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5月20日16時,美國白宮會客廳的門打開了。首先走進會客廳的是法國駐美大使猶賽朗德,他挽著美國總統哈定的夫人;接著走進來的是美國總統華倫·哈定,他挽著居裏夫人;再後麵的是波蘭公使和麥隆內夫人、居裏夫人的兩個女兒和“瑪麗·居裏委員會”的一些知名女士們。大廳裏原來就站有許多人,包括科學家、政府官員以及美國和波蘭僑民中的一些名流。
居裏夫人仍然穿著那件著名的黑色長袍,肩上披著一條有鑲邊的黑色披巾。她就是這次美國總統尊貴的客人。
首先,法國大使猶賽朗德簡單地講了幾句表示感謝的話,接著是麥隆內夫人代表美國婦女界致詞。
再接下去,總統開始講話了。他說:“您曾有幸為人類完成了一樁重大的發現,今天,我受托贈送給您這一克鐳。我們能認識並擁有鐳,應該歸功於您。我們相信,您有了這點鐳,一定可以用來增加人類的知識,減少人類的痛苦。”
總統將掛有一枚金鑰匙的綬帶掛到居裏夫人的頸上,這鑰匙是用來打開放在桌上的那個桃木小匣子的,襯著鉛皮的匣子裏裝有一克鐳。最後由居裏夫人向美國總統和美國婦女界致謝。講話完畢,來賓列隊走過居裏夫人身旁,向她致以敬意。儀式的最後一項是全體攝影留念。這是居裏夫人和她的兩個女兒美國之行最隆重的一幕。
這次她們能到美國來訪問並接受美國婦女界饋贈的一克鐳,要得益於一年前一位叫麥隆內·瑪丁妮夫人的一次采訪。
1920年初,居裏夫人的一位好友、藝術家羅歇告訴她,說有一位美國女記者想來采訪她。居裏夫人一口回絕,她用常規的回答告訴羅歇:“我除了提供技術情報外,對新聞界一概不接待。”
羅歇說:“我知道你的規矩,但是,麥隆內夫人不一樣,你最好接見她,我相信你不會因為見了她而後悔的。你可以相信我嘛。”沒辦法,她隻好同意了。
麥隆內夫人曾經請她的朋友送一封信給居裏夫人,信上是這樣說的:我的父親是一名醫生,他經常跟我說,人的對社會的重要性是不能夠虛擬的,也不能誇大的,在這20年裏,在我的眼睛裏,我縮看到的,你是非常重要的,夫人,我想見見你。
1920年5月的一個早晨,居裏夫人在鐳研究所那間小小的會客室裏接見了羅歇帶來的麥隆內夫人。麥隆內夫人是美國一家著名雜誌《寫真》的主編,也是一位在美國很有名氣的大記者。她很早就對居裏夫人產生了崇敬的心理,但由於居裏夫人厭惡記者而一直不能有采訪的機會。這次通過羅歇,她終於實現了多年的夢想。麥隆內夫人在後來的回憶錄中寫道:
門開了,我看到一個蒼白的婦人,神色非常的憂鬱,這是我從來都沒有見過的,我似乎比夫人還要緊張,麵對這個毫無防備的婦人,我竟然說不出一句話來。
我們在談到專利的時候,我認為那種專利可以讓居裏夫人成為世界上的獨一無二的富人,但是她卻說,鐳隻是一種元素,它是屬於整個世界的。
在接下來的日子裏,我打聽到鐳的市場價格是每克十萬美元,居裏夫人的實驗室是剛剛建成的,其他設備還很不完善。
麥隆內夫人夫人對居裏夫人的回答很是驚訝,麥隆內夫人參觀很多的大型的實驗室,知道裏麵是什麼樣的情形,他們那些大型的實驗室就好像是宮殿一般,建築都相當的宏偉壯觀,現在再看鐳的研究院,可以稱作是很簡陋了。
居裏夫人的實驗室是參照著大型的實驗室而建造而成的,麥隆內夫人夫人看見過曾經有一些工廠在大批的提煉鐳,那些濃煙簡直是讓人不堪想象。
麥隆內夫人夫人和居裏夫人再一次密談,麥隆內夫人詢問居裏夫人需要什麼,居裏夫人回答道:我需要鐳,一克鐳,這樣我就能繼續我的研究,但是由於鐳的價錢實在是太昂貴了。
