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現在準備以猴子和人作為研究對象。每個人的體型和體重都是由一個或更多個基因所決定的。飲食雖然無法永久改變人的基本體型,但是調整人的飲食習慣並規律地進行運動,卻可幫助人在先天條件的限製下取得更完美的身材和體重。
年歲增加時體重略為上揚是正常的現象,不會對健康造成威脅,原因是老人多半活動量減少,造成肌肉被脂肪取代,而脂肪消耗熱量的速度不如肌肉一樣快。
減輕體重的最好方法就是餓了才吃,不要太飽,不要碰點心,減少攝取酒精中的虛熱量,並且每天堅持運動。
有好些不良的飲食習慣會嚴重地影響我們的身體,特別是大腦,我們必須高度重視。
現代營養學研究發現,如果進食過飽,大腦中被稱為“纖維芽細胞生長因子”的物質就會明顯增多。這些“纖維芽細胞生長因子”能夠使毛細血管內的皮細胞和脂肪增多,促使動脈粥樣硬化發生。如果長期飽食,勢必導致腦動脈硬化,出現大腦早衰、智力減退等現象。
俗話說“脹憨了”,說的就是這個意思。這是一句西南地區的方言土語,“脹”就是吃得過飽,“憨”就是傻。古人對吃得太多的認識是很深刻的。
吃得過飽會使大腦運轉遲緩。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曆:吃得過飽,精神恍惚,睡意油然而生,人們通常說的“飯飽神虛”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人進入成熟期之後,特別是進入中老年時期,機體的各個係統的代謝功能已經趨於平穩,有的則呈下降態勢,人體所需的熱量也相對平穩或者減少。此時,如果進食達到“十成飽”的程度,就自然會增加胃腸的負擔,造成體內能量過剩。而適當節製飲食,每餐隻吃“八成飽”,就能預防多種疾病,如心髒病、糖尿病、腎髒病等;還能消除或防止許多較為常見的老年病症,如白內障、毛發變白、身體虛弱等;此外,節製飲食還可以延緩或防止各種癌症的發生。
節製飲食最大的“受益者”當屬大腦。吃得過飽,會引起大腦反應遲鈍,加速大腦的衰老。人們在吃飽之後,往往昏昏欲睡,這是因為人身上的血液都跑到腸胃係統去“工作”了,導致人腦缺血。研究顯示,人吃得太飽後,“纖維芽細胞生長因子”在大腦中快速增長,而它正是引起腦動脈硬化的罪魁禍首。長期每餐飽食,這種物質就會在大腦中不斷地積存增多,當它達到一定的量時,大腦動脈便會發生硬化。腦動脈硬化也正是老年癡呆症的誘發因子。因此,平時節製飲食,可以遠離老年癡呆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