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母親的另一麵
特別關注
作者:本刊編輯部
策劃人小語
我們每個人都愛母親。
在你的印象中,你愛的母親什麼樣?整天忙於家務?沒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和浪漫的愛情無關?思想保守?她甚至是一個沒有名字隻叫做某某氏的女人?
假如你一直這樣認為,一定是因為你從來沒有真正了解過母親。
如果,你肯換個角度重新審視母親,你會發現,那個暗淡無光、不漂亮的母親,也曾有光彩生動的一麵;那個外表保守傳統的母親,內心裏也曾藏著一份浪漫的情懷和對愛情的憧憬;那個嚴厲甚至嚴苛的母親,冷峻的背後曾有著一段艱難歲月中堅韌和堅持的故事……
母親是一本書,需要你從不同的角度去解讀。而當你真的讀懂這本書之後,你會看到另一個你未曾發現過的母親,有真情、有故事、有秘密……你會因為這份懂得,更加愛這個給你生命的女人。
那麼,在這個母親節到來的時候,讓我們試著用新的方式與她們溝通、交流,一起發現母親的另一麵,重新檢視和建設我們與母親之間的關係。在新的母子和母女關係裏,你會經過歡笑、經過淚水,然後將這些溫暖放進行囊,充滿激情和力量地昂揚前行。
這一次,讀懂母親。
許多年沒有和媽媽住在一起,沒想到,退休後的媽媽,開啟了她人生的新篇章。看到媽媽的新生活,我發現—我out了。
走起,另一個沈小春
在30歲之前,我眼裏的沈小春是一個標準的賢妻良母。身為普通的煤礦工人,一輩子在業務上沒大的作為,幾乎將全部精力奉獻給家庭,每天圍著鍋碗瓢盆轉,總是灰頭土臉的。母親很少買貴的衣服,總是能省一分錢是一分錢。
很不孝,作為沈小春的閨女,我卻不太欣賞她:比起隔壁大勇那總是穿得既漂亮又幹淨的護士媽媽,我覺得這個有點胖的媽媽不夠神氣、不夠靚麗。
後來我離開家鄉,去大城市工作。大概有8年時間,我都沒和媽媽在一起生活。有一陣子,媽媽總是催我結婚,被她催得煩了,我幹脆很少打電話回家。就連過節,也總是找借口不回家。
直到去年春節前夕,爸爸給我打來電話:“小蘭,你媽媽作為領隊,要去參加市裏的舞蹈比賽,你早點回家和爸爸一起去看你媽媽比賽吧!”
舞蹈比賽?我怎麼也想象不出,已經胖到150斤的沈小春會跳舞,她還能跳得起來嗎?
“閨女,你不知道你媽現在是咱們社區舞蹈隊的領隊,天天帶著一幫老太太排練呢。”爸爸興奮地說。
這樣一來,我更加好奇了。會跳舞的沈小春,究竟是什麼樣?
春節回家時,我特意要求跟著老媽去觀摩她的舞蹈隊。沒想到,她那圓圓胖胖的身體,跳起來一點都不顯得笨拙,而是那麼協調而優美。看我驚歎不已,媽媽略帶羞澀地說:“你媽在結婚前,也是專門學過舞蹈的呢。隻是你出生後,時間和精力都不夠用,才沒這個愛好了。現在我還準備報個聲樂班,學唱歌呢。”
這是我第一次發現媽媽的“文藝細胞”。我正暗自吃驚,媽媽又興奮地拿出手機,遞給我,“閨女,快,給我拍張照,我要發微博。”
媽媽竟然還在玩微博?這更讓我吃驚了。
看著媽媽熟練地發著微博,與粉絲互動。我不禁好奇,媽媽怎麼會玩微博的?
“媽,你的粉絲居然比我的還多。”
“都是同學和舞蹈隊的,你看,他們都評論我今天的打扮不錯。”
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另一個媽媽,一個充滿活力、熱愛生活、追逐夢想的時髦媽媽。而我記憶中那個灰暗、老土、傳統、不漂亮的媽媽,仿佛在那一刻重新被點亮。媽媽好像一下子年輕了10多歲。
相比之下,在北京獨自打拚的我,每日被繁瑣的工作所累,反而變得暗淡無光,很少去逛街買衣服,也很少有什麼興趣愛好。在這一點上,我仿佛越過越蒼老,而媽媽卻越活越年輕。
“閨女,明天早點起,我帶你去參加我們的舞蹈隊啊。”
“好啊。”一向放假睡大覺的我,忽然很期待和媽媽一起去迎著朝陽、撒開手、熱情地跳個舞。“媽,怎麼說,我中學時也曾是文藝委員啊,咱們比比?”
勤勞、善良的沈小春,謝謝你這麼多年的奉獻!也謝謝你,讓我感受到了對待生活的態度—永遠不要沮喪、堅持夢想、積極樂觀。
回到北京,我也報了個舞蹈班。因為媽媽還等著我明年回家繼續PK呢。走起,俺娘沈小春!
一項數據顯示,五六十歲的媽媽比三四十歲的兒女更有活力,也更懂得如何去玩,而自覺最幸福的人則是65歲到70歲之間的媽媽。這是因為退休後母親不再為孩子和家務所累,真正開始釋放自己,擁抱生活。她們願意學習新知識,結識新朋友,還會找兼職工作或者學年輕人說話……這才是真實的母親,隻不過年輕的時候,她因為對我們的愛與付出,而忽略了自己。所以,年輕人,請支持你的母親享受她的退休生活吧,你會由此發現一個新的母親。
那場關於愛情的母女對談
我是媽媽一手帶大的孩子,盡管我倆一直親密無間,但愛情,卻是我們從未談論過的話題,直到我離家去上海讀研後的一天……
媽媽:
昨天我和一個男同學一起去了上海市郊的水鄉朱家角,玩得不錯。傍晚在朱家角,他突然對我說,覺得相處的感覺都很好,問我願不願意和他再走近一些。我覺得有些突然,但因為我們倆都是性格比較平和的人,說這些的時候也像平常聊天一樣,所以當時雖然緊張,也沒有特別的不舒服。我委婉地拒絕了他。接下來就像什麼也沒發生一樣,我們吃了飯,聊著天坐車回了學校。……
那天,我把剛剛經曆的表白事件用電郵的方式告訴了媽媽,由此引發了我們母女關於愛情的書信討論。當時,23歲的我從未有過戀愛經曆,甚至與異性作為普通朋友相處的經驗也乏善可陳。突如其來的表白令我驚恐,我在信中告訴媽媽我對未來男友的想象,以及對愛情的定義。但我沒有想到,此番通信,也讓我發現了老媽的愛情。
寶貝:
很認真地看了兩遍你發的郵件,首先謝謝你能和媽媽敞開心扉,我希望我們永遠既是母女又是朋友。
你說你喜歡那種堅強、心胸博大一些的男孩,我很讚成。愛情的最高境界是順其自然:當自己真正愛上的時候敢於不顧世俗地去表達,失去愛的時候可以勇敢地去承擔。我年輕時也經曆過愛情的心動、失戀的痛苦。因為那個年代所謂的“成分”問題,我和我喜歡的男孩擦肩而過。但我仍然慶幸我曾經愛過。愛一個人時所享有的那種美妙,如果不體驗一回,將是人生的一大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