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腎方藥治療高血壓病的研究進展
綜述
作者:楊曉忱 熊興江 王階
[摘要] 近年來,高血壓病的中醫學病機規律已發生了很大變化,腎虛已成為現代病機關鍵,是當前中醫治療高血壓病麵臨的新問題,臨床運用補腎方藥治療高血壓病已成為是中醫藥治療高血壓的創新策略。該文係統回顧了補腎單味藥、複方以及中成藥治療高血壓病的臨床及實驗研究現狀,以期為補腎方藥治療高血壓病提供科學依據。
[關鍵詞]高血壓;補腎方藥;中醫藥治療
高血壓病是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同時也是諸多心、腦、腎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腦出血及腎損害等的主要危險因素,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和致殘率,已成為全球範圍內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如何更合理有效地控製血壓,減少高血壓相關危險因素及其對心、腦、腎等靶器官的損害是目前防治高血壓病的研究熱點。近年來,臨床運用補腎方藥治療高血壓病已成為是中醫藥治療高血壓的創新策略,已受到廣泛重視[1-3]。課題組在20餘年臨床實踐基礎上,重讀經典,結合醫聖張仲景等古今中醫學大家的相關論述,通過對曆代文獻的係統梳理和中醫基礎理論的深入挖掘,以經典名方為切入點,探索高血壓病的防治規律,臨床運用補腎降壓的新策略,提高了中醫藥防治高血壓病的療效[4-5]。本文旨在回顧當前補腎方藥在高血壓病臨床治療及實驗研究中的運用,為中藥降壓提供借鑒。
1腎虛與高血壓病
高血壓病在中醫學中屬“眩暈”、“頭痛”等範疇,最早見於《黃帝內經》,稱之為“眩冒”。主要病因為情誌不遂、飲食不節、年高腎虧、病後體虛等,病變髒腑與肝、脾、腎三髒相關。由於現代臨床對高血壓疾病的早期診斷及早期幹預,使升高的血壓被迅速控製,直接改變了高血壓病的自然進程。高血壓病的中醫學病機演變規律已發生了很大變化,既往認為以平肝為主的治則治法,在高血壓病臨床治療中已有一定的局限性。腎虛已成為現代病機關鍵。針對高血壓病相關病理機製,國內開展了許多中醫藥對高血壓腎虛證的臨床與實驗研究,初步揭示了高血壓腎虛證的病因病機、證候分布特征以及常見方藥證治規律。有學者對1 083例高血壓患者進行的證候學研究發現,高血壓諸證候與腎密切相關的陰虛陽亢和肝腎陰虛證候分別占15.6%, 13.9%[6]。而另一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的體質特點研究同樣證實,通過係統聚類後的原發性高血壓患者體質主要表現為腎精虧虛、鬱滯、陰虛內熱、虛寒和氣虛等5種類型特點,除鬱滯外,4種與腎氣功能下降有關[7]。目前已有多項研究表明,高血壓病以中醫腎虛證表現較為突出,運用補腎中藥治療高血壓可有效地控製血壓、預防靶器官損害。
2補腎單味藥物治療高血壓病的研究
高血壓病發病機製與遺傳因素、環境因素及獲得性因素密切相關。三者之間的相互作用引起交感神經係統(SNS)活性增高、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係統(RAAS)激活,以及水鈉瀦留等,從而導致血管功能障礙,血壓升高,甚至增加心血管病風險[8-9]。治療高血壓病的常用單味補腎中藥包括杜仲、桑寄生、刺五加、牛膝等。補腎中藥在改善患者腎虛症狀的同時,還可有效降低血壓。
