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下一步是什麼?(1 / 3)

第十章 下一步是什麼?

第一個問題:

你曾經說過,人生沒有目標,沒有目的,但是我們都在這裏以成道作為我們的目標,關於這一點,請你評論。

如果你在這裏以成道作為你的目標,那麼你就不可能在這裏。就身體而言,你或許好像是在這裏,但是你不可能跟我在一起。目標是在未來,而我是在這裏。一個目標導向的頭腦一定是在未來,那麼我們將永遠無法會合。

我知道,你在這裏是要達成什麼,所以你錯過了它,我在此要說服你拋棄那個想達成任何東西的觀念,不論那個觀念是成道,莫克夏,涅槃或神,全部都包括。如果你拋棄這個目標導向的頭腦--除了目標導向的頭腦之外沒有其它的頭腦--如果你拋棄了它,你就成道了。

成道並不是一種找尋,它是一種了解,它不是一個目標,它是生命本身的本性。

就生命本然的樣子,它就是成道的,它不需要加上任何東西,也不需要任何改善。生命是完美的,它並不是從不完美走向完美,它是從完美走向完美。

你在此想要達成什麼,這會形成一個障礙。拋棄那個障礙,隻要在這裏,忘掉任何自的,生命不可能有任何目的,生命本身就是目的,它怎麼可能有任何其它的目的?如果它有任何其它目的的話,你將進入一種無限的回歸:那個目的將有另外的目的,然後那個另外的目的又會有另外的目的......生命沒有目的,那就是為什麼它是那麼美。

印度人稱之為"裏拉"(leela)--遊戲(play)。它甚至不是一個比賽性的遊戲(game),現在在西方,game這個詞已經變得非常重要,在兩三年之內就有好幾百本書用game這個詞作為書名,比方說TheMasterGame(遊戲之王),TheUltimateGame(最終的遊戲),或GamesPeoplePlay(大眾遊戲)等等。但是game和Play之間有一個差別,印度人稱人生為play,而不是game,因為game帶有某種目的,有一個結果要被達成,有一個勝利要被達成,對手必須被征服......這樣的話,play就變成game,它就變成嚴肅的。

大人會玩比賽性的遊戲(game)但是小孩子就隻是遊戲(play)。光是那個活動本身就足夠了,它包含一個固有的目的,沒有另外的目標。人生是一個"裏拉",是一個遊戲,當你準備去遊戲,你就是成道的。

試著從另外的層麵來了解。你已經是那個你試著要去成為的,你越去嚐試,你就越會錯過。你放棄所有的努力,隻要接受你自己,就隻是這樣,突然間,它就存在了。它一直都在那裏,但是你找尋得太認真了,而那就是失去它的唯一原因。

你在此想達成某些事:成道,三摩地,三托曆或其它什麼。對我而言,所有這些字眼都是荒謬的,因為它們再度給你一個新的欲求路線,打開欲望之門。

在世界上,你欲求金錢,權力和聲望,然後你對那些事都感到膩了,你看出這整個事情隻不過是垃圾,即使你得到它,你也是被打敗,而如果你得不到它,你也是被打敗,然後你覺得這整個事情是荒謬的,接下來你突然開始玩起新的遊戲:成道,靜心,瑜伽,神和彼岸,頭腦再度覺得很舒服,一個新的欲望的世界打開了,現在你將去追求這些目標。

金錢並沒有像靜心那麼捉摸不定。這個世界至少是很實在的,彼岸完全是一個幻想,現在你進入了一個比以前更深的陰溝。就第一個而言,你可以了解到它是沒有用的,但是就第二個而言,它需要花上千千萬萬世的時間才能夠了解到這也是沒有用的。

當一個人發現所有的目標都沒有用,沒有一個例外,那麼就沒有什麼事要做,一個人就隻要存在。一個人會全然放鬆下來,因為沒有什麼事要做,因此沒有緊張。突然間,你的界線融掉了,就好像冰雪在早晨的陽光下融化一樣。當沒有什麼事要做,你就消失了,自我就消失了。當沒有什麼事要做,沒有要成為什麼,沒有要達成什麼,你將是誰?整個認同都消失了,這就是成道。

然後你就開始進入一種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開始變成遊戲的,一個片刻接著一個片刻都是活生生的,沒有什麼地方要去,任何生命所給予的,你都帶著很深的感激來接受它,這樣的話,神的恩典就會降臨到你身上,這就是我所說的"變成一個神"。你一開始遊戲,生活在當下這個片刻,你就變成一個神。

