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度規則視角下的深圳國際化城市治理創新研究
地方外事
作者:深圳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
國家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全麵深化改革總目標。城市治理是國家治理在地方的實施,城市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基礎,也是國際化城市建設的內在要求。
隨著爭創“四個全麵”新業績的號角全麵吹響,深圳正加快向現代化國際化先進城市邁進。與之相適應,深圳的城市治理也正朝著現代化邁進,以製度規則為核心,突出全麵依法治市,努力實現國際化城市治理創新發展。
國際化城市治理比較分析
從全球城市治理實踐上看,各個國家和地區由於政體、文化、文明程度和經濟發展階段的差異,對城市治理的內涵理解也不同。但關於城市治理範疇認識仍有共同之處,比如城市治理主體包括了政府、第三部門和社會公眾,城市治理內容包括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等,城市治理過程強調不同主體間協調和互動。國際化城市治理主要是指城市發展到國際化水平後提升和建立與之相適應的治理能力和治理體係,促進提升其國際化水平。
一、深圳的國際化城市提升情況及目標
(一)深圳逐漸成為亞太地區有重要影響力的區域性國際化城市。《深圳市推進國際化城市建設行動綱要》提出深圳國際化發展兩個階段的目標:到2020年成為東南亞地區的明星城市,亞太地區有重要影響力的區域性國際化城市;到2050年在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麵全方位與國際接軌,成為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國際化城市。
以人均GDP衡量,按照目前國際化研究,初級國際城市標準是人均GDP達到5000美元,中級標準為人均GDP達到1萬美元,高級國際城市為人均GDP達到2萬美元,而深圳2014年人均GDP約2.4萬美元。此外,綜合全球化城市指數、全球城市競爭力指數等國際權威的城市發展水平的評估結果,可以判斷深圳作為國際城市開始進入全球視野,逐漸成為“東南亞地區的明星城市、亞太地區有重要影響力的區域性國際化城市”,並發揮國際影響力。
(二)建設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國際化大都市。雖然深圳的城市國際化水平不斷提升,但與倫敦、香港、新加坡等國際一流城市相比,仍有差距。未來深圳想要縮短與國際一流城市間的差距、提升城市國際化水平既需要遵循國際化城市發展的一般路徑,也要借鑒國際先進經驗,尤其是國際化城市治理方麵的成功做法,推動國際化建設走向更高水平。
二、國際一流城市治理特點和經驗
(一)新加坡。新加坡在短短幾十年時間裏,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成為國際化大都市,在國際化城市治理方麵有許多值得深圳借鑒之處。
1.政策規劃立足全球。新加坡國際化發展的基礎在於政府積極順應全球經濟發展趨勢製定未來經濟發展戰略。在政府的規劃引導下,新加坡差不多每十年就有一次經濟轉型,通過積極調整產業規劃和結構,助推產業處於全球產業價值鏈的高端。
2.城市治理法製化、科學化。新加坡崇尚法治,首先表現為“立法全”,法律體係係統完備,對外與國際規則和慣例高度銜接,對內覆蓋麵廣;其次是“執法嚴”,法律製度操作性強,懲罰嚴厲,執法人員素質高。城市治理科學化,突出體現為“強政府、好市場、大社會”治理模式。政府在城市治理中發揮主導作用,但不包攬一切。自由競爭的理念貫穿於政府經濟政策製定及執行過程中,使市場充分發揮作用。同時,重視發動社會公眾參與城市治理。
3.以人為本的宜居城市。新加坡成為國際宜居城市,與其以人為本的城市治理理念緊密相關。新加坡的養老、住房、教育、醫療等組成社會保障體係,整個體係的頂層設計與執行無不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在此基礎上,新加坡通過嚴密的製度安排保證社會保障政策的公平實施。
(二)倫敦。倫敦是歐洲最大的經濟中心和世界主要金融中心,在城市治理方麵有其獨到之處。
1.平等共享城市發展成果。倫敦在國際化城市治理上采取了高度包容的政策,努力讓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共享發展成果。不同收入水平、種族、性別、地區的人群能夠平等享有住房、醫療與教育設施等。增強倫敦的社會包容性,這是推動公、私部門和社會團體共同投入倫敦發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倫敦國際化城市治理的特色。
2.以人為本導向的政策體係。金融業是倫敦最重要的經濟支柱。專業人才和勞動力市場的靈活性被視為決定金融中心競爭力的重要因素。倫敦著力營造讓金融人才及其家人備感滿意的工作和生活環境,致力於將倫敦建成一個更適宜人們生活的城市,更具吸引力、設計更精致的綠色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