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時代的哈爾濱
生活
作者:李小飛 居然
尋訪哈爾濱最美建築
哈爾濱眾多的曆史遺跡、老街老房、異域建築都透出這座城市獨有的風韻和氣質。
最美教堂
哈爾濱形成城市在20世紀初,是俄國修建中東鐵路的產物,《黃金時代》中出現的聖索菲亞大教堂便是俄國當年的隨軍教堂,始建於1907年3月,全木結構,平麵呈拉丁十字布局,是典型的拜占庭風格建築,主穹頂和鍾樓又有俄羅斯傳統的“帳篷頂”“洋蔥頭”造型。時至今日,聖索菲亞大教堂已經成為哈爾濱的地標建築。
哈爾濱當年曾是遠東地區最繁華的城市,棋聖吳清源在20世紀後期來到這裏,預言它將成為聯結遠東各國的中心都市。中西文化的交集,造就了哈爾濱獨特的文化藝術風格,大規模的城市建設—新藝術運動、巴洛克、古典主義、文藝複興和折衷主義等藝術風格的建築紛紛出現。
聖索菲亞大教堂
遠東地區最大的東正教堂,牆體采用清水紅磚,四個樓層之間有樓梯相連,正門頂部為鍾樓,七座銅鑄的樂鍾恰好是七個音符,敲鍾人手腳並用,能敲打出美妙的鍾聲。《黃金時代》中有一幕雪中聖索菲亞大教堂的場景,印證了其“中國最美教堂”的美譽。
聖·阿列克謝耶夫教堂
典型的俄羅斯式建築,磚木結構,平麵呈十字形對稱布局,屋頂有巴洛克式塔樓、洋蔥頭式鍾樓和天主堂,原為公主嶺隨軍教堂,現為哈爾濱天主教愛國會。每天傍晚教堂外的小廣場都會有樂隊演出,路過於此不妨停下來聽聽音樂好好放鬆一下。
聖母守護教堂、德國天主教堂、耶穌聖心主教座堂
這三座風格迥異的教堂均坐落於南崗區東大直街,距離聖·阿列克謝耶夫教堂所在的果戈裏大街很近,可以一並遊覽。
最美街市
“我沒有回轉一次頭走出大門,別了家屋!街車,行人,小店鋪,行人道旁的楊樹。別了,商市街!”“小包袱在手上挎著,我們順了中央大街南去。”《黃金時代》中蕭紅和蕭軍的潦倒生活,來自於蕭紅的散文《商市街》,商市街是哈爾濱一條舊街道,解放後更名紅霞街。1932年11月,蕭紅和蕭軍從歐羅巴旅館搬到商市街25號,即現在的紅霞街25號。
《黃金時代》對這部分劇情的拍攝取景多在道外老街老店,片中那些在洪水中浸泡的建築,有些是中華巴洛克風格,也是中西文化交融的產物。導演刻意將蕭紅蕭軍的生活表現得窘迫壓抑,以襯托感情的溫暖,但實際上,當時二人除了物質的匱乏,生活環境卻絲毫不差,片中的灰暗是半個多世紀因為戰爭和曆史逐漸蒙上的灰塵,在當時哈爾濱卻是繁華前衛的都市。今天的中央大街已得到修整,道外老街也在整理修複中,很快可以看到當年的繁華影子。
中央大街
始建於1898年,當時稱為“中國大街”,全長1450米。這條街上有獨特的歐式建築及眾多精品商廈,夜晚燈光亮起,陣陣音樂聲飄蕩在街道上空,組成了城市亮麗的風景線。沿著大街一直向北可到鬆花江邊,在江畔散步是當地人的習慣,附近的斯大林公園也是休閑娛樂的好去處。
老道外
國內保留麵積最大的中華巴洛克建築街區,那些曆經滄桑的老房子,雖以西洋外表示人,裏麵卻包裹著中式庭院。在這裏不僅可以領略到建築之美,也能品嚐到眾多哈爾濱傳統小吃。嚴格來說它並不是旅遊景點,滿目所見皆為哈爾濱老百姓最純正最普通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