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到此處,我的心不由自主地收緊了。我從未問過、也從未想到,媽媽也有青年時代的愛情。
依我記事以來所見,爸媽的婚姻生活是那樣單調、乏味,他們之間極少流露出夫妻應有的親密感,使我幾乎看不到愛情的痕跡。小時候,我曾在家中翻到過一本愛情小說集,其中一篇的作者署名竟是我的媽媽。我詫異地詢問,媽媽才輕描淡寫地告訴我,她年輕時寫過很多飽含真情和美好想象的詩歌、散文、小說。當時的我很不理解,媽媽是怎麼寫出那麼細膩的關於愛情的故事和心情的,因為我覺得愛情這件事和她毫不沾邊兒。出乎我的意料,媽媽對愛情並非刻板保守,也有柔情勇敢的一麵。
而媽媽的信,也讓我讀懂了媽媽對女兒愛情的支持與包容。讀完研究生,走上工作崗位的我已經算是“大齡女青年”,但媽媽從沒有催著我結婚,也沒有給“未來的他”設下任何條件。正因為如此,我才可以按照我的內心選擇愛情。去年,27歲的我終於迎來了自己的初戀,盡管他小我6歲,其他方麵的條件在外人看來也天差地別,但我們還是義無反顧地走到了一起,並且在一開始就得到了媽媽的支持和祝福。追逐愛情的路上,我從不孤單。
《喜福會》
關於母愛:上世紀40年代,4個曆經不幸與苦難的女人從中國大陸輾轉到美國定居。她們堅定不移地想要拋開不幸的過去,希望自己的女兒可以像西方女性那樣擁有獨立自由的人生。母親們熱心而又執著地規劃女兒的生活,然而這些在西方文化熏陶下長成的新一代移民,她們與母親對抗,希望母親退出自己的生活。多年後,當她們了解母親的故事,才真正理解並更深地愛上母親……
《心火》
關於母愛:女兒一直耿耿於懷母親當初生下她後就棄她而去。但母親是有苦衷的,她隻能把無窮的思念化作圖畫、文字在紙上傾訴,扉頁上是“獻給我的女兒”。直到7年後,女兒發現了母親的日記,明白了真相。母親強忍悲痛,“我並沒有舍你而去,隻是把你賣了。”女兒問:“賣了多少錢?”“500英鎊。”女兒心如刀絞。“算很多錢嗎?”“算是一筆財富了。”“是財富就好了。”女兒笑了。然後,她抱著女兒,像抱著最珍貴的寶物,母女終於和解。
讀懂教務主任媽媽的愛
如果你有一個當中學教務主任的媽,一定會和我一樣,有一個悲催的成長史。
很多人形容自己的媽媽,都會說:“她有一雙慈祥的眼睛,柔和的眼神……”但我從媽媽那裏隻感受到了她無處不在的“教導”—“你這次考試怎麼才考了年級第三?”“你看看苗苗,參加奧數比賽得獎了,你怎麼沒得?”
終於考上大學,原以為能逃離她的魔掌,卻經常被她電話追蹤:“你發表文章了啊,什麼級別?省級啊,在國家級的刊物上發表才算本事!”
我永遠達不到她的要求,她永遠用那一根鞭子,在身後敲打著、鞭策著。內心對她是有怨恨的。在無數個夜裏,我曾一遍遍地問:“為什麼我會有一個這樣的媽媽?”仿佛她的存在,就是為了提醒我存在缺陷,而且無論我怎麼做,都達不到她的預期。
真的是很多年後,我才慢慢自我修複,學會認可自己,也漸漸嚐試去理解她。
有一次,和爸爸在電話裏聊時,我忍不住對媽媽頗有微詞,爸爸輕歎了一口氣:“你知道嗎?你大學畢業那一年,你媽厚著臉皮去找了她教委的同學,托他給你安排進咱們一中當老師。她怕你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怕你在外麵吃虧。但最後你靠自己找到了喜歡的工作,她才放下心來……”“你媽還說你初二戀愛時,她對你下手太重了,主要是她太怕你學壞了。閨女,希望你能原諒你媽媽。”
她從未對我說過這些,我也從沒想到一向自視清高的她會去求人,內心會有後悔。在那一刻,我的眼淚掉了下來,隨之掉落的還有對她的怨恨。
“教導主任”對我依然不滿:“豆子(我的兒子)的歌是你教的吧,你就會那幾首歌,所以隻能教孩子這幾首歌!”還是這種熟悉的語氣,但我聽完內心已不再憤懣。我無法改變父母對我的模式,但我可以改變自己對父母的看法—即使最彪悍的媽媽,在嚴厲的外表下也有一顆溫柔的心。
修複和母親的關係
許多人長大後仍然不能解開與母親的心結,常常見到四五十歲的人提到母親仍然情緒激動、淚流滿麵;有的到死都不能原諒與寬恕;也有的在母親去世後才心痛地發現“子欲養而親不在”;還有的隻是從道義上孝順媽媽,寄點錢,看一看,其實完全不了解母親。
由於與母親關係的重要性,無論多小的遺憾、多大的年齡,我們都要盡可能地去修複它,但怎樣才能消除久已存在的生疏和隔閡呢?
1.明確動機。修複關係不隻為了母親,更是為了自己,甚至還能惠及下一代。
2.認知領悟。由於小孩子心智發展的局限,許多童年的記憶包括關於母親的部分是歪曲、片麵的,如常見的“偏心弟弟妹妹”的控訴等,如果有機會得到糾正,我們就會不再那麼糾結。
3.隻有當我們聽過媽媽的講述,才可能了解她這個人,繼而重新理解當年她的想法和做法,也從全新的角度來看待自己的童年經曆。當關係中兩個人的故事都被很用心地傾聽了,人生那個階段的拚圖才算完整。
4.所有的關係要想變得親密,都離不開身體的直接接觸,比如擁抱與撫摸。有些老人家剛開始比較不習慣,那麼可以從挽胳膊、拍拍肩、捶捶背慢慢過渡。當我們的身體近了,心也隨之近了。
讓媽媽說出她的故事
記憶裏的媽媽脾氣很倔強。有一年的年三十晚上,爸爸帶著我們幾個孩子打撲克,玩得盡興,忘記了時間。晚上10點一過,媽媽就走了過來,二話沒說,掀翻了桌子,命令我們趕緊睡覺。她的一聲令下,讓我們那個快樂的大年三十立刻變得灰溜溜的。
還有一次,我晚上有點發燒,第二天雖然燒退了,但還是覺得渾身沒力氣,於是賴在被窩裏不出來。幾個哥哥都去上學了,媽媽從廚房衝過來掀開我的被子,對著我大喊:“別有點小毛病就不想去上學!”看著媽媽嚴厲的臉色,我連解釋的勇氣也沒有,默默地出門上學。
那些年,我常常羨慕同學可以撲到媽媽的懷裏撒嬌、說悄悄話。對自己的媽媽,我隻想離得遠點、再遠點……
20年過去了,我終於如願離開了家。我們家的幾個孩子結婚後也都很少跟媽媽聊天,隻是給父母帶點吃的,看望一下。
有一天,我突然接到了爸爸的電話,說媽媽生病住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