2.1杜仲杜仲是藥用杜仲科植物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er的幹燥樹皮,性溫、味甘、微辛,入肝、腎經。具補肝腎、強筋骨、安胎等功效。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杜仲具有良好的降血壓作用,杜仲浸提物可使正常大鼠的血壓降低。國內研究證實,杜仲皮煎劑能不同程度降低大鼠的全血黏度、紅細胞聚集指數、紅細胞聚集程度,改善血液黏度,有利於高血壓病的治療。另有研究表明,杜仲提取物能明顯擴張小鼠耳廓毛細血管的口徑,改善毛細血管網循環,使血流加快,推測杜仲除補腎作用外,還可能具有類似活血化瘀的作用,這為杜仲降壓藥物的進一步開發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10]。臨床運用生杜仲7~15 g,開水浸泡代茶飲治療16名高血壓患者,治療3個月後,顯效率為68.75%,且舒張壓降壓明顯[11]。
2.2桑寄生桑寄生是藥用桑寄生科常綠小灌木植物桑寄生Loranthus parasiticus Merr.的帶葉莖枝,性平、味苦、甘,入肝、腎經。具有補肝腎,強筋骨,益血安胎之功效。現代藥理學表明其水浸出液、乙醇-水浸出液、30%乙醇浸出液,均有降低麻醉動物血壓的作用,維持時間較長,切斷迷走神經或注射阿托品並不能完全消除其降壓作用,提示其可能通過降低交感神經及血管運動中樞興奮性而降壓。臨床中除配方使用,亦可單獨30 g泡水代茶長期飲用,臨床治療原發性高血壓I級患者65例,效果良好[12]。
2.3刺五加刺五加是藥用五加科植物刺五加Radix et Caulis Acanthopanacis Senticosi的幹燥根及根莖或莖,性溫、味辛、微苦,具有益氣健脾,補腎安神之功效。研究觀察[13]刺五加注射液對血液流變學的影響及對臨床症狀緩解,初步證實刺五加注射液對高血壓微循環障礙的治療作用。刺五加注射液治療後紅細胞變形指標改善,全血黏度下降,並且頭暈、乏力、失眠、健忘等症狀明顯緩解。
2.4牛膝牛膝是藥用莧科植物牛膝Achyranthis Bidentatae Radix的幹燥根。味甘微酸,性微溫,原為補益之品,而善引氣血下注,具有引藥下行之功效。近現代名醫張錫純重用牛膝引上部之血下行,認為此藥為治腦引血下行之主藥。現代臨床研究[14]重用川牛膝治療肝氣上逆型高血壓病,降壓取得滿意療效。但目前針對牛膝降低血壓的機製研究尚未明確,有學者發現川牛膝水煎液在降低自發性高血壓大鼠( SHR)血壓的同時,可不同程度地減輕左心室肥厚,改善心肌重構,減輕靶器官損害[15]。
3補腎複方及中成藥治療高血壓病的研究
3.1六味地黃丸六味地黃丸為宋代錢乙《小兒藥證直訣》方,由熟地、山藥、山萸肉、丹皮、茯苓、澤瀉等6味中藥組成,具有滋陰補腎功能,是治療腎陰不足的經典名方。臨床運用六味地黃丸治療126例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總有效率為95.0%。研究還發現六味地黃丸對不同高血壓分期、中醫不同分型治療效果不同,原發性高血壓Ⅰ,Ⅱ期療效相近,Ⅲ期療效較Ⅰ,Ⅱ期差;肝陽上亢型、肝腎不足型的療效相近,而陰陽兩虛型療效則較前兩型差[16]。另有研究采用隨機對照方法,將136例高血壓患者分為治療組70例(口服六味地黃丸、西拉普利)和對照組66例(單服西拉普利),觀察8周。在治療前後分別檢測患者血壓及腎功能等指標。