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石化海外並購原因及並購方式簡析(1 / 3)

中石化海外並購原因及並購方式簡析

經濟研究

作者:雷雪勤

【摘要】近年來,以中石化為代表的國有企業積極響應國家走出去戰略,開展海外資源並購,特別是2008年以來,中石化海外資源整合型並購規模不斷擴大,先後並購了加拿大Tanganyika石油公司、瑞士Addax石油公司等海外公司項目,引發多方關注。文章從宏觀行業形勢和中石化自身經營特點出發,從海外並購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兩個方麵說明了其海外並購的原因;另外,文章重點分析了中石化海外並購方式的特點,指出其現金支付方式過於單一,收購溢價過高等問題,並針對這些問題提出建議:中石化應當積極做好並購前準備工作,多元化支付方式,並聯合實力派國際能源公司,逐步推進能源領域的參股合作。

【關鍵詞】中石化 海外並購 溢價並購 並購方式

一、海外並購必要性

能源安全關乎國家的經濟安全和獨立性,然而隨著我國經濟的迅猛發展,石油、原油、天然氣的供需逐漸失衡。《2012年國內外油氣行業發展報告》顯示,2012年,我國石油淨進口量達2.84億噸,石油對外依存度達58%,原油淨進口量達2.69億噸,原油對外依存度達56.6%,進口天然氣428億立方米,天然氣對外依存度為29%。報告預計,2013年,我國油氣需求將繼續上升。石油和原油淨進口量將分別達到3.05億噸和2.89億噸,對外依存度分別達59.4和58%,均逼近60%。天然氣消費量將繼續保持兩位數增長,對外依存度將達32%。能源儲量與我國經濟發展的潛在需求之間已存在巨大的缺口,這無疑增加了我國經濟發展的風險。

在國內能源開發潛力已經不足的條件下,跨國的能源收購也已經成為必然選擇。但是,在跨國資源整合方麵,我國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這“三桶油”的海外油氣產量占所有油氣產量的比重也隻有約30%,而BP、埃克森、道達爾的海外油氣產量比重分別為89%、84%和70%。雖然近年來“三桶油”積極推進國際化海外並購進程,但是其跨國指數隻有約30%,而BP、埃克森、道達爾等國際大公司的跨國指數則分別達到84%、76%和76%。在盈利能力、技術水平和國際化經營等各個方麵,中國石油公司與國際大石油公司相比仍有較大差距。

而從國內石油化工業的行業對比來看,中石化的中下遊業務(煉油、銷售等)相對於其他企業雖然優勢明顯,但是上遊勘探及開采環節生產能力不足,此環節營業收入占總收入比例僅為9.23%,毛利潤比重為34.32%,而中石油這兩個指標為35.82% 和68.48%。原油勘探環節的不足將直接影響到其下遊煉油、化工及銷售環節的業務開展,成為影響其發展的嚴重短板。同時,原油勘探供給能力不足直接導致近年來中石化的原油對外依存度越來越高,這無疑增加了企業的生產風險。

因此,中石化向其上遊進行資源整合型並購可以借助其優勢彌補自身的不足,實現縱向一體化的發展,並形成新的競爭優勢,達到協同效應。此外,海外並購可以使中石化獲得被收購國際能源公司的先進技術和優秀的管理技能,促進中石化全球勘探和開采業務的發展,從而進一步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代理成本和經濟風險,提高競爭優勢,並且為國家能源經濟安全做出貢獻。

二、海外並購可能性

中國石化集團公司是國家獨資設立的國有公司、國家授權投資的機構和國家控股公司,在我國石油化工行業與中石油、中海油一起占據壟斷地位,公司注冊資本達1820億元,中國石化集團公司控股的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先後於2000年10月和2001年8月在境外境內發行H股和A股,並分別在香港、紐約、倫敦和上海上市。目前,中國石化股份公司資本和經營規模龐大,在《財富》2011年全球500強企業中排名第5位,其總股本867億股,中國石化集團公司持股占75.84%,外資股占19.35%,境內公眾股占4.81%。因此,一方麵,中石化的資本實力雄厚,經營能力不斷成熟,外彙儲備豐富,因此在海外並購中有充足的資本基礎和綜合談判實力;另一方麵,石化產業關乎國家的能源安全和經濟發展的穩定性,中國石化集團公司作為國有企業,響應中央“走出去”號召,實施資源獲取型縱向投資戰略時可以得到國家的政策扶持以及資源傾斜,國家開發銀行近年公開的年報數據顯示,2008年國家開發銀行對石油石化行業貸款金額為1,240.5億元,2008年以後貸款金額迅速增長,2010年貸款金額為3906億元,2011年則為3865億元,在此環境下,中石化並購步伐不斷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