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懷著感恩的心情去享受生活(1 / 2)

第80章 懷著感恩的心情去享受生活

原文

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人之器而不用;

使民重死,而不遠徒;

雖有舟輿,無所乘之;

雖有甲兵,無所陳之;

使人複結繩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

鄰國相望,雞狗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譯文

建立國家的麵積要小,人口要少,使人民過著簡單的生活,即使有各種器具卻並不使用;使人民安定,而不向遠處遷徙;

雖然有舟車,卻沒有人使用(用不著);

雖然有軍隊,卻不會有戰爭(用不上);

使人民回複到結繩記事的時代:

人人都覺得有甜美的飲食,有美麗的衣服,生活安寧,風俗融洽。

鄰國之間雖然很近,連雞鳴狗叫的聲音都可以聽得到,但各國人民從生到死也沒有互相往來的。

活學活用:懷著感恩的心情去享受生活

本章講的是奉行了道德之後的社會狀態,是理想的人間社會模式。

有人認為老子的“小國寡民”思想反文明,這是每個人的理解不同,但從人生意義上來說,這種生活方式,也真正體現了人類生命的價值。這種社會的狀態與千百年來古今中外哲人們所追求的桃花源、大同世界、烏托邦、理想國等一樣,可以說是一種向往、一種高的境界。

避開以上不談,我們單從立身處世來看,它同樣很有意義。不知你是否還記得那震驚世界的“多佛慘案”。

2000年6月18日,一輛荷蘭貨車載著60名偷渡者(中國人),準備穿過英吉利海峽,偷渡到英國。為了避免被發現,他們都藏在貨車被密封的後車廂裏。全程需要5個小時。當車被英國海關截獲時,後車廂58名偷渡者已經窒息死亡,隻有2名男子幸免於難。

追求幸福、快樂的人們,為了尋找到幸福快樂不惜漂洋過海、不擇手段,以致喪失生命。這是為什麼?隻能是我們人類的不知足,不明白幸福快樂就在我們身邊。記得一本《感悟生活》的書中有這樣一個小故事,看了之後或許你會有更深刻的理解。

從前有個男孩子住在山腳下的一幢大房子裏。他喜歡動物、跑車與音樂,他爬樹、遊泳、踢球、喜歡漂亮女孩子。他過著幸福的生活,隻是經常要讓人搭車。一天男孩子對上帝說:“我想了很久,我知道自己長大後需要什麼。”

“你需要什麼?”上帝問。

“我要住在一幢前麵有門廊的大房子裏,門前有兩尊聖伯納德的雕像,並有一個帶後門的花園。我要娶一個高挑而美麗的女子為妻,她的性情溫和,長著一頭黑黑的長發,有一雙藍色的眼睛,會彈吉他,有著清亮的嗓音。”

“我要有三個強壯的男孩,我們可以一起踢球。他們長大後,一個當科學家,一個做參議員,而最小的一個將是橄欖球隊的四分衛。”

“我要成為航海、登山的冒險家,並在途中救助他人。我要有一輛紅色的法拉利汽車,而且永遠不需要搭送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