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唯一有所進展的就是采礦權了,魏國承諾不參與開采吳國的銅礦、鐵礦、金銀礦等涉及金融和軍事原料的礦產,但其餘礦產的開采,吳國不能拒絕,並且第一年開采出來的礦石不能收取任何賦稅。
孫策和諸葛亮都知道魏國采礦,第一年就探礦、安裝設備、挖掘等一係列前期工作都要花費四五個月的時間,正式開始挖礦都要在後半年才能進行。少收半年的賦稅,就礦石尤其是那些非貴重礦石而言,也值不了多少錢,於是就答應了下來。
合約正式生效之時,大量魏國商人帶著他們的隊伍來到了吳國進行探礦,很快一個個礦洞開始興建,大量吳國的剩餘勞動力得到安排,減少了吳國的就業壓力,同時那些采礦的地方,幾年甚至十幾年後,也逐漸發展出一個個大小的城市。
這些當然就輪不到張銘等人頭疼,他們如今正在實現魏國的金融改革。
華夏銀行正式出現在了華夏大地,並在第一時間在全國各個州郡都開了一個分店,甚至連吳地也沒有錯過。知道了銀行的性質,孫策和諸葛亮也沒有什麼反對的意思,於是東吳分行建設也算非常順利。
在這一年裏,張銘宣布華夏實施金本位,並正式發行經過三十多個專家研究開發出來的紙幣和硬幣。華夏銀行更是實現了存款有利息和低息貸款業務。隻是這年頭的世家和個人都對銀行這玩意保持懷疑的態度,所以除了一些需要在外地做生意的商人,依然很少人將積蓄存入銀行。
不過這不要緊,因為很快張銘就宣布,從今開始,魏國的軍隊軍餉,正式使用紙幣支付,並且並非直接發到士卒手中,而是每月按月存入銀行,存入之後會有專人通知當地軍官,由軍官通知士卒們前去銀行查賬。
至於查賬之後是領出來,還是繼續存在銀行裏麵,就由士卒們自己來決定。
士卒們一開始也不太習慣這種方法,但幾個月後習慣了,覺得這樣也不錯。至少憑著那全國通兌的業務,他們的軍餉也可以在別的地方領取,不需要同以前一樣,要找人幫忙送回家裏。
而他們的家屬在習慣了在銀行取錢之後,也開始在銀行裏麵存錢,慢慢地就帶動了周圍的百姓一起往銀行裏麵存款。
華夏幣開始慢慢普及,銀行製度也在逐步完善,個人的存取變得逐步變得更加安全與便捷,隻可惜沒有電腦可以使用,否則銀行業務會變得更加便利。
至於一開始實行的新軍餉發放製度,也使得軍隊的財政被政府牢牢的卡住。地方已經沒辦法直接插手軍事,軍官也不能再享受吃空餉的福利,更不能通過直接發放軍餉來收買人心。政府對地方軍隊的控製力度,因為銀行的出現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
銀行業的出現也帶動了魏國經濟的發展,對剛剛占領的益州的重建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益州以過去誰也想不到的高效率迅速重建,多條進出益州的道路正在興建,興建完畢之後,入蜀便不在是難事。
魏國人民看著每天都在變化的華夏大地而喜悅,然而身處陳留的張銘,此刻則是陷入了哀傷之中。
那個他愛著的女人,那個因為自認為年老離開陳留返回琅邪的徐若仙,在公元二百零八年三月底的時候,病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