能會傾向於上訪群眾,在背後慫恿他們鬧事。”
聽孔孟章這麼一說,塗澤北便讓縣委辦主任給仨柳鄉打電話,讓他們趕緊到縣裏來領人。
“同誌們,現在的形勢很嚴峻哪!麵對上訪鬧事的群眾,你們怕,我也怕。現在,我們各級領導幹部,最怕的就是群眾鬧事。可是,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根本工作路線。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和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這就是我們黨一貫堅持的群眾路線。那麼,為什麼我們從過去依靠群眾、為了群眾,發展到了今天害怕群眾了呢?難道這不是脫離群眾嗎?不是違背黨的群眾路線了嗎?對此,我們大家都有必要作出檢討。”
孔孟章要說的話不少,像是要作個專題報告,而且話裏有話,意味深長。
“這讓我想起斯大林講過的一段話。他曾經告誡黨內的同誌說,在古希臘人的神話中,有一個著名的英雄名叫安泰,據說,他是海神波賽東和地神蓋婭的兒子,他的力量非常強大,任何敵人都無法戰勝他。他的力量在於,每當他同敵人決鬥而遇到困難時,便往地上一靠,就是說,往生育和撫養他成人的母親身上一靠,就取得了新的力量。敵人注意到他的這個弱點,這個人名叫海格立斯,他把安泰舉到空中,使他無法再接觸到地麵,這樣就在空中把他扼死了。今天,我們重溫斯大林講這個神話故事時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而他要求黨內同誌時刻不能脫離群眾的嚴肅命題,恰恰就在我們眼前。”
縣委常委們麵麵相覷。都以為縣市委書記善於上黨課,沒想到隻做過縣市長的孔孟章,黨課講得這麼好,而且今天的癮頭很大。
“人民群眾是曆史的創造者,是推動曆史前進的決定性力量。黨要想永遠立於不敗之地,就必須深深紮根於人民群眾之中,與人民群眾同甘苦共患難,血肉相連,生死相依。我們今天發生在仨柳鄉,發生在縣政府門口的事,原因在哪裏?我們都應該認真反省,認真剖析。當我們作出在仨柳建化工廠的決策時,我們更多地想到了GDP,想到了政績。盡管我們的GDP和政績,說到底也是為了群眾,但是,群眾並沒有直接得到實惠。中央一再強調,實踐科學發展觀必須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在建化工廠這件事上,我們的出發點沒有錯,錯就錯在我們沒有處理好人民群眾的利益問題。所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非常重要啊。盡管我們會上天天講科學發展觀,可是落實到行動上,很可能會跑偏。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在與人民群眾密切聯係的過程中,如果不善於汲取群眾的智慧和力量,執政能力就不可能得到曆練,執政水平就不可能得到提高,也無法經受住各種風浪的衝擊和考驗。這就是中央領導為什麼一再強調——我們黨的最大政治優勢是密切聯係群眾,黨執政後的最大危險是脫離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