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計3(3 / 3)

這一年是公元前295年。在來沙丘宮的前幾天,他曾為兒子的事大傷腦筋。原來,武靈王有兩個兒子,長子叫趙章,是韓夫人所生,立為5太6子。後來,武靈王又娶了大夫胡文之女孟姚,稱之為吳娃。吳娃也生了個兒子,叫趙何。武靈王很喜歡他,精心地撫育他。韓夫人死後,武靈王便立吳娃為王後,廢太子章而立趙何為太子,並於公元前299年將王位傳給太子趙何,使肥義為相國,李兌為太傅,公子成為司馬,武靈王本人則自號“主父”,即如後世的“太上皇”。廢太子趙

章封地在安陽,號為安陽君,由田不禮作他的相國。

趙主父是一個既富英雄氣概又多兒女情長的人。當他將王位傳給趙何以後,又對長子趙章憐憫起來。一天,武靈王坐在趙惠文王旁邊,看他如何駕馭臣下,處理國事,見身為兄長的趙章卻向弟弟行臣子之禮,不禁動了側隱之心,打算將趙國分為兩部分,使趙章在代地稱王,與趙惠文王平分秋色。大臣公子勝堅決反對這樣做,認為不應改變已定的名分,否則將帶來禍亂。王後吳娃當然更是不願意,因已當上國君的趙何是她的兒子!這樣,趙主父的想法沒有實現,來沙丘離宮便是想排遣一下心中的煩亂。

沙丘宮有東西二宮,相距五六裏。趙主父住在西宮,隨同前來的惠文王趙何及肥義在東宮,安陽君趙章和相國田不禮住在兩宮中間的館舍。

一邊幾天,沙丘宮一帶濃霧不開,使人感到很壓抑。在這一片迷蒙的農霧中,一個政變奪權的陰謀也在緊鑼密鼓地策劃著。

陰謀中心在趙章與田不禮所居的館舍。趙章對於其弟趙何取代了自己的位置早就忿忿不平,當他得知趙主父準備封他為代王後曾萌生過新的希望,但這希望很快就破滅了。由此,更增添了他胸中的憤怒。他怨父王偏心,更恨一朝得勢的趙何。詭計多端的田不禮看出趙章的心思,提出了一個“詐以主父令召王”的計策,即假傳趙主父之命,召趙惠文前來,在途中埋伏下兵馬,將他殺死。

趙章先是有些猶豫,後經權衡利弊,同意了這個計策,在一天深夜,派使者去召趙惠文王。

趙惠文王接到傳召後,正要前去見趙主父,相國肥義來到跟前。這位久曆政治風波、深曉宮廷事務的老臣曾輔佐趙主父成就了胡服騎射的大業,對趙主父的情況十分了解,他不相信趙主父會深夜傳召。為避免意外,他勸趙惠文王暫不要去,自己先去看個究竟。肥義剛到半路,便被田不禮埋伏下的人殺死。

當田不禮和趙章得知死者不是趙惠文王以後,很是慌張,馬上組織人馬,殺向趙惠文王所在沙兵東宮。

57

因肥義事先已有安排,趙章和田不禮的進攻未能奏效。正在他們欲進不能時,公子成和李兌的兵馬殺來了。

原來,這兩個人是在邯鄲留守的。趙主父去沙丘宮後,他們暗相計議:安陽君久懷不平之氣,現隨主父去沙丘宮,事難預料。他們最不放心的是田不禮。此人狡詐多謀,安陽君有勇武而無大略,極易受田不禮左右。為防萬一,他們將留守事另托付他人,率兵前來,以應付突發事變。恰好,剛剛趕到,就遇上這場廝殺,便馬不停蹄地參加了平叛。

趙章的隊伍經一夜鏖戰,已疲憊不堪,不多工夫,便被公子成、李兌軍殺得七零八落,潰不成軍。

趙章見敗局已定,又求計於田不禮。田不禮讓他趕快前往主父處,請求主父庇護,由他阻南海公子成和李兌的兵馬。趙章先是怕父王不接納他,後來覺得舍此也沒有別的辦法,便獨自向沙丘西宮逃去。

田不禮的阻擊是無力的,公子成、李兌的兵馬很快將其戰敗,田不禮也被斬殺。李兌斷定,趙章無處藏身,必然往投主父,遂引兵進圍趙主父。

再說趙章狼狽逃到西宮向趙主父說明原委之後,趙主父很是吃驚,他萬萬沒想到,一夜之間竟發生了這麼嚴重的事變,他對趙章既怨怒,又可憐,心裏矛盾得很。最後,還是被趙章的苦苦哀求打動了,收留了趙章,並將他藏匿起來。

這時候,李兌的兵馬已來到趙主父的西宮門前。他不容分說,直入宮中,向趙主父報告:趙章興兵作亂,罪不可赦,請趙主父交出叛賊,予以懲處。趙主父推說並未見到趙章,但李兌一口咬定趙章逃入宮中。趙主父無奈,隻好聽任他去搜。趙章沒有逃脫李兌的搜查,被李兌砍了腦袋。

李兌返回後,與公子成計議:如今殺了趙章,又貿然闖宮,事後定會獲罪。與其被人宰割,莫如搶先執刀。於是,他們以趙惠文王的名義,傳令宮中:在宮人等即刻出宮,先出者免罪,後出者滅族,宮中人聽到這個命令,紛紛走出,隻剩下趙主父一人。趙主父“欲出不得,又不得食”,先是掏鳥卵、拔野菜充饑,後來連鳥卵和野菜都沒有了,三月餘而餓死沙丘宮”。

58

借題發揮

宋仁宗,慶曆四年(1044)十一月七日,宋代各衙署按例要舉行祭神娛賓的節日酒會。會管進奏院的長官蘇舜欽要人把院內的廢紙賣

掉,又各自揍了點錢,辦了酒席,還邀請一批名士。祭神之後,這些年輕的官員大吃大喝,席間還召來妓女作陪,一邊奏樂,一邊吃喝。喝得豪興大發。又即席賦詩。其中範仲淹推薦提拔的名士王益錄作了一首《傲歌》,內有“醉臥北極遺帝佛,周公孔子驅為奴。”酒酣忘形之際,似乎連周、孔子這些聖人也不放在眼裏,此事被禦台長官王拱辰知道了,立即令人彈劾蘇舜欽等人貪汙公款,與妓雜生,侮辱聖人。仁宗連夜令宦官將參加宴會的人全部逮捕入獄。原來名士大部分都是支持範仲淹、韓琦、富弼、杜衍等改革派的,蘇舜欽還是杜衍的女婿,對手們企圖借這次酒席事件順藤摸瓜,把範仲淹等人一齊打倒。因而在審理此案過程中,他們有意擴大事態株連無辜。後來雖然沒有直接把宰相杜衍打倒,但還是把蘇舜欽等削官為民,將王益等等10餘人貶謫外地。京內名士一時俱空,守舊派彈冠相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