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計1
打草驚蛇
【原文】疑以叩實,察而後動;複者,陰之媒也。
【譯文】有懷疑就要偵察確實,待情況完全掌握之後再行動。反複偵察,是發現暗藏敵人的條件。
【典故出處】
打草驚蛇計,源於唐代的一則成語故事。唐人段成式的《酉陽雜俎》一書中記載:唐朝的當塗縣(今安徽省當塗縣)縣令王魯,生性愛財,在任職期間,采取各種手段大肆貪汙受賄,使自己的私家資產日益豐厚。一日,當塗縣裏的百姓聯名寫下狀紙,控告其手下的主簿貪贓枉法。因為縣令王魯害怕自己的劣跡會因此而敗露,所以在審理此案和宣讀百姓狀紙時膽戰心驚,情不自禁地在狀紙上批了八個大字:汝雖打草,吾已驚蛇”。意思是說,你們百姓雖然告的是主簿貪贓枉法,可我作為縣令也感到驚恐而受到警告了。此事便演繹成了“打草驚蛇”的成語典故。
【應用範例】
陸遜敗兵探蜀營
劉備為報關羽被殺之仇,親率大軍討伐東吳,進軍至犭虎亭,紮下連營七百餘裏,與吳軍對峙。東吳大將陸遜,力排眾議,首先采用堅守不戰的策略等待時機。在雙方相持了七、八個月以後,陸遜便已胸有成竹了,為了進一步證實自己的判斷,便打算先試探一下。於是他派帳下的一個末將淳子舟帶領5千人馬去攻打江南蜀軍的大營。結果很快就大敗而歸。淳子舟隻得前來請罪,諸將也認為這是白白送死。陸遜卻說:我隻是為了探聽一下蜀營的虛實,現在我已經知道破敵的方法了。”當天晚上,陸遜便命令士兵每人拿一把茅草,每隔一營燒一營。頓時劉備營中火光四起,首尾不能相顧。很多大將戰死,劉備也隻身逃到白帝城,含恨而死。
陸遜經過相當長時間的觀察,發現了劉備急於出戰的心理,且天氣炎熱,劉備的連營隻能紮在樹林裏,陸遜認為火攻蜀軍的時機已經成熟,但為了保險起見,還需要進一步觀察敵情,所以他就用故意敗退的計謀,引誘敵人暴露自己,這是在情況不明時,利用佯攻的手段,“打草而驚出蛇”。在這場戰爭中,陸遜作為指揮將軍就能把握時機,使劉備順著他的思路走,合理地運用打草驚蛇之計,探得對手實力,取得了這場戰爭的勝利。如果陸遜沒有統攬全局,駕馭事態發展的能力,打草反而會暴露自己的實力,就會得不償失。
宋太祖“杯酒釋兵權”
宋太祖趙匡胤在公元960年正月,於陳橋驛發動兵變,導演了一場“黃袍加身”的戲,取得了政權,建立了北宋。但是,趙匡胤也看到了唐末以來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日趨激烈,五代的任何一個政權都沒能長久維持下去,53年之內,換了5個朝代、8姓、13君。後漢的兩個皇帝一共才四年。要想結束這種局麵,就必須使中央權力更集中,使地方和中央都不能產生威脅皇帝權力的強大勢力。
但是,趙匡胤也知道如果貿然奪掉各重臣的權力,必然會引起群臣不滿。於是,他便一步一步地來奪取驕縱跋扈的軍事首腦們的兵權。在做皇帝後的一年秋天,趙匡胤召集石守信、王審琦等“十兄弟”在皇宮裏飲酒。酒過三巡後,趙匡胤愁容滿麵對石守信等人說:唉,在沒當皇帝之前想當皇帝,可現在當了皇帝卻發愁地睡不著覺。”石2守信等忙問其故。趙匡胤又說:如果各位告老還鄉,我可以給你們良田千頃,金銀無數,這樣,我就不發愁了。”第二天,石守信等人上殿麵君,請求告老還鄉。趙匡胤予以批準並給了大量賞賜,但也有不交
