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的爸爸媽媽都是教育家,知道大自然對於孩子的重要性。他們放心大膽地讓孩子們到田野、樹林、小溪中奔跑、嬉戲、歡叫。他們深知,不熱愛大自然的人發展是不完善的,不能陶醉在大自然中的人,注定不會成為偉大的學者。
因此,每到假期,瑪麗婭和哥哥、姐姐們充分地享受著大自然賦予他們的美麗。他們簡直成了野孩子。所以父母規定,在玩累之後,要到樹下去讀書。
孩子們總是在一顆老菩提樹下讀書。那顆樹的樹幹光滑卻有許多條紋,它粗得五個孩子手拉手圍一圈還圍不過來。老菩提橢圓形的綠葉一層層地伸展成一個巨大的“綠傘”,在較低的樹枝上晾曬著紅的、紫的葡萄。
哥哥經常把小瑪麗婭舉過頭頂,讓她能夠摘幾串葡萄下來給大家吃,大家邊吃著酸甜的葡萄邊讀著書。
讀累了的時候,大姐就給大家講童話故事,約瑟夫則即興表演搞笑劇,逗得大家在樹下直打滾。
二姐布羅妮婭有時對學習字母感到厭煩了,就會以老師的身份命令小妹妹把紙板上的字母按不同的次序排列。當小妹妹排錯了的時候,布羅妮婭就會傲氣十足地教訓瑪麗婭:“哎呀,你怎麼這麼可笑呀!這個字母應該放在這兒……呶,這樣就對了。”
但布羅妮婭當老師沒多久,瑪麗婭就讓布羅妮婭和父母親大吃了一驚。
有一天早晨,布羅妮婭正在父母麵前結結巴巴地朗讀一段簡單的課文。瑪麗婭看見二姐那麼艱難地朗讀,覺得不可理解,於是下意識地把姐姐的課本拿過來,非常流利地念起來。當她正念得十分得意時,忽然發覺室內一片寂靜,父母和布羅妮婭都驚訝地望著瑪麗婭。
瑪麗婭被這種寂靜嚇懵了,以為自己作出了極不得體的事,就囁嚅地說:“我不是故意的,我請你們原諒我,我真不是故意的。”
其實她理解錯了,父母和二姐的突然默不作聲,並不是覺得她做了什麼不得體的事,而是因為他們感到驚訝:她怎麼念得這麼好?並沒有人教過瑪麗婭讀書啊!
父母由此發現,瑪麗婭是一個非常聰明、記憶力特別強的女孩子,這使他們格外高興。也許他們的瑪麗婭今後可能成為一位傑出的科學家呢!
但是,瑪麗婭的父母並沒有因為發現瑪麗婭有天分,就讓瑪麗婭去看更多的書,提早背誦名人的詩歌,提前學習一些課程。作為教育工作者,他們知道這種拔苗助長的方法,會損害兒童的好奇心和幼小而脆弱的心靈。
瑪麗婭的父母盡量讓瑪麗婭到戶外美麗、變幻的大自然中去領略大自然的神韻,傾聽大自然的天籟。書本上抽象的內容,開始也許會讓孩子感到好奇,但用不了多久,他們就會感到單調、乏味,多半會從此厭惡書籍。他們認為,過早地成熟而不願意接近大自然,那才是教育的真正失敗啊!
基於這樣的認識,當瑪麗婭想找書看時,媽媽總是打開窗戶,指著那湛藍的天空,深情地說:“小瑪麗婭,瞧,那朵白雲多麼像一座城堡呀,我們出去仔細瞧瞧,好嗎?”
1873年秋季,六歲的瑪麗婭要上學了,這使瑪麗婭感到高興極了:現在我是學生了,媽媽和爸爸總不會再有什麼理由反對我多看書吧?瑪麗婭穿著幹淨的水手裝製服,手裏提著一個書包,高高興興的進到了夢想已久的教室。
瑪麗婭在上課的時候睜著大大的眼睛,聚精會神地聽著老師們講課,瑪麗婭在班級經常得第一,無論是任何科目,她都比同齡的同學學得更好。
她的這些成績和進步,回到家裏,總是能得到美麗、文雅、溫柔的媽媽的褒獎和鼓勵。媽媽在空閑時間,還會給她們講許多好聽的波蘭民間故事和童話故事,有時,還會彈鋼琴、唱波蘭民間歌謠。
當瑪麗婭依偎在媽媽身邊,聽媽媽搖晃著身體唱著動聽的歌曲時,她感到這真是生活中最幸福的時刻,這美好的時刻如果能永遠延續下去,該有多好啊!
