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剛而不柔是大惡(1 / 1)

第78章 剛而不柔是大惡

原文

天下柔弱,莫過於水。

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

其無以易之。

弱之勝強,柔之勝剛。

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是以聖人雲: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

受國之不祥,是謂天下王。

正言若反。

譯文

天下沒有比水更柔弱的事物了。

但攻克堅強的東西,沒有能省國稅的。

在這方麵,水是無法替代的。

弱者能戰勝強者,柔者能戰勝剛者。

這個道理天下沒有人不知道,但卻沒有人能實行。

所以聖人說:要能忍受國家的恥辱,才可以做國家的君王;

要能承擔國家的禍難,才可以當天下的君主。

正麵的話好像反話一樣。

活學活用:剛而不柔是大惡

上一章談有餘與不足,這一章照應第七十六章談柔弱與剛強。

有餘便是剛強,不足就是柔弱。自然大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也可以說自然大道損剛強,而補柔弱。在老子的五千言中,老子一直提倡柔弱,在第四十三章就曾說:“天上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柔能勝剛,剛處下而柔處上,這個道理人人都懂,可人們就是無法照辦,這是由於在我們人類心中,都爭做剛強頂天立地,把柔看成是膽小懦弱。其實這種思想是錯誤的,明代才子馮夢龍在《廣笑府·尚氣》篇中就曾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

從前,有父子二人,性格都非常剛直,生活中從來不對人低頭,也不讓人,且不後退半步。一日,家中來了客人,父親命兒子去集貿市場買肉。兒子拿著錢在屠夫處買了幾斤上好的肉,用繩子串著轉身回家,來到城門時,迎麵碰上一個人,雙方都寸步不退後,也堅決不避開,於是,麵對麵地挺立在那兒,相持了很久很久。

日已正中,家中還在等肉下鍋待客飲酒,做父親的不由得十分焦急起來,便出門去找買肉未歸的兒子。剛到城門處,看見兒子還僵立在那兒,半點也沒有讓人的意思。父親心下大喜:這真是我的好兒子,性格剛直如此;又大怒;彼何人也,竟敢如此放肆。他躥步上前,大聲說道:“好兒子,你先將肉送回去,陪客人吃飯,讓為父的站在這兒與他對抗!”

話音剛落,父親與兒子交換了一個位置,兒子回家去烹肉煮酒待客,父親則站在那個人的對麵,如怒目金剛般挺立不動,惹得眾多的圍觀者大笑不止。

其實老子也並非是完全排斥剛,完全排斥似乎也不通情理,老子是叫我們做人不能太剛直了,人太剛直會走向反麵,這種人往往固執己見,不知退讓,不會變通,沒有半點柔弱的氣象。

斷章取義:

人生在世,無一點剛直之氣是不行的,尤其是應該心有所主,擁有一些確定的做人準則。這樣,人們可勇氣倍增,可與壞人抗爭,與社會黑暗的東西抗衡,凸顯出自我的個性和風貌。但是,剛直並不是賭氣,不是去追求無益的個人“勝利”,猶如馮夢龍筆下所敘述的這對剛直的父子,僅僅為了避讓的小事,就與人對著幹,不管其他的事,這就由剛直走向了蠻幹,久之會引起別人的厭惡,最終會在人生旅途中碰得頭破血流,成為大惡之人。所以說,剛而不柔是大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