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計3(2 / 3)

它就是美國聯合碳化鈣公司總部大樓。

這幢樓的獨特設計吸引了不少人,但公司還不知足,總想更進一步地擴大公司的影響,用什麼辦法最好呢?

一個偶然的奇跡出現了。

一大群鴿子飛進了這幢新樓的房間裏。誰也說不清它們從哪兒飛來,鴿子糞、羽毛等把屋子搞得特別髒,鴿子的叫聲吵得附近的人睡不好覺。有的職工非常惱火,想把窗子打開,把鴿子全部趕出去。

然而,苦苦思索如何讓這幢新樓揚名的公司領導知道這個消息後卻喜出望外,立即感到時機來了、當即下令,關閉所有的門窗,不讓一隻鴿子飛走。隨後便采取了“小題大作”的舉動。

公司通知“動物保護委員會”,告訴他們此間發現了一大群可愛的鴿子,為了不傷害它們,使它們更好地生棲,請“動物保護委員會”迅速派人前來協助處理這件有關保護動物的“大事”。“動物保護委員會”接到電話後鄭重其事地派出有關人員並帶網兜前往聯合碳化鈣公司總部大樓進行捕捉。與此同時,公司又告訴新聞媒介,說這兒發生了一件機會難得的捕捉鴿子事件。

新聞界被驚動了,認為這是一條有價值的新聞。於是,電視台、廣播電台、報社等新聞傳播媒介紛紛派出記者進行現場采訪和報道。

“動物保護委員會”用了3天的時間、才把全部鴿子捕捉入網。二天的時間內,各新聞媒介對捕捉鴿子的行動進行了連續報道,而且消息、特寫、專訪、評論等報導交替使用,既形象又生動,吸引了廣大讀者爭相閱讀和收看。

這樣,聯合碳化鈣公司總部大樓名聲遠揚。公司首腦也抓住這一時機,在熒屏和報紙上亮相,宣揚本公司的宗旨和情況。

美國聯合碳化鈣公司就這樣巧妙地利用這一次偶然的“鴿子事件”擴大了本公司的知名度。

一件區區小事,一般的人可能視而不見,而謀略家卻能從偶然的機會中發現閃光點而“小題大作”。不錯,時勢造英雄。但我們不能因為這些而認為自己因為不處在某種特殊的年代,而不可能成為謀略家。其實,生活中,隻要你留心,隻要你養成多思考的習慣,就能從平凡的事件中發現謀略的用武之地。54

狐假虎威

假天子之名,施展權術,打擊異己,甚至置之於死地,是宰相爭權中常見的事。天禧三年(1019),當了十三年地方官的寇準重新受命再掌相印時,用丁謂參知政事。寇準其實對丁謂並不十分了解,隻知其才,不知其德。一天晚上,眾人在中書省聚餐,寇準喝湯時,弄髒了自己漂亮的胡須,丁謂連忙起身殷勤地為寇準拂去胡子上的髒物。寇準略帶酒意,挖苦丁謂說:參政可是國家大臣,難道還有為長官拂須的任務嗎?”在眾人麵前,丁謂無地自容,臉色赤紅,從此與寇準結下了不解之仇。

真宗晚年身體多病,政務多由劉皇後決斷。寇準為此而憂慮,他建議真宗請太子監國,選正直的大臣輔佐少主,以排斥後宮和丁謂、錢惟演這樣的奸佞小人當權。真宗同意後,寇準就去準備。沒有料到的是寇準自己酒後走漏消息,讓丁謂聽到了風聲。丁謂通過內侍,向劉皇後報告說,寇準謀立太子,圖謀不軌。野心勃勃的劉皇後當然不能允許寇準打亂自己的如意算盤,她從宮內以真宗的名義頒布詔令,罷免寇準的相位,授為太子太傅,改由李迪和丁謂出任同平章事。丁謂終於假借劉皇後的威勢,達到了排擠寇準,取而代之的目的。

丁謂出任宰相後,獨斷專行,與李迪不斷衝突。為了擴大自己的勢力,丁謂建議任命林特為樞密副使,李迪堅決反對,二人爭執不休。李迪向真宗奏告說:丁謂欺君擅權,與林特,錢惟演、曹利用、馮拯結為朋黨,攪亂朝政。寇準剛正,竟被貶到邊地,臣再也不願與奸臣共事,情願與丁謂一起罷職。”李迪的一番肺腑之言竟惹惱了真宗。真宗命李迪出知鄆州,丁謂知河南府。然而退朝之後,與丁謂關係密切的內侍雷允恭,到丁謂府上傳旨說中書缺人,留丁謂不走。第二天丁謂又來到了中書照常辦公,麵見真宗時,真宗隻字不提複相一事。退朝回來的路上,路過學士院,丁謂得知劉筠正在當值,他召劉筠出來,口口聲聲說奉真宗聖旨,令劉筠起草丁謂複相的旨令。劉筠以命相

55必須當麵得旨為理由加以拒絕,丁謂無奈。次日錢惟演當值。錢惟演與丁謂是兒女親家,一向巴結丁謂,當然是唯丁謂之命是從,丁謂由是得到了複職的詔令。

真宗死後,劉太後垂簾聽政。因李迪曾阻諫真宗冊立劉氏皇後,太後對李迪恨之入骨。丁謂為了博得太後的歡心,更因為與寇準有仇,便將二人作為朋黨,與其故友親朋,一一治罪。太後應允,命學士宋綬草詔,再貶寇準為事戶參軍,李迪為衡州團練副使。丁謂授意宋綬在詔旨中寫上二人犯有不道之罪。這種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的做法引起朝廷內外的強烈反對。京師裏竟流傳著這樣的順口溜:欲得天下寧,須拔眼前丁(指丁謂)。欲得天下好,不如召寇老。”可見當時人心的向背。丁謂並不顧及這些,他令中使向寇準傳旨,還賜其錦囊裝劍,懸掛於馬前,以示威脅。寇準被貶到雷州(今海南雷州)不久,丁謂因與雷允恭交結,擅改真宗陵墓墓址,觸怒了劉太後。劉太後令馮拯帶人拿下了丁謂、雷允恭二人,按律治罪。

丁謂雖官至宰相,卻全然無士大夫之風範。一朝得勢,倚勢淩眾,狐假虎威,到處玩弄權術計謀,陷害他人,最終自己也落得個玩火自焚的下場。

詐稱王命

沙丘宮,地處趙國都城邯鄲東北二百裏外的滏陽河東岸,自商以來便是一座美麗的離宮,趙國的曆代國君都把沙丘宮視為行樂之地,多次遊幸於此。但是,一代雄主趙武靈王卻很少前來。這位一心想著強大趙國,與列國爭雄稱霸的國君,自繼位以來便致力於胡服騎射的改革,並率先淘汰了笨重的車兵,成功地建立了中國曆史上第一支騎兵。此後,四戰而滅中山國,消除了心腹之患,又以超人的膽略,喬裝入秦,探知了秦國的底細,作出了進一步的行動計劃。碌碌多年,功成名遂,趙武靈王也覺得有些疲憊,這才決定到沙丘宮暫住。但始料不及的是,這裏卻成了他生命旅程的最後一站,他的畢生心血都在此廢於一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