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湖北民族學院綠色校園建設現狀及對策(2 / 3)

但總體而言,我國各大高校的綠色校園建設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距綠色教育理念所強調的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走進人們的意識與行動中的目標的實現,也還有相當長的一段路要走。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一是還有許多大學沒有參與到綠色校園建設的行列中來,絕大部分高校沒有把提高學生的環境意識作為培養目標,學生環保知識匱乏,環保意識淡薄;二是綠色課程設置不合理,教學形式單一,教學效果較差,難以形成係統的、全麵的綠色教育教學;三是在綠色教育教學上缺乏濃厚的教育氛圍,一些學校沒有將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應用於校園的規劃、建設與管理之中,反而注重的是在綠色植被的覆蓋上麵,沒有將綠色校園理念融入到教學之中。

綠色校園建設與發展的意義 綠色校園建設是以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作為基本出發點與歸宿點,綠色校園建設不僅是將綠色教育的理念融入到教學之中,而且將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觀融入學生的思想和行動之中。如此既有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又有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新生代,不僅有利於其在今後的社會生活中生存和發展,而且更有利於祖國全麵建設小康社會,推動人口資源強國轉化人力資源強國的戰略目標和21世紀奮鬥目標的實現。建設和發展綠色校園,這不僅符合了教育事業發展的要求,也更是順應了社會發展之潮流。

3 湖北民族學院綠色校園建設現狀

湖北民族學院是1998年經教育部批準,由原湖北民族學院和恩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合並組建而成,是一所以本科教育為主的省屬普通本科院校,是湖北省重點建設高校,也是湖北省政府和國家民委共建學校。近年來,湖北民族學院在堅持環境保護這一基本國策的前提下,逐步將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的思想理念全麵實施於學院的建設、管理、教學和科研的整個過程,不斷培養和提高大學生的環境保護責任意識,為社會輸送了大量有利於社會發展與進步的高素質綜合性人才。

湖北民族學院在建設綠色校園上狠下功夫。近年來,為實現全院師生生活汙水達標排放,學院建成三座日處理汙水能力達2300噸的汙水處理站,目前全院師生的生活汙水基本實現達標排放;在減少廢氣的排放和淨化校園空氣上,學院將所有燃煤鍋爐全部停用,轉而使用相對清潔的天然氣鍋爐,校園空氣質量得到明顯提高;在實現對全院固體廢物的有效回收與治理上,學院對生活垃圾進行了整治,在校園北區和南區分別建造了地埋式垃圾集裝箱,並對校園垃圾實施定時清運,使得校園環境大為改觀;為進一步改善師生生活、工作、學習環境,學院在校園綠化方麵也不斷突破與創新,目前全院綠地占地麵積占校園總麵積的47%,使得校園生活環境又登上一個新的台階。為加強學生環境保護意識的培養,學院組建了以學生為主體的環境保護協會等,使得學生在參與校內和校外環保行動中逐步實現環保的意識化和環保行動的自覺化。

為更加全麵充分地了解湖北民族學院綠色校園建設狀況,通過隨機抽樣的方式對在校的3000師生進行了針對學院有關綠色建設方麵的課程設置、學習氛圍、教育教學形式、校園認識、校園建設及教育等問題的問卷調查。

通過調查,可以了解到湖北民族學院綠色校園建設還有待完善:1)廣大學生對環境知識僅僅停留在“聽說”層麵,缺乏係統的、全麵的認知;2)在環境與經濟關係上,認識到環境已影響到經濟的發展,但沒有意識到兩者是可以實現良性互動的,還未將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融入思想之中;3)環境自覺意識淡薄,具有較強的審美能力,對環境要求較高,但沒有形成一種自覺的意識,沒有將環境保護的行動體現於生活的方方麵麵;4)對綠色教育的認知不足,更多的是停留在環境保護類知識的層次上,沒有深層次地領會到綠色校園建設是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的思想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