我在此要說服你:你已經是一個神。你在此或許是想要變成一個神,那是你個人的欲望,我不管,我知道我在此是為了什麼:是為了要說服你再度去看你的臉,向內找尋,不要走到外界去找尋那個不存在的東西。

生命是一個沒有目的的遊戲,是一個無限力量的遊戲,如果你沒有一個想達成的頭腦,它就很美,如果你抱著野心想要變成什麼,想要成為什麼,或是想要做些什麼,它就很醜。

放鬆,完全拋棄未來,隻有當下這個片刻存在,一個片刻就是永恒,這個生命是唯一存在的生命,不要去想彼岸。

就在前幾天,我講過那個中國的寓言,有一個人從河流的中央回來,為什麼他從河流的中央回來?因為沒有彼岸,隻有此岸。他為什麼開始笑?因為他突然了解到他本身就是他一直在找尋的佛。

禪師們教門徒說:某一天你在靜心的時候碰到佛,立刻將他殺掉。一秒鍾都不要等,立刻將他殺掉,否則他將把你導入歧途。

他們這樣說是對的。當你在靜心的時候,克裏虛納吹著笛子出現,它是非常美好的。那是你在做夢,你再度陷在夢和欲望裏。或者耶穌來,你陷在頭腦的網裏,那是一個蜘蛛網。或者佛陀來,你就忘掉你自己。

所以禪師說:立刻把佛殺掉。將那個路清理幹淨,不要讓其他任何人在那裏,那就是:不要讓任何目標在那裏,隻要很全然,很單獨,處於你全然的純粹之中,這就是成道。

我必須重複,因為我知道你將忘記:你已經是那個你在我尋的。讓這個成為基本的咒語,如果你能夠了解這個咒語,你已經算是了解了一切。

試試看。目標--你已經花了太多世在追求目標上麵,現在嚐試一個片刻接著一個片刻去生活,就好像沒有未來一樣。在剛開始的時候,它將隻是"好像",但是漸漸地,你將覺知到那個"好像"就是唯一的真相。在剛開始的時候,它或許隻是像在"表演",但是不久你將了解到這個"表演"就是唯一的真相。

你帶著一個目標來,但是我不允許你跟一個目標在一起,如果你不避開我,那個目標一定要拋棄,隻要在我的周圍再待一些日子,那個目標一定會被拋棄。要不然就是我可以跟你在一起,要不然就是目標可以跟你在一起,你必須選擇。

第二個問題:

固定式的反應和自然反應之間的差別如何?

那個差別很大,不隻是數量上有差別,質量上也有差別。固定式的反應來自過去,而自然反應是來自現在。你那固定式的反應是來自過去舊有的模式。

有人侮辱你,突然間,那舊有的運作機構就開始產生作用。過去人們侮辱了你,你就以某種方式來行動,現在你又以同樣的方式來行動,你並不是自然反應於這個侮辱和這個人,你隻是在重複舊有的習慣,你並沒有去看這個新的人和這個新的侮辱--它具有一種不同的味道--你隻是像一個機器人一樣在運作。你裏麵有某種運作機構,你按下了按鈕,你說:這個人侮辱了我。然後就按照舊有的模式來反應,那個反應並不是針對真實的情況,它是某種投射出來的東西,你在這個人裏麵看到了過去。

有一次,佛陀坐在一棵樹下在對他的門徒們講話,有一個人走過來,往他的臉上吐了一口痰,他將它擦掉,然後問那個人:下一步是什麼?你想要說什麼?那個人覺得有一點困惑,因為他從來沒有想到當你在別人的臉上吐痰,他還會問:下一步是什麼?在他的過去裏沒有這樣的經驗。通常當他侮辱一個人,他們都會生氣,或是有一些激烈的反應,或者如果他們是懦夫或弱者,他們就會微笑,試圖賄賂這個人,但是佛陀跟他們都不一樣,他既不生氣或是覺得被冒犯,也沒有表現出任何的怯懦,隻是很實際地說:下一步是什麼?在他的內在裏沒有固定的反應。

