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遵循自然規律,不斷發展、壯大自己
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
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譯文
“道”是不可以用言語來描述的,否則,它就一定不是永恒之“道”的真實涵義了;
“名”,凡是可以用文字來命名的,就一定不是真正的“名”,真正的“名”是不可以用文來表述的。
“無”,是天地的元始,是天地創始的根源;
天地產生以後就是“有”,就由天地產生萬物並滋養萬物。
所以,從“恒無”去觀察“道”的奧秘;從“恒有”去觀察“道”的接交。
“恒無”和“恒有”的本源相同而名稱相異,但都是“道”的一種變化。這兩種變化都可以叫做“玄”,“玄之又玄”之“道”,便是一切玄妙生物現象的總的發源地。
活學活用:遵循自然規律,不斷發展、壯大自己
“道”和“德”是老子哲學體係的核心,因此老子開篇明義,首先講“道”。
何謂“道”?
要理解“道”,首先要排斥“神”或“天意”的言論,這是毋庸置疑的。老子所講的“道”並不是道家白日飛升的理想,他所講的“道”是一種不可言傳的恍惚狀態,是先天地而生,天下萬物的生母;是一種不可名狀的力量,滋養天地萬物;它是天地萬物必須遵循的規律,支配天地萬物,卻從來都順其自然而不加以幹涉。
由此可知,老子所講的“道”,指的就是宇宙和自然的規律,也可以稱作是我們人類的自然觀和世界觀。對於我們人類而言,隻有認識這些規律,順從而不違背這些規律,適應這些規律,利用這些規律,才能不斷發展、壯大自己。
其實,對於宇宙和自然的規律,我們人類並不陌生,它是人類成長的發源地,從猴子——猿人——直立行走——高智慧的人,人類在這些規律中前行了幾百萬年,如果說,人類正是借助各種宇宙和自然的規律而最終使自身獲得脫離低等動物的偉大成就,應該不是誇張之辭。
規律要順從而不是違背,可是縱觀我們人類的昨天和今天,在人類對於萬物的認識中,對規律的作用和性質還是沒有足夠的認識。許多人隻知孜孜追求名利,去實現各種欲望,對宇宙和自然的規律簡直是不屑一顧,做了許多違背規律的事情。
違背規律自然會受到懲罰,在我們身邊大到環境汙染,水土流失、氣候惡化……小到一個人精神空虛、道德淪喪、惡習流行……這些終是人類的自取滅亡。認識宇宙和自然的規律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必須努力去做的事情,這也正是老子所講的“道”給我們的最大啟示。
在這第一章中,老子以非常簡潔、明快的筆觸,提醒我們認識“道”所必須注意的問題:“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是告訴我們,宇宙和自然的大道是普遍無限和絕對永恒的,是難以描述的。難以描述,是因為我們人類思維、語言是具有極大局限的、是片麵的。由此我們應該知道,不管你對“道”的認識如何,都是局限的,所以,不應停留在原地而不思進取。要想不斷發展和壯大自己,必須不斷地加以認識,這才是認識“道”的正確方法。
我們一旦真正認識了這“道”深邃難測、微妙難識的本質,也就打開了認識世界萬物的根源和運動、發展、進化的奧秘,也就找到了我們立身處世的原理,我們便會在這宇宙和自然的大道中不斷完善和發展自己。
斷章取義:
“道”可以說是《道德經》的根本核心,“道”字從“首”從“辶”,“首”是
我們的頭腦,“辶”是行走的意思。所謂頭腦在行走,就是說我們運用自己的思維去思考人生、世界和宇宙這一過程就是“道”。這種我們通過思考所得到的認識也應該是“道”,這種認識可以說是某種規律。所以老子這裏所謂的“道”就是指宇宙和自然的規律,也可以稱作是人類的宇宙觀或自然觀、世界觀。
規律需要順從而不是違背。違背規律往往適得其反、事與願違,甚至會引來滅頂之災;反之,順從規律則會一帆風順、不斷發展不斷壯大,永遠幸福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