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辱的童年

如果能隨理想而生活,本著正直自由的精神,勇往直前的毅力,我們應該不虛度一生。

降生在被瓜分的國家

波蘭的首都華沙。漫長的寬闊的道路兩旁,是高大而且挺拔的白樺樹,有一所女子寄宿學校就矗立的道路一邊。在這所學校的宿舍區有一棟三層頂尖的小樓,小樓的周圍長滿了好看的花花草草。

1867年11月7日,居住在這幢小樓的物理教師烏拉狄斯拉夫·斯可羅多夫斯基先生家裏又添了第四個女兒,她的名字叫瑪麗婭。

斯可羅多夫斯基夫婦還不知道,他們養育了一位世界近代科學史上的十分偉大的人物,她不僅僅是一位科學家,還是一位獨一無二的科學家。

對於斯可羅多夫斯基這樣一個老師家庭來說,僅靠夫婦兩人當教師的薪金要養活全家七口人,這可是不輕的負擔呀!因此,多添一個人吃飯穿衣,並不是一件很讓人高興的事情。

瑪麗婭的父親斯可羅多夫斯基先生出身於波蘭一個小有名氣的家庭。在瑪麗婭出生前幾個月,他被任命為一所中學的物理教師兼副督學。

瑪麗婭的母親是一個小地主家的小家閨秀,她是長女。聰明、端莊、溫柔的她在華沙一所住宿女子中學畢業後,就留在母校任教了。由於執教有方,她很快當上了這所女子中學的校長。不幸的是,她身體一直不好,而且患有肺結核病。

肺結核是很容易傳染的,在那個時代,肺結核是一種幾乎無法用藥治愈的可怕的病。隻有用休息和加強營養的辦法慢慢調理,才有望逐漸痊愈。可是,靠一個中學教師的薪金,怎麼能夠好好地休息和加強營養呢?

為了避免讓幾個孩子染上這種可怕的病,媽媽對自己作了嚴格規定:不用嘴去親孩子,哪怕是最可愛的瑪麗婭,也絕不例外!另外一個可靠的預防傳染的辦法,就是盡量讓小孩子們到戶外活動,少在室內待著。每到暑假,就讓孩子們到鄉下去。

鄉下有他們不少親戚,到處都有孩子們吃住的地方。農村的一切讓孩子們返璞歸真,連空氣裏都透著一種難以形容的恬適和寧靜。

瑪麗婭對農村的景象情有獨鍾。波蘭的農村是非常美麗的,那繁花盛開的遼闊原野,綻開的花蕾,在陽光下閃光的小溪,在雲間歌唱的雲雀……對小小的瑪麗婭來說,無異都讓她浸潤在一種歡樂的光輝與和諧裏。

在農村,瑪麗婭可以大膽地用波蘭話講故事,可以盡情地唱波蘭歌曲,而且用不著總是提防爸爸那所學校的校長伊萬諾夫。

伊萬諾夫不學無術,但就因為他是一個俄國人,就有資格當校長。他鬼鬼祟祟,常常像鬼魂一樣在學校裏到處遊蕩,搞突然襲擊,看到有哪些學生因疏忽而寫了波蘭詞語,或暗地講波蘭話,他就會進行嚴厲地處罰。那是一種多麼屈辱而又難以忍受的生活喲!

在家裏時,小瑪麗婭感到最不愉快甚至有些恐懼的事情,就是爸爸常和一些到家造訪的叔叔伯伯們低聲而憤慨地談論校長伊萬諾夫的種種劣跡。

有一天,瑪麗婭和大姐散步回來,聽見爸爸和一位同事正在氣憤地談論著什麼。

“斯可羅多夫斯基先生,”爸爸的那位同事說,“你用不著和伊萬諾夫校長去爭長論短,不值得與這種人生氣!”

話雖是這麼說,爸爸怒氣未消地說,“但他也太過分啦!一個小孩子在作業裏由於疏忽寫了幾個波蘭的詞語,這對於一個生長和生活在波蘭的小孩來說,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嘛。他居然發那麼大的火,還惡魔般地訓斥那個可憐的學生,我能忍受嗎?”

