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書學研究中,我先後提出了一係列思想獨到的觀點。特別是,我第一個將出生於甘肅的現代書壇巨匠魏振皆寫進了中國書法史,用翟萬益先生的話說,“像三隴書家魏振皆在中國書史上占以足夠的文字,秋子有充分的理由,這個理由是在曆史的比較中得出來的,並不是史筆的任意褒貶。像魯迅列入書史,也表現了秋子獨特的見解”。
3. 書印論評:這些年來,鑒於對書法研究的深入,為宣傳甘肅書家,宣傳甘肅,我不僅寫過很多關於甘肅書法曆史及書法人物的文章,還為當代百餘位書家寫過評論,為不少書法集、文集寫過序文跋語,因之常被大家戲稱“權威”,乃至外省的一些書家、印手也常有索評。這些文章中,較有影響的有《一代巨擘魏振皆》《當代甘肅書法30人批評》《何聚川書法暨書學思想析評》《別出機杼領一格——簡說趙正書法》《椽筆揮韻 墨田唱心——“敦煌風”的實踐者王創業先生書藝淺識》《情與性的硬度——評張改琴書法》《於右任先生之甘肅情結》以及評論北京崔學路、江蘇葉鵬飛、河南劉顏濤、河北馮寶麟、寧夏楊華等150多篇書法篆刻家的評論文章。同時,我放眼全國書壇,經過認真研究和遴選,高屋建瓴地吟寫了包括啟功、沈鵬在內的《詩評當代書法五十家》。2011年5月以來,應邀在甘肅電視台經濟頻道《收藏》欄目做書法鑒賞嘉賓,對當代書壇李鐸、張旭光、劉正成等十餘位名家進行了訪談式的鑒賞和評論,節目播出後,受到書界同仁和廣大觀眾的普遍好評。
三、文化個性及其他
我當過兵,放過電影,搞過設計,策劃過展覽,參加過文藝宣傳隊,跑過新聞,鑽過暗室,從事過文學創作,編過圖書,辦過雜誌,做過領導……閱曆亦可謂豐富。如詩的生活,豐富了我的綜合素養,提升了審美情趣。半生耕耘,除書法、篆刻及其史論研究外,還有詩聯、散文、小說、紅學、國學及音樂、攝影等諸多愛好,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先後出版有《紅樓夢人物關係一覽》《借我詩心》《最愛是秋》《未了秋情》《秋聲依舊》等文學研究和詩聯著作;發表過《思考國學熱》《為聖人正義》《簡釋〈德道經〉》等國學研究方麵的文章。尤其是我的詩歌創作,金陵先生曾評論說:“他的詩空靈俊逸,意蘊悠遠,頗具古風,因而,他的書法創作多以自作詩聯為素材,就更具有了雙重的藝術價值。自寫自書,當然就有了自己的感悟,自己的節奏,讀來一氣嗬成,酣暢淋漓,絕無艱澀之感。這大概也是秋子書法耐讀的另一個原因。”
我的故鄉,是傳說中鳳凰鳥飛翔過的地方,是北宋巨子蘇東坡出仕的地方,也是自古有“鳳翔三絕”(西鳳酒、東湖柳、姑娘手)的地方,更是秦王朝東遷後在此築城建都294年的地方……這些絢麗而神秘的文化光環,從小給我留下了連夢中也徜徉陶醉的一份戀情。我常漫步在東坡當年疏修、至今仍在的鳳翔東湖,觀覽其跡,揣摩其人及他的人生作為,於崇敬、感佩中受到影響,所以養成一種文人氣頗濃且帶點清高和孤傲,重精神生活、輕物質享受的品性;再者,我天生固執,秉性使然吧,總是學不會乃至鄙夷官場那一套諂媚拍馬的處世情態,所以一直無意仕途,也不為此動思,一意孤行地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哲人周國平說,不做夢的人必定平庸。我不想平庸,我也有夢想。但夢想不是天上掉餡餅,必須靠自己的努力去實現。我給自己取了個齋號,名曰半翰齋,意即一半時間用來工作、糊口,把另一半時間和精力拿來做自己的事情。並按白居易所說努力做個“中隱”,因為“唯此中隱士,致身吉且安”。我為自己確立了一個信條:低調做人,認真做事,淡泊名利,豐富學養,嚴謹治學,修養身心,努力做到無愧己心,無愧時代。所以,無論作書、治印,還是為文、吟詩,我始終執著地堅守著那種傳統的文人情懷和難以改易的人格品性。我承認,自己是一個比較勤奮、堅持自學、努力做個小文人的人,在本職業務一直很忙的情況下,幾十年來不睡午覺,沒有節假日,不會跳舞對弈打麻將,不看電視不去玩,除了不得已的社會活動和應酬之外,利用一切可用的業餘時間讀書、問學、書法、篆刻,有時甚至宵衣旰食……雖說我的人生存在缺陷,但也算是取得了一些成績,用一位采前來訪的記者的話說,我雖“半翰”,卻是“一生過了兩輩子”。回頭看去,誇個海口,可謂之“一樹秋色”,而這些成績,正是在市場經濟以來的二十多年中不流浮躁、甘守寂寞的情況下取得的。抑或,的確當足以慰藉。
現實生活就是一個人的人生。我在隴上生活幾十年,上世紀90年代曾有過兩次進京的機會,但我不想成為“北漂”大軍的一份子,不想去皇城根下沾王氣、爭名分,隻想著安安生生地做個西北人足矣。再說,我實在不想放棄自己紮根於此、三十年前就立下“獻身甘肅”遠大宏願的生命夢想。大半生的生活現實告訴我,必須牢記自己是一個出生於農村的普通平民,骨子裏基有平民因子,決不能忘掉民眾百姓,更不能有悖九曲黃河流過夢想的家園。故而,這些年來,我盡量積極參加省內外各種社會活動,先後為災區人民捐獻書法作品達百餘幅;同時多次參加文化下鄉、下廠礦、下部隊活動,為省內各地及蘭州兩山公園等各界義務書寫上千幅書法作品;還常在多所院校和部隊、社會義務書法講座,做過數十個展覽大賽的評委……在省內外博得良好口碑,有人稱之為“當之無愧的德藝雙馨優秀藝術工作者”。誠願自己不辱斯稱。
以上“賣瓜”之文,便是我書法人生的一個分號。
原載《當代隴原名人集萃·美術卷》,甘肅人民美術出版社,2012年11月出版
附錄:秋子主要著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