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國際形勢大事述評
每月大事
作者:本刊編輯部
一、齊聚博鼇共襄盛舉,邁向命運共同體
3月26—29日,博鼇亞洲論壇2015年年會在中國海南省博鼇召開,本屆年會的主題是“亞洲新未來:邁向命運共同體”。28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年會並發表主旨演講。習近平的演講緊扣“命運共同體”,首度對其內涵進行了闡釋,指出邁向命運共同體各國須“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合作共贏、共同發展”。此外,習近平還重點提到了“一帶一路”構想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的成立。今年博鼇論壇有近50個國家和地區的領導人與會,多國政要從不同角度表達了對建立“命運共同體”的讚同與支持。
在習近平的演講中,“命運共同體”十多次“出鏡”,成為論壇的“核心”熱詞。十多位外國政要在演講中對這一提法進行了積極呼應,認為“命運共同體”已超越亞洲地理概念,東西方國家應傾力合作,攜手為人民謀求更大福祉。中國深悉自身作為現有國際機製受益者的國際責任,正在結合自身實際用嶄新的理念為亞洲乃至世界的福祉貢獻自己的力量。中國的實際策劃和構想均以“共商共建”“合作共贏”為內核,最終指向命運共同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終極形態。在此過程中,中國“張開臂膀歡迎五大洲朋友共襄盛舉”。
二、沙阿聯軍空襲再起,也門危機政治解決前景黯淡
3月26日,沙特阿拉伯集結十國聯軍,對也門境內的胡塞武裝展開代號為“決戰風暴”的空襲行動,也門的國內鬥爭從而升級為地區衝突。也門危機由國內政治權力分配不平衡引發,並涉及區域大國核心利益。2011年“阿拉伯之春”導致地區動蕩,時任也門總統薩利赫下台,職位移交於副總統哈迪。屬於遜尼派的哈迪總統上台後無力控製境內各部族武裝勢力,尤其是屬於什葉派的胡賽武裝,全國和解對話失敗。2014年7月,政府燃油補貼改革引發也門國內新一輪抗議,胡塞武裝乘機發動“人民革命”,進入首都薩那,並全麵奪權。哈迪逃離薩那,最終避禍沙特利雅得。
在也門維持一個“友好的”政府是沙特的底線,此番什葉派胡賽武裝崛起並試圖染指也門政權,尤其有“伊朗在後”的陰影,沙特無法容忍。此戰更像是“沙特和伊朗的代理人戰爭”。此外,由於也門國內戰事逐漸升級,權力真空給“基地”組織阿拉伯半島分支、“伊斯蘭國”等恐怖組織以做大之良機,也門安全局勢雪上加霜。
在4月21日沙阿聯軍短暫停止空襲、試圖尋求政治解決也門危機未果後,於4月26日重啟對包括也門首都薩那在內多地的空襲。也門危機的解決,唯一的出路是包括胡賽武裝在內的國內各派,在國際社會的支持下,啟動顧及各派別利益訴求的國內和談,方能達成可行、有效之框架協議,否則難有結果。
三、日本再改曆史教科書貫徹“病態史觀”,東亞穩定堪憂
4月6日,日本文部科學省審定的2015曆史教科書結果發布,首度在其中將與中韓兩國分別有主權爭議的釣魚島及獨島稱為“日本固有領土”。消息一出,世界嘩然,包括中韓在內,國際社會對其再度試圖洗白、篡改曆史的行徑進行了強烈的譴責。
日本否定、篡改曆史的行徑始於20世紀50年代岸信介執政期間。從岸信介把“侵略中國”改為“進出大陸”開始,日本戰後教育一路畸變。到安倍時,修正主義曆史觀已被貫徹到日本社會,據《朝日新聞》民調顯示,46%的受訪日本人認為日本發動戰爭是“自衛戰爭”而非“侵略戰爭”。身為岸信介外孫的安倍本身就是這種史觀教育的最典型範例。日右翼甚至試圖用國家力量幹涉別國學生課本修訂。2014年11月,日駐美總領事館要求美國麥格勞·希爾出版社對《新全球史:傳統與交流》一書中關於“慰安婦”問題的記述進行修改,遭到拒絕,引發美國媒體批評、學界抗議。其偏執已令智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