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島,是遊弋在茫茫大海上的昆侖、方丈、蓬萊丘。 Ww WCOM
“後來,黃帝問道廣成子,鼎湖煉丹而飛升,其孫顓頊繼位,號金帝。”贔屭此話,據都來自一本名為《極言》的古書。
“不過,顓頊繼位前,有公共氏與其爭帝位失敗,怒觸不周山,竟然將瀛洲崩飛,落入東海,隱遁而去,6上剩九洲,瀛洲因與南海瀕臨,洲飛之地,海水倒灌,遂成南海”
待大禹治水有成,不喜洲字帶水。
遂將餘下的祖洲改為中州、玄洲改雲州、炎洲改雍州、長洲改沙洲、流洲改幽州、生洲改越州、元洲改遠州、鳳麟洲改青州、聚窟洲改蜀州。
自此,下始有九州之。
大禹又感九州氣運不定,龍脈不固。遂鑄九鼎,鎮壓地脈龍氣。
一萬四千多年前,封神之戰爆。
雍州、幽州因戰遭毀,幽州碎片遁入青冥,成為秘境。
雍州崩落東海,成為萬千島嶼,因封神之戰前雍州之地,為散修聚集之所,其碎落東海後,東海散修一脈,竟興盛起來。
“所以,這修士口中所的秘境,估計就是幽州的一塊碎片。”贔屭推測,轉念又道,“當然,也有可能是另一種”
“什麼?”
“封印之地!”
連河剛想問贔屭封印之地又是怎麼回事。
卻聽衝和掌教道:“依老祖傳訊來看,這秘境應該不是什麼生地養的洞福地,所以不會有什麼功法秘籍,法寶靈獸,但想來一些草藥、礦材,還是有的”
“不過。”衝和掌教突然轉話,肅言道,“你且謹記,我輩修行重心性,次看資質,至於丹藥法寶這類外物,雖可倚用,卻不能依賴。聽聞蠻州域外的修行者,甚少用丹藥求渡關口,隻是我蠻州之地,地元氣稀薄,功法有缺,弟子們修行多有依賴丹藥法寶真不知是福是禍”
衝和掌教的憂慮,讓連河吃驚不。
他沒想到衝和居然知道蠻州域外的事,有心想問,卻不知如何張口。
人老成精的衝和掌教自然看出連河疑惑,看了眼四周,隨手施法,顯化一隔絕窺伺的屏障,這才開口道:“你且記牢,此話本不該這麼早與你聽,但機緣所至,你也合該知曉,是福是禍,實難預測。”
見衝和如此謹慎、嚴肅,連河也認真不少。
不過,他心下也猜出衝和要的,應該就是他知道的,甚至比衝和知道的還要清晰。
果不其然。
衝和謹言道:“這蠻州之外,據才是真正的修行聖地,不知從何時起,我蠻州竟被封印,修士惟有還丹才能出入青冥,離開蠻州,除此之外,均無法脫離。”
“且不知何故,自兩百多年前,最後一位還丹修士遁入青冥後,我四宗修士中,再無人能玉液還丹”
他到這裏,心下還在思付這般危言聳聽,不知道,給連河帶來的是壓力還是動力。
真希望是動力,依他的資,還丹當是不難。
衝和掌教的這番法,與連河當初聽明河所的,蠻州早已成修煉廢墟,地靈氣稀薄,功法殘缺,修為最高者不過是,所謂的虛丹老祖。
可謂大同異。
而虛丹老祖,在蠻州外的其餘六州,放到任何一個大宗門,都不過是中下流水平罷了。
這樣的眼界,這樣的環境,如何適合修行,所以他一直在思量離開之法,並不打算在蠻州、在彌羅派多呆。
但如何離開蠻州,何況還要帶上一個凡人,楚躍。
這才是最大的問題。
此前,他也曾多方查找關於這方麵典籍,卻幾無所得,也旁敲側擊過一些其他修士,收獲都不大,幾乎可以是沒有。
如今衝和掌教這般坦言,修煉到還丹境,就能淩空虛度,遨遊虛空,踏出百蠻大山也不在話下。
除此之外,都無法逾越那百蠻大山深處的無形屏障。
即便是虛丹老祖,也不行。
莫非,真要修行幾十年,等到還丹後才能離開?
連河如此揣度時,卻心有不甘。
隨後,衝和掌教有了宗門一樁秘辛。
是門派秘傳,有資質上佳的弟子,隻要染一柱門派祖傳下的清香,就有外大仙宗前來接引,離開蠻州,到域外修行。
但兩百多年來,彌羅派不是沒有試過,卻並無用,因而棄之。
連河心下嘀咕,這應該是真的,那些域外大仙宗,想必就是其他六州的大宗門。
至於如今為何無用,其中變故,當真難猜。
雖明河當初也信誓旦旦,到時會提醒如何離開蠻州,但心下還是存疑。
眼見一時半會兒無法離開,連河自覺,還是在彌羅派安心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