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人生1

真理的大海,讓未發現的一切事物躺臥在我的眼前,任我去探尋。

簡單的個人生活

牛頓一生未婚,但對斯托瑞小姐這位他一生唯一鍾情過的女士,一直非常關心,隻要回林肯郡,他都會去探望斯托瑞小姐,有時也在經濟上資助她,像對至親一樣,這種友誼持續了一生,直到他離開人世。

斯托瑞小姐的出嫁,曾使牛頓心中非常難過,但他隻是把心中的苦痛化做前進的力量,更加專心地投入到研究和學習中。進入劍橋大學,他在科學研究上,也有了更加長足的進展,成為聞名世界的科學家。

後來,經過國王查理二世的特批,牛頓以非神職人員的身份留在劍橋大學。他的朋友們都希望他能在緊張研究之餘,能夠有一個溫馨的家庭,給他提供一個休憩的港灣,使他能夠享有常人的天倫之樂。但是牛頓每天的日程都排得滿滿的,幹脆就沒有時間去談戀愛。

在朋友的安排下,牛頓也有過幾次相親的經曆。有一次,一位朋友替他精挑細選了一個小姐,經過牛頓同意,這位朋友把她帶到了牛頓家中。

可惜,談話剛剛開始,牛頓不禁想起了自己剛才所得出的實驗數據計算似乎有誤,他立刻感到坐立不安,心急如焚,暗暗盼望朋友能帶著這位小姐早早離去。可朋友卻仍在滔滔不絕地誇耀小姐如何慧質蘭心,落落大方,絲毫沒有離去的意思。小姐也是麵含羞赧地坐在一旁,一動不動。

牛頓隻好在心裏默默地計算實驗數據,以至於朋友幾次與他搭訕,他都沒有一點反應。朋友隻好為他掩飾,同時不斷地使眼色讓牛頓說話。但是牛頓雖然還呆坐在那,心卻已經飛回了實驗室,對朋友掩飾的話和示意的眼神幹脆聽而不聞,視而不見。

小姐的臉色越來越難看。還沒等小姐起身告別,牛頓突然站起來說:“對不起,我出去一下。”然後,他轉身走了出去,再也沒有回來。

他的朋友和那位小姐等了很久,也不見他回來,小姐隻好遺憾地走了,以後再也沒有來過。後來,牛頓也感到非常抱歉。

但科學像磁石一樣吸引著牛頓,他在婚姻和科學之間,總是選擇科學。做事十分刻苦努力,不成功絕不罷休,這從小就已表現出來。這種特征在他長大以後,隨著年齡增長而有增無減,伴隨終生。為了心愛的事業,他忘掉了一切。

有時牛頓也會回去看望家人,但那隻是為了用親情衝淡一時的煩惱;母親關懷他,像是要補償給他母愛。但是幼時母親改嫁,失去雙親的孤獨感和隔離感在他心中留下的陰影,雖然已經很淡,卻總揮之不去,這使他不能充分地享受家庭的歡快和體味母親的親情,以致後來家也很少回了。

為了工作,牛頓放棄了好多追求生活樂趣的事情。從年輕時起,他就從來不記得按時用餐,做日常事務顯得極其笨拙,對自己的健康也漠不關心。

牛頓喜歡服用自己配製的家用藥物,其中之一是用橘皮煮湯,加糖代茶,在吃飯時飲用。他晚間工作,一般熬到深夜。由於缺乏充足的休息和睡眠,30歲的時候,就已有了白發。

牛頓沒有娛樂,確切地說,他沒有時間去娛樂。如果要說有娛樂和業餘愛好的話,那就是喜歡做化學實驗和搞煉金術,他的大多數時間都是在辦公室度過的,他的外衣經常有做化學實驗時沾上的汙漬。

牛頓太忙碌了,完全沒有時間去觀察自己的形象,樣子很落魄,往往領帶不結,鞋帶不係好,有時連褲子的紐扣也往往係不好,就走進了大學的餐廳,在那裏匆匆忙忙地吃飯。更忙的時候,他都不記得自己是否吃過飯了。就這樣隻是全神貫注於所研究的問題而對自己的日常瑣事一點也不放在心上。這方麵也有許多流傳的故事。

有一段時間,牛頓常常站在架在花園門口的望遠鏡前想得出了神,一站就是幾個小時。有一次,他聽到一個園丁在指指點點地跟別人說:“這個人知道的東西比全人類知道的東西加起來還要多。”

牛頓回過頭來望著園丁,充滿了不解地問:“你在說誰?”園丁看他那副一本正經的樣子,捧腹大笑。

對自己的生活顯得那般漠不關心,金錢對牛頓更是無足輕重。牛頓常常把錢借給別人或送給別人,不管你是他認識的還是不認識的,隻要開口,他就一定會給的。這一方麵體現了牛頓的性格溫和,待人誠懇。另一方麵,當他與別人發生爭執的時候,一旦激怒,就一點也不會讓步的。

牛頓的一生,總是想避免爭論,然而卻總在爭論中度過。但是,他對年輕人卻好多了。在金錢上,一方麵,他和許多文人學者一樣,把錢看得不重;另一方麵,到了晚年他對錢的計算比誰都精明。有一個傳說用錢的故事。

有一次,一位來訪的客人請牛頓對一個棱鏡代為估價。牛頓被這個作為科學研究工具的棱鏡吸引住了,不假思索地回答說:“它的價值大得我都無法對它估價了!”客人立即要把棱鏡賣給他,向他討了一個特別高的價。牛頓卻毫不遲疑,真的把棱鏡買下來了。後來別人知道這件事後,對他大叫:“嗨,你這個笨蛋,你隻要按照玻璃的重量折一個價就行了!”

