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國中小企業信貸融資困境分析及對策(1 / 2)

我國中小企業信貸融資困境分析及對策

經濟研究

作者:王文佳

【摘要】企業的資金來源主要有內源性融資和外源性融資兩種方式,前者是指通過自身的利潤積累實現融資,後者則指通過借款、發行證券等方式的融資。由於我國資本市場發育不成熟,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建設滯後,大部分中小企業不能通過股權或債權市場吸納社會資金,加之創業投資機製又尚未正式形成,致使我國中小企業直接融資的渠道難以進入。

【關鍵詞】中小企業 信貸融資 困境分析

一、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現狀

第一,融資渠道更多依賴的內源融資。

第二,在外源融資方式的選擇上,中小企業迫於體製和製度等方麵的限製,仍以基於借貸關係的間接融資為主,尤其是對銀行貸款的依賴。

第三,中小企業的債務融資頻率高,單次資金需求數量少,由此更為依賴流動性強的短期貸款。

第四,中小企業比大企業更為依賴於商業信用、民間借貸、設備租賃等渠道。

二、我國中小企業信貸融資困境現實成因分析

(一)宏觀環境的不完善

首先是社會信用體係不健全,目前我國中小企業社會征信係統尚不完善。其次,法律、法規與管理機構不健全。由於長期以來我國對中小企業金融支持的重要性認識不充分,在中小企業法律法規的製定、管理機構的設立等方麵都不健全。最後,缺乏完善的信用擔保體係。目前我國還沒有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能為中小企業貸款提供信用擔保的體係。

(二)我國中小企業自身素質差

中小企業由於自身條件的限製,不但沒有健全的財務製度,其管理者大多也缺乏財務管理的意識,未將財務管理納入企業管理體係中,缺乏現代財務管理理念。同時財會人員的素質不高,導致會計賬目不清、信息失真,缺乏審計部門確認的財務報表和良好的經營業績,使得銀行、稅務以及政府的統計、經濟部門從賬務處理上都無法辨別出其經營活動的真實性。另外,中小企業的信息基本上是內部化和不透明的,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很難通過一般的渠道獲得中小企業經營管理等方麵的信息。所以,在中小企業尋找貸款時無法向金融機構提供出令人信服的企業信息,以證明其償還貸款的能力。商業銀行出於成本風險控製的考慮,為保護貸款的安全性,維持自身經營,勢必要減少甚至停止對有些中小企業的貸款。

(三)商業銀行現行經營與業務模式的限製

商業銀行作為自負盈虧、自擔風險的金融企業,以追求自身利潤最大化為經營目的,向中小企業貸款風險高,效益差,因此商業銀行缺乏對中小企業貸款的激勵機製。商業銀行融資產品單一,業務運作環節多,難於滿足中小企業的需要。銀行相關融資產品主要是圍繞大中企業設計的,信貸資源配置以及具體操作方式等都是以大企業為主要服務對象的,適合辦理大宗批發貸款業務;而對中小企業貸款業務大都缺乏靈活的方式和操作規程,不適合中小企業“小、急、頻”的融資特點,不能完全滿足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

三、緩解中小企業信貸融資瓶頸的對策思路

(一)加強中小企業自身素質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