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鋒馭是通過戰報才知道的整個海戰過程,1938年6月23日,這一天,海軍官兵照常的從日後的日照港海域巡航,並且進行各種軍事訓練,畢竟現在是非常時期,中午9點的時候一架充作偵察機的艦載機戰鬥機發現了日軍的機群。
這說明華夏海軍在不知道的情況下被敵方的偵查飛機發現了,實際上並不是偵查飛機發現的華夏航空母艦編隊,而是日軍的偵查潛艇,這個時期的潛艇正在實驗階段,所以並不算是在編的軍隊,這樣海軍鑽了一個空子,並且還起到了出其不意的效果。
毫無意外,喀秋莎飛行員被日軍擊落,雙方的海戰開始了,海戰之初主要是“蒼龍號”甲板上的艦載機戰鬥機起飛迎敵,艦載機轟炸機則在等待時機。因為安裝了不少的高射機槍的緣故,日軍第一次進攻沒有取得戰果。
日軍的飛機完成第一個輪次的攻擊之後,“蒼龍號”艦長做出判斷,認為這是擊敗數倍於我軍的日軍艦隊最好的機會,於是命令戰艦和轟戰機編隊追擊,並且批準使用火箭,雙方在10點12分的時候相遇。
日軍艦載機的速度要比水麵上的軍艦迅速,所以他們沒有發現追在後麵的轟炸機和戰艦編隊,但是日本海軍的偵查潛艇發現了華夏海軍的行動,通過電報通知了三艘航空母艦,航空母艦上的日軍采取了一些應對措施但是並沒有引起重視,原因是華夏海軍的驅逐艦實在是太小了,沒有多少戰鬥力。
但是讓倭國海軍沒有想到的噩夢也是這支他們看不起的隊伍,10點32分的時候華夏海軍發射了火箭,並且是平行於海平麵高十米的火箭。
戰後日本海軍資料對於這次戰鬥的描述是10點33分的時候,倭國海軍的偵查熱氣球上的偵察兵突然發現海平麵上過來了一些黑色的東西,速度很快。等到近到眼前的時候就看到了這些“超級魚雷”。
接著就是巨大的爆炸聲響起,因為有其它的船做掩護,倭國的主力航母受損並不嚴重,但是卻被迫停止接收艦載機逃離戰場,並且命令那些戰艦為他們作掩護,果然第二輪攻擊很快就到了,倭國海軍還沒見到敵人就被擊潰了。
倭國海軍在二戰中的噸位一度成為了世界第一,但是現在也不過僅僅是世界第三的水平,這一下子折損的戰艦數量可不少,於是原來的海軍部長下野,換上了山本五十六大將。當然趙鋒馭手裏麵未知的武器的再一次暴露出來,終於引起了世界的關注,這是擊沉了三個航空母艦編隊,並不是擊沉了三艘船,擊沉三艘船還可以取巧,但是不動聲色的就滅掉了三個航空母艦編隊,這是值得全世界都重視的一股力量。
趙鋒馭見物理小組的人在研究遊標卡尺的過程中表現各不相同,於是就將他們分成了兩個小組,一個小組專門研究理論物理,而另一個小組則進入更深層的地下試驗室,他們將會被培養成武器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