麥隆內夫人的腦海裏突然浮現了一個偉大的計劃,她組織了一個委員會,專門在一些城市為居裏夫人籌集善款,這個名為“居裏鐳基金”的活動,很快就在全國展開了。
5月4日,居裏夫人和她的兩個女兒乘坐白星輪船公司的“奧林匹克號”輪船離開歐洲前往美國。在船上,她們受到了船主殷勤的招待,他親自將她們母女送到她們的臥艙,這臥艙是專門為新婚夫婦蜜月旅行設置的。
一個多禮拜以後的一天,“奧林匹克號”開始鳴笛,似乎為十多天海上漂流的結束,如今又回到陸地岸邊而高興和激動。遠處的高樓逐漸在霧靄裏顯現出來,那尊由法國人於1886年送來的自由女神像逐漸清晰,她那高舉的火把在九十多米的高空似乎直指天際。
雖然對以後的日子該如何度過,居裏夫人依然憂心忡忡,但到了岸總是讓人高興的事。
碼頭上人聲鼎沸,鮮花的海洋在碼頭上湧動;數不清的學生、童子軍、波蘭僑民代表團、各界婦女代表團……在陽光下站立歡迎。
樂隊交替地奏著《馬賽曲》《星條旗歌》和《波蘭國歌》。人們揮動著小旗、標語牌、紅白二色玫瑰花束,高聲歡呼;閃光燈此起彼落,讓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熱情、豪爽、好激動的美國人早就在碼頭迎候,他們被近些時報上所宣傳的事跡所感動,都想前來一睹“鐳之母”和“人類救星”的風采。
但當他們看見居裏夫人沉默寡言,穿著樸素,雙肩微駝,滿臉皺紋而且十分憔悴時,他們原有的虛幻的偶像似乎“轟”地一聲坍塌了。
在美國,大部分人以追求財產和名聲為人生的終極目標,如今看見居裏夫人如此衣著寒酸,而且疲倦怯弱,對記者的提問默不作聲,不免大為失望。但據報紙上的宣傳,人們還知道居裏夫人拒絕百萬重金的專利收入,而寧願自己過清貧的生活,這使得以追求財富為光榮的美國人感到震驚、迷惑;但在親眼看到安貧樂道的居裏夫人以後,他們的震驚、迷惑逐漸轉變成尊敬、欽佩。
原來的熱情經過一番迅速的反思,立即轉變成更理智、更豐實的熱情,其熱烈的程度更有過之而無不及,而且更持久長遠。他們向居裏夫人表示:美國人對她有一種真誠的崇拜,把她看作當代最優秀的一流人物。
美國人民雖然非常務實,但他們並不缺乏理想主義,他們由衷地欽佩、讚揚居裏夫人那種使他們深深感動的生活態度——輕視財富、名利等利益,獻身於智力的熱情和熱心於為民眾服務的精神。
在接下來的日子裏,居裏夫人到一個又一個婦女團體和科學團體作演講、聽介紹;參加一個又一個的宴會;在美國除了領取那一克鐳以外,還要從東到西穿越美國,沿途參觀各著名大學、實驗室;出席宴會,接受名譽頭銜有19個和獎章4個;還要為各地婦女組織演講和在學術團體作學術報告。整天不停地活動、奔忙、講話、赴宴,真讓習慣於獨自安靜地在實驗室工作的居裏夫人無法適應,而且她那孱弱的身體也已疲倦得無法承受。
居裏夫人實在力不從心,於是對於有些場合的宴會,就讓伊倫娜和艾芙去代行職責。接受名譽頭銜這樣比較嚴肅的會議,一般由伊倫娜去,艾芙則多去赴宴會之類的活動。
盡管如此,主人們想見的仍然是居裏夫人本人,為了解決這一矛盾,居裏夫人有時去應個卯,稍坐片刻,然後再留下艾芙去代行職責。這種兩全其美的方法,倒還真讓雙方皆大歡喜。
5月19日,是總統接見的前一天。在招待會後,麥隆內夫人到居裏夫人住的客房裏,把鐳的贈送文本交給居裏夫人審閱。居裏夫人戴上眼鏡看完以後,說:“密西,”她們之間的稱呼已毫無拘束,“文件還得作點修改。”
“哪兒要修改?”
