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愛因斯坦對此並未覺得遺憾,因為當時他計算出的星光彎曲度083弧度依據的還是牛頓的平直空間,得出的數據是有誤差的。
1915年廣義相對論出世,根據愛因斯坦的彎曲空間理論,計算出的星光彎曲度是17弧度,正是牛頓平直空間值的兩倍。
終於,1919年的日食觀測,不但證實的了星光的彎曲,而且也宣告了愛因斯坦的彎曲空間對牛頓的平直空間的勝利。觀測測得的星光彎曲度是:17弧度!
凡是當數學方程不夠和諧的時候,理論本身就是有缺陷的,而當引力方程達到了真正的和諧與完美,理論也就取得了最終的勝利。敢於麵對黑暗現實
愛因斯坦是一位正直的科學家和思想家。他關心政治,關心人類命運。麵對現實,在每一個重大社會政治問題上他都敢於表明自己的政治觀點。
愛因斯坦對政治問題的第一次公開表態,是1914年簽署一個反對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聲明。這次戰爭是一場帝國主義戰爭。各國科學家紛紛為他們各自的“祖國”效忠。戰爭一開始,德國就有93個科學文化界名流聯合發表宣言,為德國的軍事侵略辯護。愛因斯坦則站出來公開反對這次戰爭。
1914年10月中旬,包括他在內的四個人簽署了反戰宣言《告歐洲人書》,呼籲善良的歐洲人,團結起來,爭取和平。這個宣言,雖然不是愛因斯坦寫的,但同他一生的政治思想完全一致。
當然,這個和平宣言盡管何等的真誠和理智,可在當時那個已經瘋狂的年代,沒有多少人能接受,也沒有一家德國報紙敢於刊登這份反戰聲明。
倔強的愛因斯坦以科學家的執著與韌性投入到反戰活動中去。他到處公開發表與眾不同的反戰看法。
1918年秋天,德國爆發了士兵起義和工人罷工,前線也開始崩潰。11月9日,威廉二世被迫退位,倉皇出逃。德意誌共和國成立了。
從愛因斯坦的政治立場看,他屬於德國資產階級民主派左翼,堅決反對威廉君主政體。他對德意誌軍國主義的崩潰以及共和國的誕生感到由衷的高興。
11月9日,愛因斯坦親眼見到了革命的盛況。那天,愛因斯坦本來要到柏林大學去講相對論。他上午出門,滿街都是罷工工人和起義士兵,水泄不通。大學生們興高采烈地高喊:“罷課了!革命了!”
“自由萬歲!共和國萬歲!”
愛因斯坦折回家,在密密麻麻、滿是公式的講稿下邊寫下一行快樂的小字:
“11月9日,因革命停課。”
11月10日,他給居住在瑞士的母親寫信,說他第一次在柏林感覺到心情舒暢。他對德意誌共和國寄予了無限希望。
但不久之後,他又陷入失望之中。他認為有了一個共和國的形式,所期望的和平、民主、自由和社會主義就有了切實的保障。他在給埃倫費斯特的信中說:
異常平靜在這裏又恢複了,但仍然存在著十分尖銳的對立。整個城市籠罩著軍人的飛揚跋扈和對他們的不滿,還有困苦和饑餓,嬰兒的死亡率高得驚人。誰也不清楚,我們在政治上的趨向如何。國家已經到了奄奄一息的境地。
1922年6月,極右翼分子謀殺了那位自作主張宣布共和國成立的前總理謝德曼,幾天之後,外交部長在柏林地區的馬路上遇刺喪命。
這位才華出眾的部長也是猶太人,他是愛因斯坦的好朋友。柏林城裏一時謠言四起,因為反動派所謂的“十一月罪人”包括和平主義者、民主主義者和猶太人,而愛因斯坦身兼三者。他的名聲越來越大,時常被推上德國和世界的政治舞台,這更引起了黑幫們的瘋狂仇恨。7月6日,愛因斯坦從基爾寫信給普朗克:
多方麵警告我,最近不要在柏林逗留,特別要我無論如何不要在德國公開露麵,因為我是那些謀殺行動策劃者,即民族主義分子的眼中釘。
20世紀20年代初以後,愛因斯坦與社會主義者、資產階級左翼政治家和人文科學家蔡特金、豪夫曼、科爾維茨、摩伊斯、格勒茨、曼西茨維克共同簽署了許多有關政治和人道主義的宣言及聲明。