“是啊,可是……”

瑪麗婭相信,爸爸是世界上最好的人,他從來都不發火,現在卻滿臉怒氣,一定是那個住在大樓右邊的校長伊萬諾夫太可惡了。否則,爸爸是不會生氣的。

不久,屈辱和悲哀的日子讓這個知識分子斯可羅多夫斯基先生一家陷入了可怕的混亂和悲慘的境地。瑪麗婭注定要經受人生的第一次煉獄。而這些屈辱和悲哀,與波蘭整個國家、整個民族的不幸緊密相關。

1772年至1795年,波蘭先後三次被普魯士、奧地利和沙俄瓜分,其中俄國是瓜分和滅亡波蘭的罪魁禍首。在這三次瓜分中,這些列強將波蘭的領土全部占據了。

1815年維也納會議後,俄國又攫取了奧地利和普魯士所占領的大部分波蘭領土,並在這部分領土上建立了波蘭王國,俄國沙皇自任命為波蘭國王。

哪裏有壓迫,哪裏就有反抗。1863年1月,即瑪麗婭誕生的三年前,波蘭全國有15個地方同時起義,從1月22日到23日,六千多名起義者向許多沙俄軍隊駐防地發動了多次進攻。

然而,這次大規模起義被增援的22萬沙皇軍隊和普魯士軍隊合力血腥鎮壓了下去。在起義後的1865年4月底,這場英勇的起義徹底失敗了。一千五百多名起義者被處死刑,九千多名革命誌士被流放到西伯利亞,還有三萬多名起義戰士英勇地戰死在波蘭的國土上。

這次起義後,沙俄政府在聖彼得堡成立了所謂“波蘭王國事務委員會”,其職能就是要取消一切與波蘭有關的東西,波蘭王國的下級政府和機構一律取消,城鄉所有官府一律使用俄語,官辦學校一律使用俄語課本。同時,他們還進行徹底地奴化教育,以謊言和辱罵代替真實的波蘭曆史。

這樣長久被異族殘酷鎮壓、占領和統治的特殊曆史,使波蘭人民,尤其是知識分子,在心理上有一種獨特的銘記,即一種對國家獨立和主權特有的敏感。瑪麗婭的父親更是一位民族自尊心十分強烈的知識分子,他對形式上已不存在的祖國,從來就沒有忘懷。

在家裏,斯可羅多夫斯基先生常常向幾個孩子講述可愛的波蘭,教他們精通波蘭語,唱波蘭的革命歌曲。

在學校裏,他對於老師私下講授波蘭語和波蘭曆史不僅不加反對,還向老師暗示:要機靈,別讓伊萬諾夫那幫人抓到把柄。

但久而久之,俄國統治者知道了這種非常讓他們惱恨的事情,反動校長伊萬諾夫在得到許多確鑿的小報告後,決心要鏟除這位不識相的副督學。

童年時代的鄉村印象

瑪麗婭長大了,長到了會滿地跑著,追著哥哥姐姐們去做遊戲的年紀了,約瑟夫是家裏麵唯一的男孩子,但是他的性格卻和女孩子一樣斯文。

因為約瑟夫出生在一個女子寄宿學校裏,從小到大接觸的也全部都是女孩子,時間長了,約瑟夫覺得自己也成了她們中的一員。

在華沙女子學校的校園內,四株紫色的丁香花在競相開放著,在星期日的時候從學校周圍路過的行人都可以聞到一股香甜而又清香的味道。

這一天,在校園裏,傳來了一片聲音,先是錘子敲敲打打的聲音,沒有任何的規律也沒有節奏,接著就是建築物坍塌的轟隆聲、喊聲交雜在一起,循著聲音一直找過去,你就能看到瑪麗婭和他的兄弟姐妹正在高興地玩著“打仗”。

父親經常提醒約瑟夫要像男子漢一樣,使得約瑟夫清楚的意識到了自己的行為,約瑟夫在心裏把父親當做她崇拜的對象。每個周末都是五個孩子就開心的日子,因為女子學校的學生都被家長們接回家去渡周末了。

如此一來,整個學校就好像完全成為五個孩子的天堂一般,在平時的時候,父母親總是提醒她們不用影響學生們的學習,所以他們每天都很安靜,現在整個校園裏都沒有學生,完完全全地成了他們的天下。

