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綠色校園建設相應對策
利用校園資源加強宣傳力度 學校應加大環境保護知識宣傳,通過校園廣播、海報、LEC顯示屏、微信、微博、POP廣告等報道一些關於環境被破壞後所引發的災害和給人類帶來的災難的真實事跡和場麵,讓學生更加清楚地認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緊迫性。
重視環境理念教育逐步融入學生生活 學校應要求教師給學生講解關於綠色教育的知識,分析綠色教育體係相較於當前傳統教育的優勢等,通過分發關於綠色教育知識的小冊子或粘貼海報之類,讓學生全麵係統地了解綠色教育和關注綠色教育所涉及的方方麵麵;將傳統的教育與綠色教育理念相結合,明確綠色教育課程目標,在課程整體設計中,課程目標統領課程內容、課程實施、課程評價三個環節。將課程設置、教材建設、精品課程建設相結合,從而優化學生知識結構,增強學生綠色意識,培養具有環境保護意識和可持續發展觀、適應社會需求的人才;加強綠色教育課程建設與管理,把綠色教育類課程作為通識教育課程,與此同時,通識教育課程建設與管理統一由學校教務處負責,納入教務管理係統。在綠色教育課程教學中不僅要有課堂基礎知識的學習,也要有實踐教育,激發學生開動腦筋,獨立思考,提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組織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將自己所學最大限度地應用於切實可行的日常生活之中
加大資金投入引進環保硬件設備 學校可以引進大量的太陽能電池板,白天可以接受太陽照射儲蓄電能,晚上用於教室照明、校園照明、校園顯示屏開放、大學生廣場噴泉等;將太陽能熱水器運用到學生的洗浴中,可避免用電加熱從而節約用電。如果將學校所有的樓頂安裝太陽能電池板,那麼全校每天的用電基本上可以做到自給自足,有可能還有剩餘,從長遠來看對電能的節約將是不容小覷的。針對每天有大量的生活汙水排放,學校可以引入過濾器等汙水處理設施,將學生用水進行合理回收,用於校園綠色灌溉和廁所衝洗等,使其得到循環利用,從而逐步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
組建專家團隊,指導和評判綠色校園建設 雖說如今通訊、網絡、傳媒已普及人們生活的方方麵麵,信息交流與溝通顯得更是方便,但在綠色校園建設之中,需要組建專家團隊,運用他們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和精湛的專業知識以及在從事這一行業中所積累的豐富的經驗,對校園綠色建設進行指導與評判,有利於減少建設中出現差錯與偏差,有利於綠色校園建設穩步健康發展。
在綠色校園建設中,讓學生切身感受和認識綠色校園所帶來的益處,並通過教育教學讓學生全麵、係統地了解綠色校園及綠色教育體係,通過學校的教育與實踐讓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的觀念不僅出現在學生的腦海裏,更讓它出現在學生的意識裏,體現在學生的行動中。讓學生擺脫“高分低能”的困境,做一個適應社會,符合祖國建設要求,能在新時代、新機遇、新挑戰中獨當一麵迎難而上好青年。
參考文獻
[1]王大中.創建“綠色大學”實現可持續發展[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1998(4):45.
[2]葉平.教育苑:麵向21世紀如何建設“綠色大學”[EB/OL].[2004-06-07].
[3]王民.北京師範大學創建“綠色大學”的建設理念與基本內容研究[M]//海峽兩岸環境教育研討會論文集.台中:台中師範學院出版社,2002.
[4]陳南,李訓貴.“綠色大學”與廣州大學城建設[EB/OL].[2004-08-20].
[5]浙江師範大學.浙江師範大學“綠色師大”建設綱要{浙師[2004]15號}[M].2004-5-27.
[6]梁思奇.廣西首批“綠色大學”誕生[N].中國環境報,2004-06-10.
[7]厲雲.雲南省高等院校將著手創建“綠色大學”[EB/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