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長,請堅守你的職責!
轉型期,每位責任人都是“船長”6月1日,“東方之星”傾覆長江。最終以442名遇難者的慘烈結局,載入新中國水域航行災難之最。這些耄耋之年的遊客,一生經曆無數坎坷,卻在夕陽之年甚至連做夢都來不及,一條充滿期待的旅行之路就溘然變成了黃泉之路,令人頓足。
盡管事故調查結論還沒出來,但綜合分析來看,該船船長肯定沒有完全堅守一名船長應負的職責。如果堅守了,絕不會有如此悲慘的結局。任何事故都不是偶然的,一定是一連串的錯誤發生了共振。
企業同樣如此。中遠集團前總裁魏家福,就自稱是“魏船長”。確實,作為企業的老板、高管,以及每個崗位的責任人,都是本崗位的“船長”,都應該堅守自己的職責。企業之所以發生危機和災難,大多都與不同崗位上的負責人——大小“船長”,沒有堅守本崗位的職責相關。
作為船長,要想堅守自己的職責,就必不可少要做到以下五方麵。
一、明晰自己的職責
作為船長,應該清楚自己的職責:第一是全體旅客和船員的生命及財產安全,第二是準時順利達到目的地,第三才是賺錢等組織相關的考核目標。這三點的先後順序不能變。
作為企業管理者,也必須明晰自己的職責。無論你是做什麼行當的,企業什麼規模,生意多難做,第一必須要保證,不能以犧牲他人的健康和利益為代價。
如三聚氰胺、毒大米的生產製造者,為了一己之私幹出了喪盡天良的事情,那就天理不容。第二不能為了賺錢,讓員工或他人去幹違法亂紀的事情。這是企業船長基本的價值理念。如果不堅持這個理念,出事是早晚的。
二、為履行職責做充足準備
如果船長能明晰船長的崗位職責,就應做充足的準備工作。否則,就會為危機發生埋下隱患。
作為船長,首先應該了解船的設計品質,抗風險的能力,進而絕不能超越船本身的抗風險能力去行事。每次航行前,也應該檢查船的健康安全程度。如果船被改造了,應該清楚改造後的抗風險情況及安全品質。絕不能貪於承載更多的人,賺更多的錢,便於管理旅客,卻忽略了安全性和抗風險的品質。不僅如此,每次航行前,船長還應知曉航程中航道和天氣的變化,以及所有可能遭遇的意外情況。
啟航之前,船長還要預判到問題一旦發生,所帶來的連鎖風險,以及連鎖風險產生的疊加效應。如,遇到天氣惡劣而遲航、改行程時,遊客可能的情緒反應。以及危機發生時,如何形成有效組織行動,避免亂作一團。船長應根據船載旅客的數量及人員結構,及時預判到可能的風險,隨時做好組織管理工作。旅客一般都是旅行社組織的,除了導遊外,船長還應在旅客中選擇有代表性的旅客,讓他們來影響和疏導其他旅客,避免紛爭來臨時,旅客與導遊、船員發生衝突。
船長還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對所有船員和乘客講清規則。既然大家都在同一條船上,就必須明確風險意識,宣布什麼是事可以做,什麼事絕不能做。比如行業規則、組織規則,尤其是涉及到生命健康風險的規則,都要講清楚。就像每次乘坐飛機時,先講安全須知。其實,隻要規則提前講透了,任何人都不會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一旦遇到衝突,大家失去理性時再講就晚了。
目前市場正處於轉型期,很多傳統企業都出現虧損。而這正是風險高發期。
企業的掌舵人一定明白:如果不及時轉型,企業的經營風險會逐漸積累起其他風險。因為企業虧損,很多綜合素質高、專業能力強的員工相繼跳槽,到其他能賺錢的地方去了,組織的專業能力和應對風險的能力難免持續衰退。而且由於經營虧損,收入下降,員工的負麵情緒嚴重,責任心自然下降,問題和風險就會逐漸積累。如果不及時轉型,即使再新招聘員工,也會素質下降或經驗缺乏,也會導致企業的抗風險能力下降。所以風險積累越來越多時,隨時都有可能引爆。作為企業的“船長”,這階段更應該強化管理,強化風險意識,加強風險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