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計1
釜底抽薪
【原文】不敵其力而消其勢,兌下乾上之象。
【譯文】兩軍對壘,不直接抗擊他的鋒芒,而是削弱他的氣勢,從根本上削減他的戰鬥力,用以柔克剛的辦法製服他。
【典故出處】
釜底抽薪,語出北齊魏牧《為侯景叛移梁朝文》,由其中的“抽薪止沸,剪草除根”兩句演釋出來。又《淮南子?本經訓》雲:故以湯止沸,沸乃不止,誠知其本,則去火而已矣。”後人常用一句話來概括其含意:揚湯止沸,不如釜底抽薪。“揚湯止沸”與“釜底抽薪”都有“止沸”的作用,但方法卻根本不同。“揚湯止沸”是事發之後,想辦法使之緩和,防止繼續惡化,這是暫救一時的治標辦法。“釜底抽薪”是預防事件爆發或爆發後尋求從根本上解決的手段,是一種治本的辦法。
【應用範例】
釜底抽薪戰略概論
水的翻滾沸騰,是由於它的力量,是火使它產生這股強猛的力量。強大力量中的最強力,其正麵是銳不可擋的;柴草,正是烈火的源泉,正是所謂強大力量產生的根源,它容易受擺布卻不會有害於人。因此,正麵的銳力不能抵擋卻可以消滅產生這種力量的源泉。尉繚子說:力量有來源時,可攻鬥。失去依靠時就要回避逃走了。”克滅敵人力量來源在於對敵“攻心”。東漢時,吳漢被任命為大司馬,一次敵人夜襲軍營,營內驚慌錯亂,吳漢卻靜臥帳中,態度冷靜。官兵聽說吳漢鎮定自若,過了一陣,也就安靜下來,這時,吳漢便挑選精銳勇士連夜反擊,把敵人打得大敗。這就是不直接抵擋敵人的猛勢,而是消滅鋒銳來勢的根源。北宋薛長儒作漢州通判,守衛的士兵叛變,打開營門,殺人放火,企圖殺害知州和兵馬監押。有人前來稟報,知州、兵馬監押嚇得都不敢出來了。此時薛長儒挺身走出營來,勸告叛兵說:你們都有父母妻子,為什麼如此鋌而走險?凡是沒有參加謀反的,站到另一邊去!”於是隨從叛亂的都站在一邊不動了。隻有首惡八個人衝出營門逃跑,分散躲藏到野外的村莊裏,但不久都被捕獲歸案。這時人們說,若不是有薛長儒在,一城生靈都要被塗炭啦!這就是從士氣心理上瓦解敵人勢力。有人說:敵對雙方,搗毀強敵的虛弱之處,抓住了能夠戰勝敵人獲得成功的機會。
“釜底抽薪”是從我國北朝人魏牧所寫的兩句話“抽薪止沸,剪草除根”中的第一句演化而來的。
這一句話,顧名思義是說水在釜中沸騰就是靠柴火在釜底燃燒。從釜底把“薪”抽去,就自然止住了水的沸騰。
在軍事上,是要求我方設法使敵人的軍隊由優勢轉為劣勢,從而趁勢擊潰它。三國時司馬芝就曾以此計製勝。曹操平定荊州後,提拔司馬芝做營地長官,當時,荊州初定,豪族顯貴有很多不奉法的人。劉節是一郡的主簿,家客千餘人,出為盜賊,入為官吏,破壞法製。司馬芝深以為患,但一時又無法下手處理。
後來,曹操征兵,司馬芝認為這是一個機會。便令劉節的主要家客王同前去參軍,以消其羽翼。但有人對他說:劉節家裏的人從來沒有出過徭役。你征王同為兵,到時他肯定會被劉節藏起來,和不征是一樣的。”司馬芝不信邪,寫信給劉節說:你是此處的大族,又為一郡的主簿,但你的賓客卻從不服役,為平民百姓所怨。假若被上邊知道了1,後6果不堪設想。現征王同等人為兵,希望你屆時派他們來。”但劉節果然把王同藏了起來。
此時,司馬芝便上書太守郝光,陳述劉節之罪,請求征劉節為兵代替王同。郝光一直很相信司馬芝,便同意了他的請求,下令劉節去服兵役。劉節在上司的壓力下不敢違抗,隻好乖乖地服役去了。如
此主謀已去,劉節的家客們再也猖獗不起來了。
下麵再列舉幾個戰例。
秦軍大將章邯打敗項梁後,認為楚軍元氣大傷,就暫時撇開黃河以南這一頭,帶領秦軍北上進攻趙國,很快就攻下了趙國都城邯鄲,趙王歇逃到巨鹿。章邯派秦將王離把巨鹿包圍起來,自己帶領大軍駐紮在巨鹿南麵的棘原。他還在棘原和巨鹿之間修築了一條糧道,給王離軍運送糧草。
趙王歇幾次三番派人向楚懷王求救。此時,楚懷王正想派人往西進攻鹹陽。項羽急於為叔父報仇,要求帶兵進關。懷王身邊有幾個老臣暗地裏對懷王說:項羽性子太暴躁,殺人太多;劉邦倒是個忠厚人,不如派他去。”恰好趙國來討救兵,楚懷王就派劉邦打鹹陽,另派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副將,帶領20萬大軍到巨鹿去救趙國。宋義帶領的大軍到了安陽,聽說秦軍聲勢浩大,就命令楚軍停了下來,想等秦軍和趙軍打上一陣,讓秦軍消耗掉一部分兵力,再進攻。
宋義按兵不動,在安陽一停就是40餘天。項羽耐不住性子,去跟宋義說:秦軍包圍了巨鹿,形勢這樣危急,咱們趕快渡河過去;跟趙軍裏外夾擊,一定能夠打敗秦軍。”宋義說:我們還是等秦軍和趙軍決戰以後再說。”他又對項羽說:上陣跟敵人交鋒,我比不上你;要說坐在帳篷裏出個計策,你就比不上我了。”他還下了一道命令:將士中假若有不服從指揮的,就得按軍法砍頭!”