在德意誌民族整體陷入戰爭的喧囂之中時,愛因斯坦直言不我們要熱愛和平,維護和平,呼喚和平,讓我們的世界變得更加美麗與和諧。諱,公然聲明自己是和平主義者,反對一切戰爭。他大聲疾呼:“戰爭對國際合作的發展是最可怕的障礙,尤其在於它對文化的影響。戰爭破壞了知識分子從事創造性工作所不可缺少的一切條件。
如果他正好是年輕力壯,他的能力就會被束縛在破壞性的戰爭機器上,而年紀大的也會陷進仇恨和失望的氣氛之中。而且,戰爭導致國家貧困,導致長期的經濟蕭條。所以,凡是珍惜文化價值的人,就不會不成為和平主義者。”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愛因斯坦致力於恢複各國人民之間相互諒解的活動,訪問了很多國家。
1919年,世界各地的請帖潮水般湧來。出訪荷蘭後,他風塵仆仆,從一個首都趕到另一個首都。他到處做關於相對論的演講,也到處呼籲和平、寬容與理解。
他像一位巡回和平大使,執行著民族和解的神聖使命。
為了恢複戰敗國德意誌共和國的國際地位,他把德國科學的威望帶到世界各地,又把自信心帶回德國,鼓勵德國人民建設一個民主、自由的新德國。德國統治者也想通過愛因斯坦的德高望重使德國重新獲得世界各國的承認。所以對他的頻繁出訪他們給予默認,並密切注視著世界各國的反映。
1921年3月底,愛因斯坦踏上了訪美的旅途。
四月的一個早晨,紐約港早已是人山人海了,當“鹿特丹”號油輪靠岸時,碼頭上早已經有一大批新聞記者撲向了船旁。
據說愛因斯坦是中等身材,哪一個才是呢?
他可是赫赫有名的大科學家,他會願意接受我們的采訪嗎?不知道能否接近他呢?他的保嫖也許會阻止我們靠近他呢?
記者們還沒有見到愛因斯坦出現,就開始議論紛紛了。
1934年,愛因斯坦提出能量聚集的新理論這時,船上走下了一男一女。
男的一頭蓬鬆的頭發,滿臉的胡須擋住了臉上的表情,身村不高而顯瘦弱,身上打扮隨意而樸素,很像是一位遠航歸來的藝術家的樣子。
女子則是穿戴得體,樸素大方,很有一番貴族風範的。
沒錯,他一定就是愛因斯坦,左手拿著煙鬥,右手拿著小提琴。一定是他,沒錯的。
愛因斯坦由於拉小提琴而引出了許多趣事來,媒體曾大篇幅地報道過,所以人們一提起愛因斯坦,就會想起他的小提琴。
據說有一次,一個民間組織為了救濟擾太人舉辦了一次慈善音樂會,特意邀請愛因斯坦在會上演奏了一曲。誰知第二天人們打開報紙時發現,一位評論家寫道:大名鼎鼎的愛因斯坦的演奏水平很是一般,音樂界的泰鬥怎麼能屬於他呢?很明顯,這位批評家並不知道,愛因斯坦隻是一名一流的科學家,對於小提琴隻是從小的愛好罷了。
這個傳聞在德國的新聞界被當作笑談傳播了很久,沒有多長時間,歐洲世界已被傳遍了,人們因此而知道了作為嚴肅科學的探求者的愛因斯坦,也是一個擅長小提琴的好手呢。
愛因斯坦剛剛走下船,就被一大群記者圍在了甲板上,根本無法上岸去。
愛因斯坦極力躲避著記者們的追問,同行而來的艾爾莎也使出了渾身的招數,可是美國的新聞記者們顯然早已作好了準備,如果愛因斯坦的回答不能令他們滿意的話,他們是不準備放過他的。
“尊敬的博士,請您用幾句話簡單地概括一下相對論的本質是什麼?”
看來,記者們還真是很會出難題的,用幾句話來解釋一門新的科學理論,對於科學家來說,簡直就是天方夜譚,可是新聞記者們大概隻需要幾句話的新聞,太多的理論,他們是弄不懂的。
愛因斯坦第一次遇到這樣的采訪,稍做思考後,他不乏幽默地對記者們說:
“如果大家真的希望我用幾句話來解釋相對論的話,那我隻能大膽地給大家舉個例子吧,隻是大家聽了隻把它當作個玩笑吧,它絕不是正統的理論。”
“請您快說說看。”記者們不約而同地催促著愛因斯坦快點道出答案。
“現在我來給大家打個比方,如果人們從前是認為所有的物體從宇宙中消失後,時間和空間是仍然存在的,但根據相對論來說,時間和空間將是同物體一同消失掉的。”
“謝謝您的精煉回答,我們報紙明天將會登出頭條。”
“博士,據說在全世界範圍內隻有12個人懂得相對論,這是真的嗎?”
記者們又繼續追問道。
“你們相信這樣的話嗎?”