結果表明,治療組在降低血壓及BUN, Cr, mAlb, ET, NO水平方麵均明顯優於對照組,六味地黃丸配合西藥從不同程度上延緩或逆轉了老年性高血壓患者的腎損害,降壓的同時對老年性高血壓患者具有多重性腎保護作用,並逆轉心血管危險因素[17]。針對六味地黃丸治療原發性高血壓病,我們對其臨床療效進行了係統評價及Meta分析。通過檢索Cochrane, Pubmed, CNKI等數據庫已發表中、英文文獻。納入六味地黃丸或六味地黃丸加常規西藥與常規西藥比較治療原發性高血壓的隨機對照試驗。結果共納入6篇隨機對照試驗555例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符合納入標準,結果表明六味地黃丸具有明顯的降壓作用,與西藥聯合降壓的同時,可保護靶器官、逆轉危險因素[18]。
3.2杞菊地黃丸杞菊地黃丸是由六味地黃丸加枸杞、菊花,具有補腎作用,滋養肝髒作用,臨床常單獨應用或與西藥合用治療原發性高血壓病。臨床運用杞菊地黃丸加味方治療高血壓病陰虛陽亢型患者60例,並與ACEI類藥物卡托普利相比較,結果表明杞菊地黃丸加味方在降低血壓方麵與卡托普利相似,而且降低血脂方麵明顯優於卡托普利,在平穩地降壓的同時還可以改善和消除臨床症狀,改善血液黏度,預防高血壓的並發症[19]。此外,杞菊地黃丸也與CCB類及β-受體阻斷劑類藥物合用,降壓效果同樣優於單用西藥,尤其是在緩解症狀及靶器官保護方麵療效顯著[20-21]。筆者對杞菊地黃丸治療原發性高血壓病臨床療效進行了係統評價及Meta分析。納入杞菊地黃丸單用或加常規西藥與常規西藥對比治療原發性高血壓的隨機對照試驗10篇,共1 024例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結果表明杞菊地黃丸與西藥常規治療聯合用藥可明顯降低原發性高血壓患者血壓且不良反應少。可顯著降低血脂水平、血管緊張素Ⅱ及內皮素水平,具有保護內皮功能,改善動脈粥樣硬化等作用。
3.3金匱腎氣丸金匱腎氣丸以六味地黃丸為基礎滋補肝腎之陰,又配以肉桂、附子溫補腎中陽氣,以達到“益火之源,以消陰翳”的目的。臨床運用金匱腎氣丸治療慢性高血壓病同樣取得較好療效。高血壓的治療目前不僅限於降壓,更重要的是保護靶器官。研究觀察金匱腎氣丸聯合依那普利治療73例原發性高血壓病患者,結果表明其降壓的同時不增加腎功能損害,還能夠明顯減少尿微量白蛋白含量,保護腎功能,其機製可能與改善腎髒血流動力學有關,具體機製有待進一步研究[22]。
3.4補腎益心片中成藥補腎益心片由淫羊藿、車前子組成。該藥在降壓同時,還可改善左室舒張功能、及勃起功能障礙。現代藥理研究表明[23]補腎益心片能降低腎性高血壓大鼠血壓,促進NO合成,降低血小板聚集率,並且具有較緩和的利尿作用,能顯著降低心、腦、腎靶器官的損害。研究還表明[24],補腎益心片對腎血管性高血壓大鼠血漿過氧化脂質及性激素有一定影響,補腎益心片降低血壓的同時,可改善高血壓大鼠睾酮與雌二醇的失調。臨床采用單盲、隨機、對照方法,研究I,Ⅱ期高血壓病患者120例,結果表明補腎益心片降低血壓的同時能改善左室舒張功能,症狀療效優於尼群地平,並且不良反應少。其主要降壓機製可能與增強抗自由基酶係統、減輕自由基對血管內皮損傷有關[25]。補腎益心片還對男性高血壓病患者勃起功能障礙(ED)具有一定療效,研究將54例男性高血壓ED患者按2∶1隨機分成治療組和對照組。2組都參照HOT研究方案進行基礎降壓治療,治療組加用補腎益心片,結果表明補腎益心片能明顯改善患者勃起功能,總有效率為91.66%,優於對照組的55.56%,療效確切[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