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複蘇之路仍不平坦的歐洲經濟(1 / 3)

複蘇之路仍不平坦的歐洲經濟

經濟觀察

作者:李罡

當前歐洲經濟的形勢與特點

一、經濟複蘇勢頭疲弱、不均衡

受全球金融危機和歐債危機的影響,2013年,歐盟經濟陷入停滯狀態。2014年歐盟經濟增長僅為1.3%,仍然沒有達到危機前3.1%的增長水平。歐洲經濟增長疲弱的主要原因是消費、投資、出口增長乏力。2014年第二季度歐盟個人消費總量隻相當於2007年的水平,固定資本投資總額比2007年投資水平低15%。

從國別來看,歐盟各國的經濟增長和複蘇呈現出不均衡的趨勢。與歐洲其他大國相比,英國經濟可謂表現突出。自2012年以來,英國經濟實現持續強勁增長。2013年,英國經濟增長1.7%,增速遠高於歐洲其他主要國家。同年,作為歐洲經濟火車頭的德國經濟增長僅為0.1%,幾乎陷入停滯。身為歐洲第二大經濟體的法國,自2012年以來經濟增長一直徘徊在0.3%的水平。而意大利和西班牙自歐債危機爆發以來一直處於衰退的陰影中。2014年,法國的經濟增長率仍在0.4%的水平徘徊,意大利經濟仍未擺脫負增長,衰退0.4%。德國和西班牙經濟狀況雖有所改善(德國增長達到1.6%,西班牙實現1.4%的正增長),但與英國2.6%的增長相比,仍然表現遜色。[1]2014年,英國GDP總額達到22223.6億歐元(以當前市場價格計算),超過法國的21420.2億歐元,成為歐洲第二大經濟體。[2]英國著名智庫經濟與工商業研究中心(Centre for Economics and Business Research Ltd.,簡稱CEBR)預測,到2030年英國的經濟總量將超過德國,成為歐洲第一大經濟體。[3]2014年,愛爾蘭是歐盟國家中的增長明星,增長率為4.8%,高出歐盟平均增長水平3.5個百分點。2014年,仍有四個歐盟國家經濟呈現負增長,分別是塞浦路斯(-2.3%)、意大利(-0.4%)、克羅地亞(-0.4)、芬蘭(-0.1)。據歐盟委員會歐洲經濟冬季預測報告,2015年歐盟國家將全部恢複正增長,歐盟和歐元區的經濟增長率將分別為1.7%和1.3%。[4]

二、勞動力市場情況有所改善,但失業率高企仍是巨大挑戰

在《2014年年度增長調查》中,歐盟將解決危機引發的失業和社會問題作為2014年五項重點任務之一,同時明確了歐盟今後促進就業的各項措施。

2014年就業率提高0.9個百分點[5],歐盟委員會預測2015年歐盟就業率仍然呈上升趨勢。但歐盟國家嚴峻就業形勢仍未從根本上緩解,高企的失業率仍然是歐盟各國的一大心病。自2012年以來,歐盟的失業率一直處於10%的高位。2014年歐盟失業率為10.2%,與上年相比雖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僅為0.7個百分點。歐盟失業問題的嚴重性在不同成員國呈現出一定的差異性。2014年,歐盟28國中失業率水平超過歐盟平均水平的有12個國家。其中希臘(26.5%)、西班牙(24.5%)、克羅地亞(17.3%)三國的失業問題最為嚴重。歐洲國家的青年失業問題更為嚴重。2014年,歐盟青年失業率水平為22.2%,有13個成員國的青年失業率超過歐盟平均水平。西班牙(52.4)%、希臘(53.2%)的青年失業率甚至達到50%以上的驚人水平。

三、財政狀況有所改善,但債務壓力依然很大

歐盟的財政整頓和財政緊縮措施效果明顯,歐盟財政狀況明顯改善。2010—2014年歐盟財政赤字占GDP的比重持續下降。2014年,歐盟財政赤字占GDP的比重由2010的6.4%降為3%,降至穩定與增長公約規定的3%上限。根據歐盟委員會的預測,2015、2016兩年歐盟財政赤字比重將繼續下降,分別降為2.6%、2.2%。從國別來看,2014年,實現財政赤字低於3%而達標的國家有18個,其中德國、盧森堡、丹麥三個國家實現了財政盈餘。其餘十個歐盟國家財政赤字仍未達標,其中西班牙、斯洛文尼亞、英國、匈牙利四國的財政赤字占GDP的比重超過5%。歐盟公共債務占GDP的比重雖然仍呈上升趨勢且仍高於60%的上限,但增長幅度呈下降趨勢。從整體來看,歐盟的財政狀況有所改善,但各國財政麵臨的壓力大小不同。2014年,公共債務占GDP比重超過100%的國家有六個,分別是比利時(106.4%)、愛爾蘭(110.8%)、希臘(176.3%)、意大利(131.9%)、塞浦路斯(107.5%)、葡萄牙(128.9%),南歐國家特別是希臘和意大利仍然是公共債務問題比較嚴重的國家。

歐洲經濟複蘇的利好因素

一、石油價格下降有利於消費增加

近年來,國際原油價格持續下降。從供給方麵來看,美國本土的頁岩油和頁岩氣產量大幅上升和利比亞石油生產的恢複導致石油供給的上升。從需求方麵來看,節能技術和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以及歐洲國家經濟低迷和新興經濟國家增速放緩導致了石油需求下降。在需求下降和供給增加的雙重因素的作用下,國際油價大幅下跌。石油價格的下降,一方麵減輕了消費者的能源支出,間接增加了消費者的可支配收入,另一方麵會降低生產者的成本,拉低產品價格。通過這種機製,石油價格下降可以起到刺激國內消費的作用。家庭消費在歐洲國家GDP的比重約為60%,對拉動經濟具有重要作用。

二、量化寬鬆為市場注入流動性

為了抵消財政緊縮對經濟增長的消極作用,歐央行使用了包括降息、長期再融資操作(LTRO)、直接貨幣交易(OMT)、定向長期再融資操作(TLTRO)、量化寬鬆(QE)等多種寬鬆貨幣政策工具,以向市場注入流動性,降低成員國的融資成本和債務國的債務壓力,促進實體經濟的複蘇。

在歐元區經濟難見持續複蘇、通貨緊縮壓力日益增大、多種貨幣政策工具效果有限的背景下,2015年3月9日,歐洲央行正式啟動總額1.1萬億歐元的量化寬鬆計劃。根據該計劃,歐洲央行將每月購買600億歐元政府和私人債券,持續至2016年9月。雖然量化寬鬆政策短期能起到向實體經濟注入流動性,促進投資和消費的作用,但從長期來看,歐央行推行的量化寬鬆政策存在一些局限性和風險:第一,德國堅持歐元區國家繼續推行財政緊縮政策和推進結構改革,不能使用財政刺激。歐央行的量化寬鬆刺激政策是“一條腿走路”的狀態,如果沒有財政政策的配合,量化寬鬆的效果有限。第二,歐元區經濟的根本問題是結構問題,如勞動力市場僵化,社會福利製度過高等,貨幣政策不能解決這些問題。受各國政局、社會形勢、黨派博弈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歐元區國家結構改革推進緩慢。第三,大規模量化寬鬆可能會導致長期通貨膨脹率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