他的門徒們都變得很生氣,他們有固定的反應。佛陀最親近的門徒阿南達說:這簡直太過分了,我們無法忍受,你本身可以遵守你的教導,但是我們要讓這個人知道他不能這樣做,他必須受到懲罰,否則每一個人都會開始做類似這樣的事。

佛陀說:你保持冷靜。他並沒有冒犯我,倒是你冒犯了我。他是一個新人,一個陌生人,他或許有從別人那裏聽到了某些關於我的東西,因此形成了某些對我的概念,他並沒有對我吐痰,他是在對他的觀念吐痰,因為他根本就不知道我,所以怎麼能夠對我吐痰?他一定是從別人那裏聽到某些關於我的事--說這個人是一個無神論者,一個危險人物,他將人們丟出他們正常的軌道,他是一個反動分子,他會腐化人心--他一定是聽到了某些關於我的事,因此形成了一個觀念,他所吐的痰是吐在他自己的概念上。

如果你深入去想它,佛陀說:他所吐的痰是吐在他自己的頭腦上。我並不是它的一部分,我可以看出這個可憐的人一定還有其它什麼事情要說,因為這是說出某些事的一個方式,吐痰是說出某些事的一個方式。

有時候你會覺得語言是無能的。在很深的愛當中,在強烈的憤怒當中,在恨當中,在祈禱當中,在這些強烈的片刻當中,語言是無能的,那麼你就必須去做些什麼,當你處於很深的愛之中,你會去吻那個人,或是會去擁抱那個人,你在做什麼?你在說出一些事。當你在生氣時,你會去打那個人,你會在他身上吐痰--你以這樣的方式在說出一些事。

我可以了解他,他一定還有什麼話要說,所以我才問:下一步是什麼?那個人顯得更加困惑。

佛陀告訴他的門徒們:我覺得更被你們冒犯,因為你們知道我,你們已經跟我生活在一起很多年,居然還以固定的模式反應。

那個人感到很困惑,很混亂,回家後整個晚上都不能成眠。那是很困難的,當你看到了一個佛,你很難再跟以前一樣地睡覺,不可能。他不斷地被那個經驗所困擾著,他無法對自己解釋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他全身發抖,而且冒汗,他從來沒有碰過這樣的一個人,他粉碎了他的整個頭腦和他的整個模式,以及他的整個過去。

隔天早上他回到那裏,拜在佛陀的腳下,佛陀問他:下一步是什麼?

那也是一種表達方式,用來表達那個語言所無法表達的。

當你來向我頂禮,你是在說出某些平常沒有辦法說出的事情,對那些事情來講,所有的語言都顯得有一點不足,它無法被包含在那些語言裏麵。

佛陀說:阿南達,你看,這個人又來了,他正在表達一些事情,這個人是一個深具情感的人。

那個人看著佛陀說:請原諒我昨天所做的事情。

佛陀說:原諒?但我跟你昨天對他做那件事的那個人已經不再是同一個人了。恒河奔流不息,它永遠都不會再是同一條恒河。每一個人都是一條河流,那個你對他吐痰的人已經不複在這裏,我看起來好像是他,但是我已經不再一樣了,在這二十四小時裏麵已經有很多事發生。河流已經流過很多,隻有在表麵上,我看起來是一樣的,所以我無法原諒你,因為我對你沒有怨恨,而且你也是新的,我看到你跟昨天來的那個人也不是同一個人,因為那個人是生氣的,他就是憤怒,他對我吐痰,而你是拜在我的腳下,向我頂禮,你們怎麼可能是同一個人?你們不是同一個人。所以,讓我們將它忘掉,那兩個人--那個吐痰的人和那個你對他吐痰的人。

兩者都已經不複存在,靠過來一點,讓我們來談談別的事。

這就是自然反應。

固定式的反應來自過去。如果你由舊有的習慣或是由頭腦來作出固定式的反應,那麼你並不是自然反應。自然反應是完全活在當下這個片刻,完全活在此時此地的。

自然反應是一種很美的現象,它就是生命,固定式反應則是死的,醜的,腐化的,它是一具屍體。有百分之九十九的時間,你都是在作固定式的反應,而你稱之為自然反應。在你的生命當中,你很少自然反應,但是每當有這樣的事情發生,那個到達未知的門就打開了。