愛因斯坦反問了一句後又繼續說道。
“據我所知,任何一個物理學者都能弄懂相對論的,即使是我的學生們,也是能夠理解的,而且,許多國家的物理學家也都對它進行了研究和驗證,怎麼能說得這麼可笑呢?”
“博士,你曾經想過自己的相對論會引起如此轟動的效應嗎?”
1938年的愛因斯坦“這個嗎,我倒是從來沒有想過,在你們的國度裏,我想人們最熱衷的應該是拳擊比賽的,我真的不明白,你們為什麼把時間浪費在這裏呢?”
愛因斯坦的話逗得記者們笑成了一團,嚴肅的氣氛也一下子活躍了許多。
記者們采訪完了愛因斯坦,也沒有忘記艾爾莎,“夫人,請問您是學物理的嗎?”
“不,我隻是一個普通的家庭主婦。”
“那麼,您也懂得相對論嗎?”
“哦,這個嗎,我更是一竅不通了,雖然博士曾給我解釋過無數次,但我的數學程度隻達到了會記帳的程度,我怎麼能會理解那些深奧的東西呢?
“但是,雖然我一點也不懂有關相對論的問題,可是這並不影響我們的幸福生活。”
艾爾莎的巧嘴博得了一片喝采聲。
隨後,前來迎接的人把愛因斯坦夫婦送上了一輛敞篷的車上,準備趕往即將下榻的賓館。
一路上,街道的兩旁早已站滿了前來看熱鬧的市民們,爭相湧到路旁,一睹愛因斯坦的風采。
愛因斯坦雖然坐上了車,但他一直也沒弄明白是怎麼一回事,麵對沸騰的人群,他的雙手簡直都不知放在哪好了。
一會兒動動小提琴,一會兒又敲敲煙鬥,這樣的歡迎氣勢,實在是讓他們始料未及的。
艾爾莎坐他的身旁,不時地向人群揮著手,當她發現愛因斯坦那一副不知所措的樣子的時候,真是又好氣又好笑,於是提醒道:
“阿爾伯特,請自然些,你隻需要微笑,向人群揮揮手,表示謝意就可以了。”
此時,大科學家的腦子才轉過彎來,從登上車的那一刻起,他就一直在想,美國人的待客之道有什麼講究嗎?為什麼要用敞篷車呢?此刻,他終於明白了。
坐在車子裏的愛因斯坦,露出了孩子般的真誠的笑容。
“歡迎你,博士!”
人群中高喊著。
愛因斯坦熱又席卷了整個新大陸,而且越來越熱。
在訪美的期間,愛因斯坦做了許多次的學術報告,征服了一批批的校園學子,光是在普林斯頓大學,由於盛情難卻,愛因斯坦連續去作了四次報告,場場聽眾爆滿,掌聲震天。
美國人對於愛因斯坦的興趣,不隻停留在相對論上麵,許多報刊上還津津樂道地提起了愛因斯坦的小提琴。
“我們是應該為尊敬的博士安排一場音樂會呢,也使人們能夠領略一番博士在學木界之外的另一種風采。”
“教授一手拿著煙鬥,另一隻胳膊下麵夾著一把小提琴盒,緩緩走下來時,他看上去多像一位有名的藝術家啊。”
“如果說他有什麼地方與一個正式的藝術家不同的話,那就是他的頭發可能稍嫌有點少。”
美國國會參眾兩院為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也發生了激烈的爭執,隻是與以往有所不同的是,這次爭執他們很快就互相達到了和解,那是因為他們辯論到最終才發現,他們兩院的議員中,沒有人能理解弄懂什麼是相對論。
愛因斯坦給美國的大學生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作為一個世界著名的學者,他沒有像其他來賓那樣,在演講開始的前幾分鍾在眾人的陪同下匆匆而來,然後在演講結束後匆匆離去。
大學生們看到的愛因斯坦,一點貴賓的架子都沒有。
演講會結束後,他熱情地回答了學生們的提問,並接受了他們的邀請,跟隨他們去實驗室,參觀學生們的實驗。
美國人的活潑開朗,對新事物的異常熱情給愛因斯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令他深感不解。
“美國的大城市裏有許多的劇場、戲劇院。以此推斷,那裏的人精神生活一定會很豐富的,可是他們對於新鮮事的異常興趣,卻又使人感覺到他們的精神有些空虛,隨時追逐看別人的一舉一動,真是讓人不可思議。”
美國人大概當時還沒有意識到,他們的過分熱情,使得愛因斯坦對他們有一點小小的誤解。
愛因斯坦在美國呆了兩個多月的時間,1921年的6月,開始踏上了回國的旅程。
這期間,他接到了英國大哲學家兼政治家應哈定勳爵士的邀請,歡迎他在訪美歸途中順便去倫敦作客。
愛因斯坦接到這封邀請信後,猶豫了很久,他與應哈定勳爵士在大戰期間曾經有過書信的來往,他們都是站在積極反戰的立場上,擁護和平的,他很信任爵士。
隻是,愛因斯坦的內心還有一些小小的擔憂,大戰雖然結束了,英國對於德國的仇視卻還沒有消除啊!
