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再造自我的跨文化管理之道等(1 / 2)

再造自我的跨文化管理之道

10年國際化探索歸結到核心,還是人和文化的深刻變革與再造。

■鄧純雅

鄧純雅喬健毫不掩飾自己的感性,新書發布會上數次落淚。作為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這位下屬眼中的女鐵人,原來也有如此感性的一麵。

這本她與美籍同事合著的新書——《東方遇到西方》,的確引發了喬健的很多感悟。作為聯想創業的元老,過去的10年對於她而言,基本上像是重生的10年。

給自己突破極限的機會

學日語出身,到美國收購IBM的PC業務時,喬健最多隻會100個英語單詞,別說和同事開會討論,生活都舉步維艱。她數次想要放棄,也曾感覺自己撐不下去,特別是舉目無親而又困難重重之際,她還在做自己以前不熟悉的人力資源工作。這一切都讓她感覺挑戰巨大。而她最關鍵的職場導師,也是聯想現任總裁楊元慶,給她的回複很堅決:適應半年,不要給總部提意見,不要聯係他這個老總。他就想看看喬健是否能夠闖過這一關,這似乎真有點把喬健逼到絕境的意味。

喬健並沒有因此而被壓力打倒,她選擇了再造自己,她去學英語,去考駕照,去和外國同事積極溝通。她不再扮演會議室裏的聾啞人,而是積極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想法。同時,她也從更加開放和坦誠的視角來理解美國文化和美國式管理。

所幸,她贏得了勝利,也贏得了異國同事的認可,也對聯想的國際化進程貢獻良多。此書的另外一名作者——康友蘭,也有著基本類似的經曆。作為聯想全球職能部門人力資源副總裁以及聯想首席多元化官,這位來自美國本土的非洲裔女性高管,曾經在戴爾工作多年。和喬健一樣,業務能力優秀的同時,也擁有幸福的家庭和可愛的孩子。加入聯想之後,她所肩負使命就是要完成文化融合,將不同國家、不同文化背景工作經曆的同事們真正彙聚在一起。首當其衝,她自己也來到中國生活,語言習慣的改變甚至如何與同事交流這些事,在一開始也遇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挑戰。

美國式的管理模式和流程,放在中國來看,也許就是咄咄逼人和過於強勢。康友蘭的出場讓很多聯想的管理者並不適應甚至非常擔心:這樣的文化整合是否可行?很快,康友蘭就發現了自己的問題,她主動找到聯想的資深高管——當然也包括喬健,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得知自己的風格被誤認為太過強勢之後,康友蘭迅速調整了自己的態度和管理模式,收效自然不錯。

融合才能消除對立

無論是改變自我,還是接受新的環境和新的管理風格,在全球化的路徑中,最關鍵的還是人的心態的徹底改變。從中國到全球市場,從東方文化到西方文化,衝突在所難免,而擁有開放和善於調試的心態,才能笑到最後。

在《東方遇到西方》的發布會上,還有一個有趣的小細節,很早就拿到書稿的資深媒體人李鴻穀細讀後發現了一個關鍵點。原來在喬健和康友蘭的小時候,以及在求學的過程中,因為家庭搬遷和生活環境改變的問題。這兩位女士都遭遇過所謂的文化衝突和“被歧視”,甚至都曾被邊緣化。正因為此,她們在此後的工作過程中,總是懷著一種同情包容以及理解的心態來看待所謂的不同和對立。李鴻穀認為,這種創痛已經變成一種寶貴的財富,讓這兩位寫作者從很早就開始感受文化差異對人帶來的深刻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