正當瑪麗婭她們沉浸在母愛的愛撫之中時,接連不斷的災禍卻突然降臨到他們家中。
艱難麵前不屈服
媽媽的肺病越來越嚴重,不斷地吐血,以往美麗、溫柔的媽媽,現在完全變了樣兒,人們再也無法從這位病婦身上想象她以前的風韻。
禍不單行,正在這時,伊萬諾夫校長罷免了任職六年之久的副督學斯可羅多夫斯基先生。這樣一來,爸爸雖然還可以繼續教書,但一是工資減少,二是要搬出學校免費提供的寬敞住宅,自己到校外去租房住。這真是屋漏偏逢連陰雨!斯可羅多夫斯基先生隻好到校外尋找住處。
家境的困難怎麼克服呢?久病的妻子需要繼續住療養院,五個兒女要上學。剛直不阿、絕不肯奴顏婢膝的斯可羅多夫斯基先生勇敢地挑起了這副重擔。他決定將租來的房子收幾個住宿的學生。當然,這事得和孩子們商量一下。
他把五個孩子招到身邊婉轉地說:“有幾個外地學生想找住宿的地方,我想,你們的媽媽去療養了,我們就可以騰出一間房子讓幾個學生來住,當然,他們要交飯錢和房租。我想,住進來兩三個人還是可以的吧?”他帶著征求意見的口吻說。
海拉在什麼時候都能使自己快樂起來,聽了爸爸的話,她高興地大聲說:“爸爸還可以輔導這些學生!我看呀,爸爸隻要把這消息透露出去,保準報名的人多得很,我們可得挑選那些最好的學生啊!”
爸爸淒然而充滿愛意地對海拉說:“你總是會誇大事情。”
為了媽媽的健康,為了克服窮困帶來的許多問題,五個孩子非常明白應該作出何種選擇。開始,家裏隻收了三個寄宿生,後來逐漸增加到十個。
斯可羅多夫斯基的外孫女艾芙說道:
後來寄宿生增加到五個、八個、十個。這些都是從他的學生裏挑選出來的年輕小夥子,他供給他們食宿和個別輔導。這所房子變得像一個吵鬧的磨坊,家庭生活的親密感完全消失了。
接著,又一件不幸降臨這個家庭。1876年,斑疹傷寒流行華沙,寄宿在瑪麗婭家中的一名學生也不幸被染上了。雖然這是一種很可怕的流行性傳染病,但對於斯可羅多夫斯基先生家庭的每一個成員來說,盡心照料得病的學生,他們認為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否則簡直不可思議。
那位寄宿生在大姐、二姐精心照料下,病情很快就得到控製,最後痊愈了,但大姐和二姐卻因此而染上了斑疹傷寒。布羅妮婭隻是輕微地發作了一下就沒事了,可14歲的大姐素希雅卻因為接替媽媽的家務工作後,一向比較勞累,本來就不算強壯的身體,在病菌的肆虐下,竟然一病不起。
瑪麗婭一家雖然過著動蕩不安的生活,但是,無論怎麼樣的勞累和苦痛,全家人能生活在一起就是最快樂的日子,瑪麗婭從小就喜歡大姐,因為大姐總是給她講很多好聽的故事,帶著瑪麗婭到花園裏去玩耍,在她難過的時候第一時間出來抱起她的人。
看見虛弱的姐姐躺在床上,瑪麗婭急得每日祈求上帝。然而,上帝仍然沒有施展他的奇跡,在一個大雪紛飛的早晨,爸爸來到瑪麗婭的房間,瑪麗婭看見爸爸的眼圈紅了,並把頭轉向了窗外。瑪麗婭預感到,一定有什麼不幸要發生了,她戰戰兢兢地跟在父親的背後走進大姐的房間。
隻見大姐穿著一身潔白的連衣裙,淡黃色的頭發梳理得整整齊齊,那張很像媽媽的臉瘦得十分嚇人,慘白得沒有一絲血色,但那張會講故事的嘴角卻微微的上揚,好像是在對大家微笑著。
現在她安詳地合著雙眼,靜靜地躺在靈柩裏。她的雙手合抱在胸前,顯得更加楚楚動人。哥哥、姐姐都在低聲哭泣著,母親現在已經虛弱得站不起來了。
瑪麗婭不相信這個事實,那個像慈母一般愛護她的大姐竟然會死。
大姐的去世,對九歲的瑪麗婭來說,是一次殘酷的打擊。她不明白,上帝何以對她的家庭如此殘酷,一個接一個的打擊接連不斷地落到這個處於風雨飄搖中的家庭?爸爸是盡職盡責的教師,而且嫉惡如仇;媽媽有天使般的心腸,對一切都願以愛來化解;素希雅像媽媽一樣,寬容大度,熱心幫助別人。但是,為什麼不幸卻偏偏落到了他們的頭上呢?