回到家裏,用自然的反應來看你的太太,不要用固定的反應來看她。

我看到很多人,他們或許跟一個女人生活在一起有三四十年了,他們已經停止看她。他們知道她已經是一個年老的女人,他們認為他們知道,但是那個河流一直在流,這個女人已經不再是當初他們結婚時的那個女人,那是一個過去的現象,那個女人現在已經不存在,這是一個完全新的女人。

每一個片刻你都重新被生下來,每一個片刻你都死掉,每一個片刻你都誕生,但是你最近有沒有看你的太太,你的母親,你的父親或是你的朋友?你已經停止去看他們,因為你認為他們都是舊有的,所以再去看他們有什麼意義?你回去再度用新鮮的眼光來看他們,就好像你在看一個陌生人一樣,你將感到驚訝,這個年老的女人已經改變了多少。

每天都有很多改變在發生,它是一個經常性的流動,每一樣東西都繼續在流動,沒有一樣東西是凍結的,但頭腦是一樣死的東西,它是一個凍結的現象。如果你由那個凍結的頭腦來行動,那麼你所過的是一種死的生活,你並不是真正在生活,你已經在墳墓裏。

放棄固定式的反應,允許越來越多的自然反應,成為自然反應的就是成為負責任的,成為自然反應的就是成為敏感的,對此時此地敏感。

第三個問題:

如果一個人對他自己的成道沒有欲望,而隻對別人的成道有欲望,那麼他是不是有問題?

不,你不會有問題,但是你會替別人製造問題。有很多行善的人,他們隻會傷害。永遠不要成為一個行善的人,因為"善"不可能被做。你可以成為善的,它就會開始流動,它並不是你所做出來的一項行為,不需要你去做它。當你去做善事,它會造成傷害。

所以,那些一直對別人做善事的人是最有害的人,他們或許會稱他們自己為人們的仆人,或是神的仆人,他們會使用各種誇大之詞來形容他們自己,但是在這些形容詞底下,他們在隱藏一個事實,一個完全不同的事實:他們是禍害的製造者。

如果你不欲求你自己的成道,你怎麼能夠替別人欲求它?如果它真的很有價值,你將先為你自己欲求它,如果它是沒有價值的,那麼你就可以為別人欲求它。

有一次,木拉那斯魯丁跟一個老板在工作,那個人給他一瓶白蘭地,他感到很驚訝,因為這個人從來不給任何東西,因此這一次他真的無法相信。

隔天那個老板問他說那瓶酒如何,木拉說:完全沒有問題。老板沒有辦法了解他所說的"完全沒有問題"是什麼意思,所以他就問:你說"完全沒有問題"是什麼意思?木拉說:如果它再好一點的話,你也不會將它給我,而如果它再差一點的話,我就會把它給別人。

唯有一樣東西沒有價值時,你才會將它給別人。

你在為別人欲求成道嗎?如果你沒有為你自己欲求它,你怎麼能夠為別人欲求它?如果你自己沒有嚐過它,你怎麼能夠幫助別人成道?請不要做這麼愚蠢的事情。有很多人這樣在做,就是因為有他們,所以人們才會生活在很多不必要的混亂之中。首先要為你自己欲求,但是要知道得很清楚,借著欲求,你將無法達成它,但是借著欲求,你將了解那個欲求必須被拋棄。

但是要記住:你不能夠拋棄你所沒有的東西。成道的達成必須借著拋棄對它的欲望,但是你必須有拋棄的欲望,否則每一個人都成道了,那些完全沒有欲求成道的人也都成道了,所以,請不要誤解我,我並不是在說那些沒有欲求成道的人也會成道,不,我是說那些拋棄欲求成道的人會成道,但是要拋棄一樣東西你必須先擁有它。

欲求,強烈地欲求,完全瘋狂地欲求它,那麼你就會變得有能力拋棄它。當你感覺到那個挫折......在成道之前會有一個很大的挫折發生,剛好在一個人成道之前的一分鍾或一秒鍾,有最深的挫折會發生,一個人會掉盡最大的地獄,唯有在那個時候,成道才會發生。

基督教的神秘家稱那個片刻為"靈魂的黑夜"。它是靈魂的一個黑夜,在早晨之前,那個夜晚會變得越來越黑,越來越黑,那個夜晚變得越黑,越暗,就越接近早晨。

但是要記住:我並不是在說不要欲求,我說要欲求,努力地欲求,全然地欲求,好讓那個很美好的片刻能夠進入你的生命,在那個時候,你就可以拋棄欲望而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