瑪麗婭的哥哥約瑟夫,充當了指揮官的角色,發揮了他男孩子的優勢。他向四個妹妹發出命令:“我們一起來玩打仗吧”緊接著約瑟夫就聽見四個妹妹一陣陣的歡呼聲,她們真的把他們的哥哥當成了偉大的指揮官。

聖誕節的時候父母曾經送給他們一件特別大的積木,孩子們把積木吃力地搬了出來;當作打仗所用的道具。

他們幾個人要在草坪上用大積木布置一個“戰場”。用長短不齊的木條,壘成了一座碉堡;又在曲曲折折的小路上架起了一座橋梁,在靠近碉堡的地方還有炮樓、兵營和彈藥庫等相關的設施。這個戰場在一間很寬敞的正方形的屋子裏麵,窗戶朝著學校的院子裏。

戰場布置妥當之後;他們還把剩下的小木塊聚集到一起;用來當做子彈和裝滿子彈的炮筒。約瑟夫把皮帶緊緊地係在外衣上;把帽簷朝向後勺戴上,一隻手叉著腰;一手向他的妹妹們揮動著喊道:海拉,你是我的部下,要服從我的領導,我們現在要去攻打“敵人”布羅尼婭、蘇菲和瑪麗婭的軍事要地。

海拉是約瑟夫的同盟,她的眼睛炯炯有神,閃現出一種非常有力量的光芒,她有的時候因為自己僅僅隻有六歲半而生氣,並且非常羨慕姐姐們,布羅尼婭非常地活潑,她甩動著小辮子揮著手保護著她自己的作戰隊伍。

一場精心策劃緊張而激烈的戰鬥馬上就要開始了,小瑪麗婭頭上戴著用樹枝做成的帽子,身上還插了一些較大的樹葉子和青草做為掩護。

瑪麗婭緊閉著雙唇易匍匐在地上,瞪著她那雙美麗的大眼睛緊緊地盯著哥哥那邊的動靜。

約瑟夫在不動聲色的悄悄地向前爬,他想趁對方不注意的時候,衝到她們的陣地去。聰明的瑪麗婭馬上就發現了約瑟夫的企圖,瑪麗婭沒有等到布羅尼婭發布命令;就跑上前去;向約瑟夫扔出了一顆“手雷”。

當瑪麗婭看到自己方麵的“炮彈”所剩無己時,便立刻飛快地跑到敵人那邊,非常快速地撿起“子彈”和炮彈。然後,用自己的花裙子兜著炮彈跑回來。在整個過程中,瑪麗婭身中“數彈”,身上用來遮掩的綠葉也被打掉了,帽子也飛落了下來,但是,這些絲毫不會影響瑪麗婭的心情,她還是不停地來回穿梭於兩個陣地之間。這樣,瑪麗婭那邊的陣地上的“炮彈”便得到了充足的供應,這都是瑪麗婭的功勞。

在敵我雙方激戰的過程中,瑪麗婭顯得非常地勇敢,她在一邊戰鬥的時候一邊高聲喊著:打啊,全速前進。

瑪麗婭的軍隊對約瑟夫和海拉發動了猛烈的攻擊,造成約瑟夫和海拉頻頻中彈,瑪麗婭高興得尖叫起來。戰鬥很快結束了。這個時候的瑪麗婭滿臉是汗水,頭發上也粘滿了青草,顯得更加地淩亂不堪。瑪麗婭的手背上劃出了細微的血印,嗓子也在交戰中喊得有些沙啞了。

流著汗的瑪麗婭認真地看著哥哥約瑟夫,站在一邊等待著哥哥能夠誇獎自己。約瑟夫站到一處高高的地方,舞動著手中的小旗,表情嚴肅好像將軍一般地大聲宣布:“今天這場戰鬥,瑪麗婭表現得非常勇敢,交戰的雙方一致評定她為‘戰鬥小英雄’。”

約瑟夫的話音剛落,幾個姐姐立刻敲響早就已經準備好的瓶瓶罐罐,如同奏樂一般。

瑪麗婭昂首挺胸地走到約瑟夫的跟前,接受“指揮官”約瑟夫的授予給她的獎賞,並且得意地用花裙子擦了擦臉上的汗水。瑪妮雅得到的獎賞是姐姐們用野花和綠草編的一個小小的花環和哥哥親手做的小水槍。