瑪麗婭還太小,對於紛繁的大千世界,還不可能有什麼深刻的認識,她隻知道這世道太不公平,萬能的上帝太缺乏慈悲之心。
幾次打擊之後,媽媽的身體更差了。雖然瑪麗婭對上帝已經喪失了信心,但她仍然每天虔誠地向上蒼祈禱。她閉著眼睛,對著冥冥之中的萬能之主表達自己的心願:
聖母瑪利亞,聖子聖靈啊,請不要從我身邊奪去親愛媽媽的生命,如果實在不行的話,那就讓我的生命代替媽媽的生命吧!
然而,和以前的祈禱一樣,一點效果也沒有。當時,剛剛11歲的瑪麗婭正在西科爾斯卡女士主辦的私立女子寄宿學校讀五年級。
母親病情日漸加重,但讓她感到欣慰的是,幾個孩子都是優秀學生,而且品行端正,對生活充滿熱愛,能無私地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尤其是小女兒,她很懂事,知道為她爸爸分憂,從不會無理取鬧。有這樣的兒女,對一位母親來說,就是最高的獎賞了。
但是,一樁拂不去的可怕想法已在她心中彌漫:我恐怕要離開這個充滿苦難而又溫馨、可愛的家庭了。
母親是一位非常善於控製自己感情的人,她知道當她離開人世後會給這個家庭帶來多大的不幸,她的丈夫將會陷入多麼困頓的局麵!她決心在生前為自己的離去做好準備,不再為這個悲慘的家庭增加更多的麻煩。
1878年5月9日,是一個星期天,瑪麗婭永遠也忘不了這一天,早晨的時候瑪麗婭聽見外麵傳來一陣陣急促的腳步聲,她的心也跟著怦怦地跳得急了起來。
醫生們在母親的房間裏忙著搶救,親人們也都聚在周圍,瑪麗婭的心抽搐了起來,她害怕媽媽也像大姐一樣躺在靈柩中永遠也醒不過來。
媽媽示意醫生們離開,她想把最後的時光留給自己的親人們,哪怕能和他們多呆幾分幾秒也是好的。家人們都圍在媽媽的周圍。在臨終的這一刻,她顯得格外的美麗。
媽媽伸出無力的雙手,和家人一一握手告別,當她拉著瑪麗婭那冰冷的小手時,她的手顫抖著,她那毫無血色的嘴唇微微動了幾下,仿佛說出了心中所有要說的話。瑪麗婭已經控製不住自己的感情,她的淚水像泉湧一樣滾落下來。
直到停止了呼吸,媽媽的眼睛也沒有閉上。她實在不放心這些可愛的孩子,不忍心離開親愛的丈夫。
教堂裏麵又響了那令人心寒的喪鍾,瑪麗婭真是害怕極了這個聲音,大姐和媽媽都這樣離去了。
11歲的女孩子現在既沒有媽媽的嗬護,又沒有大姐的照料,爸爸雖然也非常疼愛她,但他太忙,要上課,要輔導寄宿生,還要關心他們的食宿。瑪麗婭幾乎是在沒有人照料的環境中學習、成長。
在學校裏雖然也有許多愉快的事情,但俄國人的壓製,不準用波蘭文說話、寫字、看書,卻使瑪麗婭感到天天在受到壓製。為了學點波蘭話、懂一點波蘭的曆史,老師和學生整天過著心驚膽戰的日子。
這麼小的心靈,竟然承受著這麼多沉重的磨難和嚴酷的打擊!但瑪麗婭不僅沒有被殘酷、苦悶的生活壓垮,她反而更清醒、更沉著、更冷靜地麵對艱難的生活。※逆境能夠培養人們不怕困難的堅強意誌。為此,我們在遭遇困難和挫折時,一定要勇敢麵對,迎難而上,並千方百計地克服它,戰勝它。
