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
實踐·實訓
作者:苗豔華 戴冬冰 董保蓮 沈花玉
摘 要 針對現今應用型本科校企合作存在的問題,借鑒已有的高職院校校企合作模式,提出企業全程參與型的校企合作模式。通過將校企合作貫穿應用型本科教育的全部環節,實現高校與企業的優質資源整合,最終建立教學、科研與產業結合的多層次、全方位的教學體係。
關鍵詞 應用型本科;企業全程參與型;校企合作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4)04-0121-03
1 高職院校校企合作模式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社會對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迫切。加強職業教育、實行校企聯合,是培養高技能型人才的有效途徑,是理論與實踐的最佳結合,是學校和企業雙贏的最好選擇。
職業教育經過多年來校企合作辦學機製的探索和實踐,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好的做法。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和中國高教學會產學研合作教育分會主編的《必由之路——高等職業教育產學結合操作指南》中把我國高職教育校企合作的主要模式概括為9種[1]。
1)“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學校與企業簽訂人才培養協議,共同製定人才培養計劃,共同組織教學,學生畢業後直接到企業就業的人才培養模式。
2)“2+1”模式:學生前兩年在校學習,後一年到企業實踐。在校外實習基地,學生在企業專業技術人員的指導下作業,按照教學計劃規定進行畢業實踐、畢業設計和畢業答辯。
3)“學工交替”模式:學校與企業共同製定人才培養方案,學生企業生產實踐與學校學習相互交替,是學用緊密結合的合作教育模式。
4)全方位合作教育模式:從學生的輸入輸出而言是完整的“訂單”式教育服務;從教育本身而言是雙向資源共享的模式;從國家社會而言是強調聯手、優勢互補、雙向互勉的模式。根據合作雙方的需求變化而變化。合作雙方訓練項的目標、內容、任務、條件、要求等資源要素等都必須是真實的。
5)“實訓—科研—就業”模式:以學生就業為導向的校企業合作模式。學校與企業共同出力,通過課程與實訓的有效整合,以項目開發或技術服務等科技活動為載體,培養學生技術應用能力和發展性學力。一般麵向高新技術產業,采用多種形式進行合作,比如合作辦學、合作開發新產品、人員交流培訓、聯合培養、共建實訓實驗場所、課程開發等。
6)“雙定生”模式。“雙定生”指通過協議方式,主要由企業出資,由學校招收定向培養和畢業後定向就業的學生,最大的特點是“招生即能就業”。其招收的主要對象是農村貧困考生和城鎮家庭生活困難的考生。“雙定生”畢業生必須按照學校的規定同時取得畢業證和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
7)工學結合、校企雙向介入模式:通過學校、企業的雙向介入,把學校的理論學習與企業實際工作經曆有機結合起來。這種合作模式的學生在合作企業的工作內容與其在學校的學業目標和職業目標聯係密切。
8)結合地方經濟全麵合作模式:以地方經濟發展為導向,麵向市場需求,合作雙方相互信任、互利互惠,依托專業,與地域內各行各業建立合作,全方位、多渠道合作的教育發展模式。
9)以企業為主的合作辦學模式:某一行業滿足自身人才需求,自辦學校;或學校與人、財、物具有優勢的某一企業合作辦學,學校由企業管理,培養出特定行業的專門性人才的一種教學模式。
實踐證明,通過工學結合、校企合作,對學校資源與企業生產資源進行有效整合,拓展了辦學空間,強化了人才培養的合力,提高了教育質量和辦學效益。特別是通過校企合作、頂崗實習,讓學生在提高職業技能的同時,還得到了有效的職業指導、就業信息和就業幫助,提高了學生的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