有一次,牛頓在實驗室內做實驗,助手幾次進來提醒他該吃飯了,他都不願放下手中的研究。助手擔心他記不起來,在出門之前,給他拿了幾個雞蛋,對他說:“先生,如果你餓了,就把雞蛋煮了吃。”牛頓漫不經心地點點頭,又沉浸在自己的實驗中。

幾個小時過去了,實驗還沒有做完,牛頓卻感到腹中一陣饑餓,忽然想起助手給他留的雞蛋,就隨手抓起“雞蛋”,放入爐子上已經沸騰的小鍋內,轉身又開始做實驗。

助手外出辦完事後,牛頓回到實驗室,隻見鍋內的水咕嘟咕嘟地沸騰著,雞蛋卻還好好地放在一邊,一個不缺,這是怎麼回事?他好奇地掀開鍋蓋,卻發現裏麵煮著的竟然是牛頓先生的懷表!

助手不禁駭然,他不顧燙手,齜牙咧嘴地將表撈出,忙追問牛頓:“先生,你怎麼把懷表放到鍋裏去了?”

“懷表?”牛頓一摸自己的口袋,懷表確實是沒了,他這才想起剛才一定是因為一直在關注實驗,不知不覺地把懷表當作雞蛋扔進了鍋裏。

在人們的印象裏,牛頓似乎節儉到了吝嗇的地步。事實上,他在劍橋大學時收入雖不高,但他並不貧窮。而且作為一個傑出的數學家,他頭腦精細,善於理財。他的生活雖然簡單,卻並不艱苦,每周典型的菜譜都會有一隻鵝,一隻雞,兩隻火雞。牛頓珍視友誼,待人真誠,每當有朋友來訪,他總是讓人準備比平時更豐盛的菜肴。

有一次,一個朋友寫信給牛頓,說他要在晚上來拜訪。非常高興,馬上派人送信給那位朋友,告訴他歡迎他下午來做客。因為當時沒有通訊工具,按照英國紳士的習慣,未經預約,不能隨便登門拜訪。於是,人們會在登門之前派人送去一封信,表明要登門拜訪的意圖。主人也會回信表示同意來訪或因為不便而拒絕。

當天晚上,當朋友來到牛頓家中時,仆人已經準備好了豐盛的晚餐,但牛頓還在實驗室內忙碌。朋友不願打擾牛頓,就坐在客廳內邊看報紙,邊等待。時間過得特別慢,對饑腸轆轆的人尤其這樣,那簡直是一種折磨。

牛頓的朋友左等右等,兩個多小時過去了,牛頓卻還沒有露麵,他隻好走到實驗室門口。隻見牛頓正在一堆瓶瓶罐罐中間聚精會神地邊操作、邊記錄,忙得不亦樂乎。朋友了解牛頓,知道他又陷入了研究中,一定是全然忘記了請客的事。盡管他很想開口提醒牛頓,但幾番躊躇,他決定還是不打擾他,悄悄地回到餐桌旁。

看著豐盛的晚餐,朋友自言自語地說:“伊薩克,謝謝你對我的熱情款待,遺憾的是,我隻能自己享用了。”等了兩個小時,他已經饑餓難耐,很快就吃完了飯。他又一次來到實驗室,看到牛頓仍在忘我地工作,便不聲不響地離開了。

又過去了兩個小時,牛頓實驗總算做完了,在他把所有必要的數據都記錄下來之後,他才猛地想起來今天有客人來吃飯,他狠狠地捶了一下自己的頭:愚蠢!

牛頓三步兩步地來到餐廳,隻見桌邊一個人也沒有,仆人都休息去了,隻見桌上一片殘羹。

牛頓站著,愣了半晌,突然忍不住大笑起來,說道:“伊薩克呀伊薩克,怪不得最近你的實驗沒有什麼進展,看你的記憶力已經到了如此地步,連剛剛與朋友吃過飯都忘記了!”

牛頓微笑著,心滿意足地回到了他的實驗室,開始做下一個實驗。

發明權的爭論風波

如果說牛頓和弗拉姆斯蒂德持續十年的爭論還隻是個人的成見之爭,那麼,牛頓和萊布尼茨之爭則發展為國際之爭,持續時間將近兩個世紀。這場為爭奪微積分的優先發明權之爭是科學史上最厲害、也是最著名的爭論,給數學的發展造成很大的影響。

萊布尼茨是和牛頓同時代的人,可能在當時是僅次於牛頓的最優秀的人物。他是德國人,第一流的數學家和著名哲學家,他才華橫溢,思如泉湧,他除了研究數學和哲學外,還廣泛地涉及到法學、力學、光學、語言學、邏輯學等41個範疇,被譽為“17世紀的亞裏士多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