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計2(2 / 2)

薛仁貴三箭定天山

1薛32仁貴,少時貧賤,以種田為業。唐太宗李世民東征時,薛仁貴聽從妻子的勸說,投軍隨征,驍勇無比,所向披靡。唐太宗高興地說:“朕不喜得遼東,喜得九虎將。”公元662年,唐高宗命薛仁貴統軍征討天山地區的九姓鐵勒,皇帝親自設宴為他送行。席間,高宗皇帝對薛仁貴說:古時善射箭者能一箭穿透七層鎧甲,你試一試一箭穿五

甲。”薛仁貴起身,張弓搭箭,一箭將五層鎧甲洞穿,在座臣將無不大驚失色。九姓鐵勒擁兵十餘萬,同薛仁貴對陣,並派數名驍騎向唐軍挑戰,薛仁貴上馬搭箭,連射三箭,射殺三員鐵勒戰將,敵軍一見銳氣全無,無人再戰,紛紛下馬請降。於是,唐朝軍隊中流傳一首歌謠,紀念薛仁貴的勇猛:將軍三箭定天山,壯士長歌入漢關。”從此,薛仁貴的英名遠震漠北。公元682年,薛仁貴領軍攻打突厥,突厥將領問道:唐將是誰?”回答:薛仁貴。”突厥人說:我們聽說薛將軍在象州已經死了,怎麼又能死而複生呢?”狐疑不定。薛仁貴摘下頭盔讓突厥人親眼驗證一下,突厥將領一見真是薛仁貴,無不驚慌失措,不戰而潰,唐軍乘勢追擊,大獲全勝。

馬燧勸降叛將

唐朝幽州經略軍使馬燧,博覽群書,尤善兵法,勇猛而有智謀。公元784年,原朔方節度使李懷光起兵反叛唐朝,占據河中,派遣部將徐廷光防守長春宮(在陝西朝邑),防備森嚴。長春宮與河中隔黃河相對峙,如長春宮堅守不克,唐軍便無法渡河攻取河中。於是,馬燧率軍進駐長春宮後,便單人獨騎到城下高呼守將徐廷光的名字。徐廷光一向很敬畏馬燧,聽到馬燧的呼聲,便在城上下拜。馬燧對他說:你等都是朔方將士,安史之亂以來,首建大功,四十年來,功勞最高,為什麼背棄祖上的功勳,反叛朝廷,這不是要禍滅九族嘛。”徐廷光及手下將士一聽都默不作聲。馬燧又說:你們若認為我說的話不可信,現在我離你們不遠,你們可射殺我。”說著,便解開胸襟做出讓其射的樣子。徐廷光一見深為感動,流著淚俯伏在地,其部下也頗受感動。於是,徐廷光率兵開城出降,馬燧也隻帶數人進入城中,以解徐廷光等人的疑心,降兵一見莫不佩服馬燧的勇智。長春宮不戰而克。

陳馞識蔡京之惡

陳馞是北宋人,在京城朝會時認識了蔡京,見蔡京兩眼直望太陽而久久不眨一下。陳馞因此常對別人說:蔡京有如此的功能和精力,以後定能顯貴,但此人以先天稟賦為資本,敢和太陽相比,這人得誌後,怕是目空一切,會營私霸道,放肆狂妄,為所欲為。”陳馞作諫省官時,屢次揭發蔡京的劣跡,而此刻蔡京隻作管辭令的小官,奸滑凶惡本性還沒有暴露出來,大家都認為陳公言過其實,蔡京也自我辯解。陳堅信自己的看法,引用杜詩說: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揭發蔡京更加有力。後來蔡京升官,劣跡充分暴露出來,人們受了害,才開始認識到陳馞的話是對的。

劉昌祚一箭卻敵

宋朝時,西夏進犯劉溝堡,劉昌祚率領兩千騎兵前往救援。西夏兵在黑山後埋伏上萬騎兵假裝逃遁,劉昌祚軍推進時,突然遇到伏兵襲擊,兩軍激戰,不能突圍。傍晚時,西夏軍首領馳馬衝到宋軍陣前,劉昌祚一箭把他射死,其餘將領驚慌,帶兵逃跑。大帥李師中向皇上奏請戰功時說:自與西夏戰事以來,以少勝多的戰例中,還沒有像劉昌祚這樣的。”

龐振坤提筆告狀

清朝時,鄧州西關外有個啞巴,其妻子遭到別人侮辱。啞巴知道後,就找龐振坤代寫狀子,可是他不會說話,無法講清事情。見他急得哇哇直哭,龐振坤估計一定有滿腹冤枉,就揮筆寫了幾行字交給他。紙上是這麼寫的:具狀人,聾啞人,特寫狀紙告那人,求老爺,派差人,跟著啞人找那人,找著那人抓那人,抓來那人打那人,打罷那人問那人。”州官看過狀子,認出是龐振坤的手筆,就按狀上指點的去做,果然冤情大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