這道命令明明是針對項羽的,項羽氣得要命。這時候已經是十一月了,北方天冷,又遇著大雨,楚營裏軍糧接濟不上,兵士們受凍挨餓,都抱怨起來。項羽說:現在軍營裏沒有糧食,但上將軍卻按兵不動,自己喝酒作樂,這樣不顧國家,不體諒兵士,哪裏像個大將的樣子。”第二天,項羽趁朝會的時候,拔出劍來把宋義殺了。他提了宋義的頭,對將士們說:宋義背叛大王,我奉大王的命令,已經把他處死了。”
將士們大多是項羽的部下,宋義在將士中本來就沒有什麼威望,大夥見項羽把他殺了,都表示願意聽項羽指揮。項羽把處死宋義的
137事,派人報告了楚懷王。楚懷王也不得不封項羽為上將軍。
項羽殺了宋義以後,先派部將英布、蒲將軍率領2萬人做先鋒,渡過漳水,切斷秦軍運糧的道路,把章邯和王離的軍隊分割開來。然後,項羽率領主力渡河。過了河,項羽命令將士,每人帶三天的幹糧,把軍隊做飯的鍋全砸了,把渡河的船隻全鑿沉了,對將士說:咱們這次打仗,有進無退,三天之內,一定要把秦兵打退。”
項羽的決心同勇氣,對將士起了很大的鼓舞作用。楚軍把王離的軍隊包圍起來,個個士氣振奮,越打越勇,一個人抵得上十個秦兵,十個就可以抵上一百。經過九次激烈戰鬥,活捉了王離,其他的秦軍將士有被殺的,也有逃跑的,圍巨鹿的秦軍就這樣瓦解了。
當時,各路將領來救趙國的有十幾路,可是他們害怕秦軍強大,都紮住營寨,不敢跟秦軍交鋒。這陣兒聽到楚軍震天動地的喊殺聲,都擠在壁壘上看,他們看見楚軍橫衝直撞殺進秦營的情景,都嚇得伸著舌頭,屏住了氣。等到項羽打垮了秦軍,請他們到軍營來相見的時候,他們都跪在地上爬著進去,連頭也不敢抬起來。
大家都稱讚項羽說:上將軍的神威真了不起,自古到今沒有第二個。我們情願聽從您的指揮。”
打那時候起,項羽實際上成了各路反秦軍的首領。
再如公元前205年10月,韓信領軍橫越太行山,向趙國發起了進攻。趙王歇和代王陳餘得知韓信來攻的消息之後,便領兵20萬進至趙國西部的門戶井陘,阻止韓信東進。謀臣李左車建議說:韓信仗著俘虜魏豹、夏說的威風,現領兵數萬、乘勝而來,士氣高昂,其鋒難當,我軍隻宜在正麵深溝高壘,堅壁不出,把敵軍阻止於車不能並行、馬不能成列的不利地形,而後給我三萬精兵,抄襲漢軍後路,切斷其糧道,使他進不得戰,退不能走,屯兵於我堅壁之下,糧運隔絕,不出十天,就不戰自敗。韓信和張耳的頭自有人呈獻到大王麵前。”
可是妄自尊大的陳餘卻不采納李左車的建議,恪守於正義之師,不用詐謀奇計的陳腐信條,還說:韓信遠道而來,兵力不多,又很疲憊,如果對這樣的軍隊都不敢正麵交戰,豈不叫人恥笑,說我膽怯無能?趙國也就變成任人宰割的羔羊了!”
韓信得知陳餘沒有采納李左車的計謀,準備擺開陣勢與漢軍決戰的消息後,就親率大軍迅速地開進到離井陘30裏的地方駐紮下來。1半38夜裏,韓信派2000精幹的騎兵,讓每人拿一麵漢軍的旗幟,秘密地從小道繞到趙軍營側翼的高地埋伏起來,觀察敵人的動靜。出發前,韓信交待說:你們一旦發現趙軍全部出動,就要不失時機地去搶占他們的營寨,拔掉他們的旗幟,插上我軍的旗幟。發現趙軍後撤,就勇猛地衝殺。”
伏兵走後,韓信下令讓部隊吃幹糧,並對部屬們說:現在大家先隨便吃點充充饑,等殲滅趙軍之後,再痛痛快快地會個餐吧!”將領們明知眾寡懸殊,雖然嘴上答應,心裏卻極不踏實,更不相信會有“破趙會餐”的事。部隊吃畢幹糧以後,韓信馬上派出1萬多人進到井陘口外綿蔓河的岸邊,背水列陣,以待敵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