瑪麗婭高興地戴上花環,拿著可愛的小水槍;飛速地跑到家裏,跟爸爸和媽媽敬了個軍禮。那個可愛的樣子非常嚴肅而且認真。

斯可羅多夫斯基家是一個很大的家族,他們大都住在鄉村。

在鄉村裏他們有自己的農場、牧場和寬敞而古典的房子。在放暑假的時候,斯可羅多夫斯基一家就可以離開喧囂的華沙市,到鄉村去渡假。

村子裏的人們都用喜悅的眼光來歡迎他們這些由都市來的孩子們。到了鄉下,母親可以把一學期的緊張任務完全放下,父親也不再做那一項項複雜的物理實驗和撰寫論文。

到了鄉下以後,對於一向住在繁雜城市中的孩子們來說,能夠領略鄉間自然如畫的田園風光,呼吸新鮮的空氣,流連在大自然的山水之間,確實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這些回憶在他們的一生中,這段時光是永遠也無法忘懷的。

約瑟夫教給瑪麗婭遊泳,瑪麗婭很快就學會了在溪水中遊泳。他們在溪水中打水、捉魚摸蝦。然後,又濕淋淋地爬到岸上來,把泥土拍成泥餅後曬於用來打水漂。在水邊玩了一段時間之後,他們又跑到草地上打滾兒,互相比賽看誰的跟頭翻得多。

瑪麗婭有的時候還從軟軟的草垛上往下跳,如果他們遇到老爺爺們趕的馬車,他們就一窩蜂似地湧上車,坐在車上邊兜風邊聽著馬鞭和馬蹄的響聲。

在鄉下,他們有時和路邊的老牛說話,有時衝著藍天唱歌。在距離鄉村不遠處高塔上,還有一輛轉動的風車,約瑟夫兄妹們便學著風車手拉手不停地轉圈,一直到每個人都轉暈了,他們就抱在一起倒在地上哈哈大笑起來。

在鄉下的那段時光是斯可羅多夫斯基一家最幸福的日子,那段時間給瑪麗婭所帶來的影響,以至於瑪麗婭即使結了婚以後,也經常帶著全家每周都到野外旅行一次。

到了休假的時候,瑪麗婭總是要把辛苦的研究和工作暫時的放下,和全家到山中或海邊悠閑地休息一段時間,這就是童年的記憶帶給瑪麗婭的影響。

令人驚歎的智力

瑪麗婭非常漂亮,年輕的父母親每當看到她那一雙可愛的水靈靈的大眼睛,一落地就對陌生的世界充滿好奇的樣子,總會欣慰地笑出聲來。

當時,家庭條件多少有了些改善。斯可羅多夫斯基先生任副督學,是行政官員了,因此在中學有一整套公房可以居住。房子寬敞明亮,又有一間在瑪麗婭看來很大的書房。潔淨的大書架上除了整齊、美觀的書籍以外,還放著一些閃著美麗金屬光輝的天平以及許多其它奇形怪狀的儀器。

瑪麗婭有三個姐姐:大姐素希雅,二姐布羅妮婭,三姐海拉,還有一個哥哥約瑟夫。約瑟夫比二姐大,排行第二。大姐雖然隻比瑪麗婭大五歲,但卻在妹妹麵前擔當老大姐的職務,言行舉止頗像一個小大人。

媽媽是瑪麗婭心目中的聖母,她秀麗而疲憊的臉上,永遠罩著一層慈愛的光輝,讓瑪麗婭見了心裏就感到甜蜜、溫暖,她真想撲到媽媽的懷裏,在媽媽臉上親個夠。但媽媽給予小女兒最親密的動作也隻是撫摸她的臉。瑪麗婭有時不免不滿意地想:別人的媽媽為什麼總是用嘴親小孩的臉,而我的媽媽為什麼從不親親我呢?媽媽那慈祥的眼神,分明透露出無限的愛意呀?可是媽媽就是不親親我,好奇怪呀!※細微的觀察力和判斷力是科研工作者最基本的素質。為此,我們若想從事這類工作,就必須培養這種能力,擁有這種能力。

“瑪麗婭,我還有事要做。”媽媽又要趕瑪麗婭走了。瑪麗婭不願意走,她想在媽媽身邊多待一會兒。但媽媽堅決地說:“你最好到花園去,今天天氣多美好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