“是這樣的,密西,美國贈送給我的一克鐳,應該是贈給我的實驗室,而不能說贈送給我個人。按文件現在的寫法,那在我去世後,它就成了我們家的私人財產,成了我女兒們的私有物了,這是絕對不行的。這一克鐳應該永遠屬於科學,無論我生前死後都隻能如此。”
麥隆內夫人感到有點為難,說:“修改沒問題,但是必須要有律師在場。”
“密西,那就請你去找一個律師來。”
“密西,那就請你去找一個律師來。”
“可是,瑪麗,還得捐贈人同意才行。”
居裏夫人毫不通融:“那就請你去找到捐贈人。麻煩你了,但是請你務必理解我的請求。”
“明天不行嗎?”
“最好馬上修改。”
麥隆內夫人深知居裏夫人的秉性,隻好立即找來律師和兩位捐贈人的代表,其中一位是副總統柯立芝的夫人,當天夜晚修改妥當。這件事美國人當時並不知道,如果知道了,報紙雜誌上說不定又要作如何轟動的宣傳了。
居裏夫人在接受贈與的一克鐳之後,還發表了演說,人們很認真地聽著居裏夫人的簡短的謝詞,然後客人們進入大廳,居裏夫人和他們每一個握手,用英語、波蘭語、法語說著親切的話語,一大群的記者還在門外等待著居裏夫人。
居裏夫人在美國遊曆時,還特別對美國大學教育和科研情況作了認真的考察,她說:“我最惋惜的是沒有充裕的時間參觀各實驗室和科學研究所。但在少數幾次時間短促的參觀中,仍然得益不少。”
6月28日,居裏夫人到美國的整個活動結束,她和兩個女兒登上了開往法國勒阿弗的輪船。還是來時的那艘“奧林匹克號”。她的艙房裏堆滿了電報和花束。
麥隆內夫人和居裏夫人在船上道別時,周圍擠滿了新聞記者。居裏夫人低聲說:“密西,讓我再瞧你一眼。我最親愛的朋友恐怕我以後再也見不到你了。”
當時她們誰都沒有想到,八年之後的1929年,這兩位不屈的女性又相逢在美國,這次是從另一位總統胡佛手裏接受美國人民再次贈送一克鐳的捐款,這一克鐳是應居裏夫人之求,由麥隆內夫人出麵讓美國人捐送給她的祖國波蘭的放射性研究所的。
居裏夫人在從美國回來之後,寫了一個自述性質的短文,她是這樣寫的:
我的朋友們都說,如果我和皮埃爾保留一些屬於我們自己的權利的話,那麼我們就能相應的得到一些資金,那些資金能幫助我們建造實驗室,也能幫助我們去采購原料,但是我們沒有那樣去做。
曾經缺少資金困擾著我和皮埃爾的研究,我們需要錢來幫助我們完成一些實驗,現在這對於我來說仍然是首要的問題,可以避免這樣的窘迫的環境,但是我們仍然堅信,我們所做的決定是對的。
人類需要善於去實踐的人,這種人能在他們的工作中取得更大的利益,他們雖然從來沒有忘記過大眾的利益,但是仍然能保障自己的利益。人類需要的是夢想者,這些人沉醉在事業的發展裏麵,所以不能注意自己的切身的利益。
可以肯定的說,有一些有夢想的不人,不配擁有一些財富,因為他們自己的本身就不想要擁有財富和金錢。一個組織的好的社會卻應該把完成工作的有效條件給予這樣的工作者,能讓他們的生活不再受物質的侵擾,生活上不顯得那麼的困窘,以此來靜下心情來從事科學研究。
居裏夫人在一些她的函件中表示,她感到很榮幸能夠在美國對於法國和波蘭的友誼上做了一點小小的貢獻,無論她是怎麼樣的謙恭也代替不了她所作的那些事情,她在和中國獲得很大的成功,征服了很多美國民眾的心,贏得了人們的真正的友誼,一直到居裏夫人去世的時候,麥隆內夫人仍然是她最真心、最親切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