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改善中國生態環境問題:合理調節人與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
(一)革新觀念,重視人與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
思想決定行動,是行動的先導和動力。人們無論做任何事情,都是先有思想、後有行動,有正確的思想才會有正確的行動。依據馬克思主義物質變換的思想,隻有正常持續地實現人與自然界的物質變換,人類才能在地球上永恒地生存。馬克思在使用物質變換概念的時候,就已經認識到資本主義社會正常的物質變換被擾亂的現實,但那時生態環境問題並非是那個時代的主要矛盾。可是,隨著社會曆史的發展以及經濟的飛速發展,生態環境問題已經成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共同麵臨的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要致力於改善中國的生態環境,就首先要革新觀念,讓人與自然界之間合理物質變換的思想深入人心,樹立人與自然平等的觀念。馬克思曾指出:“自然界,就它自身不是人的身體而言,是人的無機的身體。人靠自然界生活,這就是說,自然界是人為了不致死亡而必須與之不斷交往的人的身體。”馬克思主義認為,人與自然具有不可分割性,即相互依存性。自然是人類存在和發展的物質基礎和前提條件,而人類在某種程度上也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自然是屬“人”的自然,人是“自然存在物”,是“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需要依靠自然界進行生產與生活,所以兩者是統一的,而並非是對立的。人與自然是對立統一的辯證關係。人與自然和諧的物質變換是人與自然的關係的主要內容和理想目標。可以說,人類社會發展的曆史就是人類在認識、利用、改造和適應自然的過程中不斷發展、不斷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物質變換的曆史。馬克思早在《1844 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指出:未來社會是“人與自然界本質的統一,是自然界的真正複活,是人實現了的自然主義和自然界實現了的人道主義”。既然要改善中國的生態環境,就要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端正對自然的態度,擺正人所處的位置。恩格斯也早就說過:“我們不要過分陶醉於自然界的勝利,對於每一次勝利,自然界都報複了我們。”(519)這說明我們應該和自然界進行和解,應該合理地調節人與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當然人與自然之間和諧的物質變換並不是要我們放棄對自然的改造和利用,而是要在遵循客觀規律、符合科學發展的基礎上,以合乎自然發展規律的方式,以最無愧、最適合人類本性的條件下進行物質變換,以改善我國的生態環境問題。
(二)調節國內經濟物質變換,助益於生態環境建設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中國的經濟高速增長,但與此同時對資源與環境也帶來了極大的壓力。中國的經濟起飛比較晚,生產和消費方式也較落後,經濟複蘇發展對自然資源進行了嚴重破壞。回顧多年來中國經濟發展的代價,不難發現在社會經濟和國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時,環境惡化的問題也接踵而來,比如,過度開發土地資源、破壞自然植被和亂墾濫伐等現象,極大程度上忽視了人與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自然環境遭到了極其嚴重的破壞。另外,中國各省市的經濟增長方式都顯得比較粗放,能源和資源的消耗量大,利用效率卻很低,從而導致汙染排放嚴重,帶來了不可估量的社會和經濟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