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東吳稱臣金融改革(2 / 3)

不過顯然張銘的那些妻妾並不喜歡這個作風‘非主流’的新婦,所以最後祝融夫人隻能過去和田豫作伴,當起了一個外室。

田豫對此倒是表示很高興,因為她的房子太大了,而張勝張贏開始前往荊州之後,自己一個人居住太孤單了。如今有祝融夫人作伴,對她來說也是一件好事。

至於益州,張銘任命馬良作為州刺史,諸葛均作為別駕。任命徐盛作為守將,蜀地老將嚴顏和張任作為副將。至於其餘如黃權、張肅、張鬆等人,都各有任命,年輕一代如董允、費煒等人,也進入華夏大學進行就讀,兩年後會另外安排他們的就職。

益州和南中開始納入魏國的版圖,在有心人的推動下,麾下百姓和學生都是叫嚷著南下滅吳,一舉統一華夏。就在滅吳之戰進入討論階段,並且即將實施的時候,東吳派出了張昭作為使者,來到了魏國首都陳留。

他的目的隻有一個,就是遞交吳國的國書。至於內容很簡單,就是吳國打算以從屬國的身份,向魏國稱臣。

國書遞交之後,監國親王張銘以及一幹文武開始討論吳國這一舉動的真實含義。最終得到了一個結論,吳國並非害怕魏國,而是需要一點時間進行戰爭準備。

於是乎,就有人提出盡快對吳國進行宣戰,趁對方立足未穩的時候,一舉將其滅國;

然而又有人提出了相反的觀點,主要論據就是魏國剛剛經曆了匈牙利抗擊戰、秦國滅國之戰,期間動用了太多的物資,並且也有不少士卒戰死沙場,以現在魏國的實力雖說硬要打上一場滅吳之戰沒有問題,但金融改革即將開始實施,國內需要一個穩定的環境,再加上有更好的準備,才能減少滅吳之戰中魏軍士卒的損耗,所以提議不如接受吳國的稱臣,並且準備個兩年再行發起戰爭。

最後顯然主和派人士的聲音更加響亮一些,又或者張銘的心中依然有著屬於自己的那一份軟弱,所以在私人酒會的場合,非正式地答應了東吳的請求。

隨後,在張銘的提議並且經過荀彧等人的討論之後,魏國擬定了一張諸如修路權、港口通商權、礦產開采權等一係列不平等條件,揚言吳國一旦拒絕,那麼東吳的請求他便立刻正式拒絕,並且開始滅吳之戰。

張昭當時心中帶著滿腔的憤慨,但孫策的命令還是讓他謹記於心,於是仔細看了一遍那份合約,發現裏麵的條件幾乎都是涉及商業的條令。並沒有每年進貢、每年吳皇親自前來朝拜什麼的辱及吳國尊嚴的條文,仔細想想覺得沒什麼不妥的情況下,他代表孫策在合約上簽了字。

於是,東吳正式向魏國稱臣。而合約發回孫策手中的時候,孫策看了半天也看不出個所以然來,便將合約交給了諸葛亮幫忙看看,結果諸葛亮一看,立刻大叫張昭賣國。

的確,他不懂得什麼叫做鐵路,但他知道若是給魏國修建了那條叫做鐵路的東西,那麼魏國的士卒沿著鐵路一舉南下吳國便非常便捷了。要知道不少鐵路是跨江建造的,這就使得士卒南下的時候,減少了就地搭橋的麻煩。

至於港口貿易權、礦產開采權就更加不用說了,一個涉及吳國的都財政收入,一個涉及吳國工業發展的命脈。前麵一個還有商量的餘地,畢竟合約上並沒有說不能收取賦稅,隻是後麵那個可以商量的餘地就小了許多。

隻是現在說什麼也沒用了,合約已經簽訂,最多是在細節上磨磨嘴皮而已。

之後又是三個多月的嘴皮戰役,最終修路和貿易權上麵吳國大敗,一點緩和的餘地都沒有,不過這沒什麼,交易可以帶來賦稅這對吳國也有好處,至於那些間諜的滲透,隻能加派人馬進行監控了;修路就更加沒什麼了,大不了戰爭的時候將橋梁炸毀,自從有了火藥之後,破壞工作變得是那麼的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