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美國的“福特”級航母(1 / 2)

美國的“福特”級航母

軍事大觀

作者:孫博 李大光

2013年10月12日,全新的“福特”級核動力航空母艦的首艦——“傑拉德·福特”號(CVN-78),在美國弗吉尼亞州紐波特紐斯造船廠的船塢內進行注水,美國前總統傑拉德·福特的女兒蘇珊·福特按動了注水按鈕,使這艘近10萬噸的巨艦飄了起來。該艦於11月9日舉行命名典禮,預計在2015或2016年加入美國海軍。

最新一代航母

航空母艦從產生到今天,已經有了百年的發展曆史。在這百年發展曆史中,航母技術已經發展到第四代。“福特”級核動力航空母艦就屬於第四代航母。

早在尼米茲級服役之初,“福特”級航母便已開始孕育,曆經30多年才“千呼萬喚始出來”。一眼望去,讓人覺得“福特”號與尼米茲級長得挺像的。其艦體寬40.8米,飛行甲板長332.8米、寬78米,滿載排水量10萬噸,都與尼米茲級不相上下。“福特”級的艦島與飛行甲板都采用全新設計,後部飛行甲板加寬,使飛機的調度餘地更大。艦島造型融入隱形設計,突出部位專門敷設了雷達吸波材料。而航母戰鬥力的核心——艦載機,在“福特”號上將會是全新的F-35C“閃電Ⅱ”與現役的F/A-18E/F“超級大黃蜂”相結合。可以預見的是,該級航母上還將裝備大量無人戰機。因為自動化程度的提高,該艦艦員人數將比尼米茲級減少1200人左右。人少了,住得也就舒服了,不僅每個人的空間更有隱私性,每一間住艙都有了廁所。

“福特”號身上籠罩著諸多光環,擁有13項先進技術,包括電磁彈射器、先進阻攔裝置、新型核反應堆、雙波段有源相控陣雷達、先進武器升降機、新型在航補給係統等等。但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其4具電磁彈射器,它取代了美國航母使用了半個多世紀的蒸汽彈射。與後者相比,電磁彈射的能量轉換效率高;彈射頻次更高,兩次彈射的間隔不過2分鍾;能靈活調節彈射力度,可以彈射一些小型無人機,這對於擴展航母的作戰靈活性大有好處。全新研製的A1B反應堆是“福特”級的力量之源。其功率較尼米茲級增加25%以上,更牛的是,其供電能力高達20萬千瓦,是尼米茲級(64000千瓦)的3倍,能充分供給電磁彈射器所需的巨大電力。

按計劃,2058年之前,美國將共建造10艘“福特”級,一對一替換10艘尼米茲級。第二艘“肯尼迪”號今年將鋪設龍骨,而其第三艘,將繼承“企業”號這個極富光榮傳統的名字。這意味著,世界航空母艦的標杆——尼米茲級,從1975年開始服役至今38年後,終於有了替代者。

“史上最貴航母”其實很實惠

當美國公布其首艘下一代航空母艦“傑拉德·福特”號研製和建造費用將達到150億美元時,世界一片嘩然。如此燒錢的海上巨無霸,恐怕唯有美國才能承受得起。事實上,花在“傑拉德·福特”號航母上的費用遠不止150億美元。從2008年美國海軍與諾·格集團簽署的一係列合約來看,當初137億美元的研製計劃被一再突破。目前,這艘航母的成本還在上升。毫無疑問,“傑拉德·福特”號成為美國海軍有史以來造價最昂貴的航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