兵權的,結果都被趙匡胤一一除掉。就這樣,趙匡胤把兵權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了。這就是曆史上著名的“杯酒釋兵權”。
在政治上,趙匡胤看到宰相的權勢太重,容易篡奪政權。於是他加設副宰相,叫參政知事,使之與宰相互相牽製。同時,他又設樞密院以管軍事,分散宰相手中的權力。財權也分出去,由“三司”管理,分割了宰相的財政大權。三司使和樞密使的權勢和宰相不相上下,這樣,他們彼此間互相牽製,使大權集中於皇帝。
另外,由於藩鎮勢力太大,兵馬也多,也容易威脅皇帝的權力。唐末藩鎮割據已經有了教訓,朱溫、李存勖和石敬瑭就都是藩鎮起家的。為了削弱地方勢力,趙匡胤便把所有的地方軍隊編為中央軍隊———禁軍。又派人做一些木人發給各地方作標準,凡是體格符合標準的壯丁,都編入禁軍。地方剩下的都是些老弱病殘,編為廂軍,他們隻能修橋補路,要造反也僅不起來。又把州郡的財政收歸中央,規定以文人知州郡。這樣,即使一個大州也不能和中央抗衡,地方就不可能形成大的勢力。
通過這些措施,北宋沒有成為第六代短命的王朝,它的統治達168年之久。
宋太祖在奪取朝中重臣大權時,就采取了打草驚蛇之計。先采取溫和手段勸其交出大權,這便是“打草”,打草”後,有的“蛇”驚,自動交出大權,便不會有性命之憂,還可以得到許多好處,有的卻拒不交權,自然也就難逃厄運。
太平軍水陸洲大捷
1852年9月,太平軍進攻長沙,西王肖朝貴陣亡。廣西提督向榮打了勝仗後,自以為是,便驕傲起來。太平軍翼王石達開為了給肖朝貴報仇,精心設計了這場“水陸洲戰役”。
長沙以西的湘江水麵很寬,江心有一個長條形的小島,叫水陸洲。它能夠控製湘江兩岸。石達開在勘察了這一地區的地形以後,
率先在這裏駐紮了一支精兵。10月底,向榮率軍來到水陸洲的北端。石達開立刻派探馬摸清了清軍是一支精銳部隊,有3千多人馬,而石達開隻有1千多人,明顯處於劣勢。於是,石達開把1千人隱蔽在水陸洲南邊的大片樹林裏,然後派出小股部隊前去誘戰。
向榮望見太平軍隊伍零散,不堪一擊,於是命令部隊一邊放炮,一邊大步南進,一直追到叢林跟前。這時,石達開利用叢林掩護隊伍分為兩路包抄了向榮的後路。當清軍追進叢林撲空時,太平軍突然從兩側猛殺過來。向榮發現中了計,立刻奔逃,全軍潰亂,四散逃命而去。結果他的3千人馬全軍覆沒。
此戰例中,石達開為了取勝,首先,進行勘查地形和派密探偵察敵情,這就是所謂的“打草”,在占領有力位置和了解敵情以後,又派出小股部隊去誘敵,使敵軍輕敵中計,這就是所謂的“驚蛇”,待“蛇驚”後,則出奇兵將其一舉消滅。
蔣恒智破殺人案
唐太宗貞觀年間,湖南衡陽有一家板橋客店,店主張迪在其妻子回娘家的一天晚上,突然被人殺害了。
店裏的夥計發現店主被殺,馬上懷疑是當晚住店的三個人幹的。因為這三個人在張迪被殺後,半夜裏匆忙離店而去,難道是做賊心虛?於是夥計們立即追趕那三人,追上一看,三人果然帶著刀子,有一個叫衛三的人刀子上還有血跡。人贓俱獲,店夥計馬上把這三個人扭送到了官府。
官府老爺聽完了情況,又見到了殺人的證據,斷定殺人凶手就是這三個人,便喝令道:你們三人誰是主謀,從實招來!”三人直喊冤枉,不肯招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