堅定的愛國信念
瑪麗婭是1873年6歲那年入學的。開始,瑪麗婭像幾個姐姐一樣,進了西科爾斯卡夫人主辦的私立女子寄宿學校。她是班上最小的女孩子,比起同學的年齡,她要小兩歲,但她那驚人的記憶力和智力,使她的任何學科成績都永遠是班上的第一名。
教她數學和曆史的老師名叫杜芭絲卡小姐,她是一位多少有些古怪的人,她對瑪麗婭的那種固執和不肯隨意屈服的性格一開始感到惱火,但後來讓她讚歎。
杜芭絲卡小姐總是穿一身黑色衣服,還常常板著臉,似乎這世界沒有什麼東西值得她欣慰,也似乎她與歡樂從來就沒有緣分。但如果你因此而以為她是一個沒有情感的人,那就大錯特錯了
其實她有著火一般的熱情,隻不過被一層冰冷的鐵甲緊緊地包圍著。一個生活在亡國奴地位而又充滿愛國激情的知識女性,有這樣矛盾的表現恐怕並不令人吃驚。
每當上曆史課時,瑪麗婭就會覺得杜芭絲卡小姐可愛極了,那並不美麗的臉也突然變得神采奕奕、柔美可愛。
瑪麗婭和同學們會十分嚴肅而且多少帶點神秘、崇高的情感,激動地聽著杜芭絲卡小姐講述那永遠讓人無法忘懷的波蘭曆史。
“同學們,”杜芭絲卡小姐臉龐上透出一股凜然不可侵犯的神情,低聲而頗有力度地說,“在14世紀中葉,波蘭國王斯坦斯拉夫一世重新統一波蘭時……”
有一次,老師讓瑪麗婭複述上次曆史課講述的要點。瑪麗婭非常激動地站起來回答:“波蘭曆史是從波來斯拉夫建立皮阿斯特王朝開始的,1385年以後,波蘭和立陶宛在抵抗共同的敵人德意誌條頓騎士團的侵犯時,兩個大公國合並,建立了波蘭共和國;1596年,華沙成為波蘭共和國首都,那時,我們的波蘭成為歐洲的泱泱大國,不幸的是,到1654年,沙皇俄國發動了對我國的侵略戰爭,波蘭被肢解、分割了。”
講到這兒,她喘了一口氣,然後又憤怒地指責說:“國王斯坦斯拉夫缺乏勇氣,這是波蘭的不幸。”
杜芭絲卡小姐向瑪麗婭讚許地點了一下頭,讓她坐下。
瑪麗婭喜歡杜芭絲卡小姐的曆史課,因為她告訴了學生們曆史的真相。而曆史的真實,對瑪麗婭來說像空氣和水一樣重要。但不幸的是,她和大家有時都得被迫說謊,講假話。
有一次,杜芭絲卡小姐正講得入神時,忽然走廊深處傳來了鈴聲,兩長兩短,這是信號!很可能是督學霍恩堡先生來檢查課堂教學了。
全班學生像訓練有素一樣,立即把課桌上的波蘭文筆記和課本收進抽屜裏,接著又迅速把針線、剪刀、小塊布料拿到桌麵上,一個個低著頭認真地做起針線活來。
教室門在一片靜寂得令人恐懼的氣氛中慢慢地打開了,肥胖而穿著講究的督學霍恩堡先生神氣地走進教室。
他警惕而又明顯不信任地掃視著教室裏的每一個人,最後他把鷹隼一樣的目光停留在杜芭絲卡小姐身上,那是十分明顯的無聲質問:你又在搞什麼鬼名堂?想瞞過我,恐怕沒那麼容易,我要當著校長西科爾斯卡女士的麵,揭穿你們的鬼把戲!哼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