應哈定勳爵士的邀請是誠懇的,我是一個和平主義的反戰者,如果利用訪英的機會,消除英德兩國人民之間敵對,促進相互的了解與支持,那也是值得的。於是,愛因斯坦接受應哈定勳爵士的邀請,趕往倫敦。
初到倫敦,愛因斯坦夫婦被安排住進了應哈定勳爵士的住宅中,他們住的客房,比起柏林的公寓還要大了許多,愛因斯坦第一次領略到了英國貴族的奢侈。
更麻煩的事情還在後麵呢,英國人那數不清的禮節使他手足無措,貼身仆人一步不離地跟在他的身後,更讓他驚恐萬分。
“艾爾莎,這可真讓人感覺到麻煩啊!”
“怎麼,還是家裏的生活舒服吧!”
“那當然啦,他們穿著筆挺的製服,一刻不離地站在房間門口,好像我們是犯人似的,難道他們怕我們逃跑嗎?”
“阿爾伯特,你可別這樣想,主人們聽了這話一定會怪我們沒有禮貌的。”
艾爾莎不住地安慰著愛因斯坦。
早上起床後,愛因斯坦像在家一樣,趕忙去拉開窗簾,可是這次可沒有那麼容易。長長的大窗簾難住了他。
“哎,艾爾莎,這個鬼東西是怎麼回事?”
“拉不開嗎?那就別拉了,一會兒仆人們自會拉開的。”
“不,我可不想讓他們總是進屋來,我們還是自己想辦法吧。”
愛因斯坦同夫人費了好大的力氣,才征服了那個大窗簾,此刻他在心中不住地嗝咕著,英國人可真是麻煩。
第二天,應哈定勳爵士在科學會館為愛因斯坦舉辦了演講會。聽眾雖然很多,但氣氛並不活躍,顯然,英國人對於這個知名的學者,還是報有一定的審慎的態度,他畢竟是來自於他們最仇視的國家——德國的科學家。
應哈定勳爵士為了活躍一下現場的氣氛,特意首先向聽眾們做了熱情的介紹。
“尊敬的先生們,女士們,今天我要把一位偉大的天才科學家,隆重地介紹給大家,他就是相對論的提出者—愛因斯坦博士。
“在這裏,愛因斯坦博士將要為我們作最精采的講演,現在讓我們用最熱烈的掌聲歡迎我們最尊貴的客人走上台來。”
爵士的開場白結束了,愛因斯坦在稀疏的掌聲中走上了講台,對這次演講會上並不熱情的場麵,反而刺激了愛因斯坦的信心,他在心中默默想到,我一定用我的知識,征服你們,使你們了解我,認同我,我一定會的。
“尊敬的先生們,女士們,今天,我能來到倫敦,站在這裏,站在我最敬佩的大科學家牛頓的故鄉,我的心情是無法形容的。
愛因斯坦宣誓當美國公民“科學是沒有國界的,牛頓先生的發明,使得世上每個人都得到了恩惠,因而,沒有人會忘記他的。在我的故鄉柏林,牛頓先生的塑像被擺放在科學家館裏,人們永遠不會忘記他的。”
愛因斯坦的演講節奏明快而富有魁力,很快就吸引了台下的聽眾。
“在這裏,我首先要感謝牛頓先生,正是踩著他的腳步我一步步走進了物理學的殿堂。”
愛因斯坦是個十分謙虛的人。
“我還要感謝的英國科學界的朋友們,我的理論是你們拿出了事實的證據,沒有你們的親身實踐,我的理論永無隻能停留在推測的階段,是你們給了我一個肯定的事實,我萬分地感謝你們。”
愛因斯坦坦誠的心靈以及真摯的情感,專注的眼神及深刻的思想,深深地打動了英國的聽眾,隨著演講的進行,他們的掌聲也激烈起來了。
“整個宇宙世界,是這個樣子的……”
愛因斯坦的演講進入主題後,很快就把觀眾的思想帶入了奇妙的宇宙世界裏去了。
此刻,人們忘記了德國人,忘記了仇恨,隻是看到了一個侃侃而談的學者,把他對宇宙世界的精辟理解通俗地講給聽眾們聽,他那淵博的知識,深深地吸引了觀眾們的心。
是的,他不愧是一個偉大的科學家,他把自己的知識無償地傳授給那些渴望知識的人們。
所以,當愛因斯坦結束了他的演講時,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響了起來。許多學生還擁到了愛因斯坦的身旁,請他簽名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