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別開生麵的班會活動
多媒體之窗
作者:李素玲
達爾文說過:“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於方法的知識。”古人亦雲:“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的確,尤其是在新課改的今天,學生要學習的知識是多方麵的、多層次的。倘若能給學生一張網,教給他們捕魚的方法,讓他們駕著小船,在廣闊的大海裏任意撒網,自由漁之,大魚、小魚;黑魚、白魚,盡收囊中,豈不美哉!我堅信,所有的教育界的同仁肯定都有同感,我也如此。所以,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我適時地抓住教育契機,並加以點撥,特別是借助班會,那更是大講而特講。而學生們卻對那些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規律與方法聽得是不痛不癢,絲毫不能引起他們的反省和觸動,真是氣煞我也。這可怎麼辦呢?不行,得換個方式,來點切實可行的,讓他們清醒清醒。
有了這一想法,我就馬上付諸行動。現在不是講究什麼
“把……還給學生”嘛,好,這次班會我就給自己“放假”,還給他們。說幹就幹,可學生就像是那風箏,飛得再高,線還得在我手裏牽著。基於這一點,製訂方案如下:
1.主題:我的學習我主持
2.主持:學習班長
3.主講:期中考試前十名
4.內容準備:
(1)學習上你最信奉的格言(加以分析);
(2)你認為最端正的學習態度是什麼?
(3)你認為最有效的學習方法有哪些?
(4)談談你對偏科現象的認識以及杜絕的有效方法。
(5)在學習上,你最想跟大家說些什麼?(要有鼓舞性)
5.其他同學準備:
(1)記錄對你最有啟發的語句、內容、方法、經驗。
(2)談談你的聽後感:
①你認為主講同學之間存在哪些差距?
②他(她)的講解對你最有啟發的地方。
③說說你今後的打算
一番準備停當,班會如約而至。該上場了,說實話,當時我心裏是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一點兒底也沒有。當主持人宣布主題班會開始時,我正襟危坐,同時掃描了一下全場:大家的臉上依然是我熟悉的漫不經心、波瀾不驚。我的心咯噔了一下:能達到我預期的效果嗎?
第一個上場的是劉穎,隻見她邁著慣有的步子,穩穩地走上台,清了清嗓子:“非常榮幸能夠站在這裏,和大家共同探討交流。可以說,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座右銘,用來激勵自己,不斷進取。我呢,信奉這樣一句格言:‘人,永遠是要學習的,死的時候,才是畢業的時候。’我覺得一個人越有知識,就越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也就越有修養。那怎麼才算是正確的學習態度呢?以一顆平常心來對待學習,把學習中的困難作為檢驗自己的機會,這就是我的理解。而且光有態度還遠遠不夠,同時還得掌握有效可行的方法。我是這樣做的:首先堅持一個原則:當天所學的東西,當天必須會。與此同時,重視基礎知識,找規律,促能力,外加刻苦惜時、持之以恒。大家不妨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