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處處以人為先,以己為後
原文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辯,辯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已愈有,既以與人已愈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
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譯文
真實的話樸實無華,花言巧語不會真實。
善良的人忠厚老實不巧辯,巧辯的人不善良。
真知的人不求廣博,廣博的人不會真知。
聖人不會為了自己而積蓄,所有的積蓄盡全力幫助別人,自己反而更加富有;所有的積蓄盡量給予別人,自己反而更豐富。
自然之道,利人而不害人;
聖人之道,普施於人而不與人爭奪。
活學活用:處處以人為先,以己為後
老子講完了八十章之後,重新強調了聖人的標準和特點,以此讓天下人都能夠明白一切,能夠幸福而自在地生活。
聖人明白自然之道滿招損而謙受益,所以決不自滿自驕而是自謙益人。他們不會為自己而積蓄,所有的積蓄都會盡力幫助別人,正是由於他們自謙益人所以他們就會受益,反而會得到更多。
最後老子總結到“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天道利益萬物,卻不傷害;聖人之道也是如此,幫助別人卻不與人爭奪。也就是說聖人為人處世把別人利益放在了第一位。我們應效法聖人做到不與人爭,處處以人為先,以己為後,正如那名揚天下的“飛將軍”李廣一樣。
漢朝討伐匈奴的名將李廣,是位匈奴人聞之喪膽的虎將,有“飛將軍”的美名。然而,李廣卻是一個處處以人為先的人。遇到皇帝恩賜犒賞時,他總是毫不吝惜地與士兵們分享。吃飯的時候,等全體士兵到齊都吃上飯,他才開始用餐。行軍途中,到泉水井垣處,待全體部下解渴後,他才飲用。總之,一切以部下為先。因此,他的部下都能效忠他。
李廣處處以人為先,以己為後,結果他不但沒有失去什麼,反而得到了下屬的誓死效忠。司馬遷評價李廣:“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即桃李樹雖默默不語,但它開出芬芳的花朵,結成甜美的果實。所以人們自然而然地就會聚集在它周圍,開出一條道路。正如老子所說遵循大道行事的聖人,他“為而不爭”,但他優美的言辭得到別人的尊敬,美好的行為得到別人的景仰。效法聖人的你處處以人為先,以己為後,那麼你就會像聖人一樣被人尊敬,你會因此獲得更多人緣、得到更多利益。
斷章取義:
處處為人為先,為已為後。對此,愛因斯坦說:“人是為別人而生存的。”愛因斯坦的話,是最樸素、最高尚的人生觀:人是為別人而生存的,這是一種責任感,人若是缺少了這種責任感,也就失掉了人性和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