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1 / 1)

王朝536年夜,莊明皇帝在王都皇城寢宮內駕塴,傳位於太子永隆,次曰,新皇登基。

同年,掌王朝十萬兵馬的南王槿南風,受先皇之命,征討韓都,領軍在外。因糧草短缺,正受困於由韓都二皇子藍朋坐陣的焦源城外。

先皇駕塴,新皇登基,表示著整個王朝將會更新換代。這一點風波對還在行軍打仗中的軍隊的影響,對於一向頗有威望的槿南風來說,平息不過是小菜一碟的事。一番慷慨激昂的講話,不旦打消了士兵心中的猶疑,還讓一連幾日低落的士氣大振。

可聽聞由豐城運來的糧草,竟糟人堵劫,戰神郎也不淡定了。

一聽糧草被劫,槿南風明知可能是藍朋的詭計,還是親自領了隊兵,要去搶回糧草。晏冬本是請命前去,要槿南風坐陣在軍中,反是被槿南風留在了軍營裏。

晏冬雖隻是槿南風身邊的一個小小貼身護衛,但以她的才智,槿南風也不擔心藍朋會耍什麼花招,來個背後偷襲。

藍朋這人,槿南風算是有所了解。十五年前,兩人曾在攻打大晉的戰場上見過,同齡的兩個人沒少在當時鬥智鬥勇。後來藍朋又做為人質,在王朝受困五年之久。雖鮮有來往,槿南風對藍朋的才情和智謀都是極為欣賞的。

這一次中了藍朋的圈套,槿南風雖心有不甘,這一局卻也輸得心服口服。

王朝三軍早在兩個星期前,糧草就已斷盡,若再無補給,後果必是軍心換散。藍朋算準了槿南風必定會為糧草之事急切,所以這次藍朋設的圈套,槿南風也跳得甘願。

所謂擒賊先擒王,從一開始,藍朋的目的就不是劫糧草,從而挫敗王朝大軍,他也不關心這場戰爭的結果會如何。請命前來焦源城,隻因對手是他槿南風。這一次的交鋒,藍朋也親自露麵站在了槿南風的麵前,他要把這個王給拉下來,擒在自己的手裏。

藍朋身騎戰馬,一身戎裝立於高坡上,看著被幾名士兵團團保護在背後,己甕中之鼈的槿南風,扯出了一絲邪媚的笑。

“憑你也打算殺我嗎,還是說,靠槿南風這棵樹?無論你靠誰,本皇子都能將他攔腰斬斷。本皇子會看著你,蹲在腳下,求著本皇子。”

那時,他威喝著倔強的她,此刻,他已把槿南風的命攥在手心。他要看她,還有什麼資本在他的麵前倔強下去。

“槿南風,今日你已無路可走,你若是肯投降,本皇子還可暫留你一命。”

“鹿死誰手還都是未定之數,二皇子何必急這一時三刻呢。”

兩人交鋒半月,各有勝負。槿南風雖身處險境,仍不改一身的王者霸氣。

“那本皇子就要看一看,究竟鹿死誰手。”

藍朋大手一揮,四周所有的弓箭手全都瞄準了槿南風。萬箭之下,是高喊著“屬下誓死保護王爺。”的一群士兵們的赤膽忠心。如驟雨般的利箭下,生命如風中燭火,瞬間便被湮滅。

當再無人能以血肉之軀保護槿南風時,他隻有一把濺滿敵人與同胞鮮血的長劍,踏著腳邊還有餘溫的屍體,孤注一擲的麵對拉開了弓箭的藍朋。

若是論箭術,天下無人能及藍朋箭術高超。他那百發百中的絕世箭藝,加其自身的武功修為,他手下的一箭,更是有石破天驚之力。

槿南風沒有把握今日的他可以全身而退,唯有拚死一戰,或許還有一線生機。但藍朋的實力,卻遠遠超出了槿南風的想像。

第一箭,槿南風本想以手中的長劍擋下,卻沒有想到,藍朋的這一箭僅用了三分力,竟生生將槿南風的長劍折斷,穿透了槿南風的肩胛骨,一瞬間槿南風便再無任何戰力,成了藍朋的活把子。

第二箭是槿南風的左腿,第三箭是右腿,第四箭是槿南風的左肩。藍朋箭箭中把,次次都要求槿南風投降,他羞辱於他,讓他跪於三軍前,隻想聽到一個降字,槿南風卻堅口不言,甚不悶哼一聲。

“你不投降,那本皇子就用你的鮮血,來寫一份降書。”

這是藍朋的最後一箭,滅盡了那個戰神傳說的最後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