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計1
金蟬脫殼
【原文】存其形,完其勢;友不疑,敵不動。巽而止,蠱。
179
【譯文】保存陣地的原形,造成還在原地防守的氣勢,使友軍不懷疑,敵人也不敢貿然進犯。在敵人迷惑不解時,隱蔽地轉移主力。
【典故出處】
金蟬脫殼此語的本義是指:金蟬在蛻變時,本體已脫離蟬殼而走,而蟬蛻還掛在枝頭。比喻隻留下表麵現象,實際已脫身逃走,使對方不能立即發覺。作為計謀,則源於《易經?蠱》卦之《彖》。後者有“巽而止,蠱”之說。蠱,即為卦名。此卦為異卦相疊(巽下艮上)。上卦為艮為山為剛,為陽卦;下卦為巽為風為柔,為陰卦。故“巽”的卦象為“剛上柔下”,其意為高山沉靜,風行於山下,事可順當。喻指我方乘敵方不驚疑之際,暗中實施主力轉移,安然躲過戰亂之危。
【應用範例】
薑維巧計避追擊
三國時期,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中原,但一直未能成功,終於在第六次北伐時,積勞成疾,在五丈原病死於軍中。時值蜀軍兵退漢中的路途之上,為了逃避魏軍趁勢進攻,諸葛亮死前向薑維密授退兵之計。即在諸葛亮死後,對外嚴密封鎖死訊,造成諸葛亮仍活在人世的假象,從而逃避敵人的追擊。薑維遵照諸葛亮的吩咐,在諸葛亮死後,帶著靈柩,秘密率部撤退。司馬懿派部隊跟蹤追擊蜀軍。薑維命工匠仿諸葛亮模樣,雕了一個木人,羽扇綸巾,穩坐車中,並派楊儀率領部分人馬大張旗鼓,向魏軍發動進攻。魏軍遠望蜀軍軍容整齊,旗鼓大張,又見諸葛亮穩坐車中,指揮若定,不知蜀軍又在耍什麼花招,不敢輕舉妄動。司馬懿一向知道諸葛亮“詭計多端”,又懷疑此次退兵乃是誘敵之計,於是命令部隊撤退,觀察蜀軍動向。薑維趁司馬懿退兵的大好時機,馬上指揮主力部隊,迅速安全轉移,撤回漢中。等司馬懿得知諸葛亮已死,再進兵追擊,為時已晚。
180
範雎假死逃魏
秦相範雎,足智多謀,曾向秦昭王獻上“遠交近攻”的宏韜大略,輔佐秦昭王開拓疆土,富國強兵,功高位重,國人多有敬佩。不過,範雎在此之前,可沒有如此威風。他能生存下來,多虧他及時運用計
謀,才脫離危險境地。
範雎是魏國人,字叫叔,曾到東方各國去遊說,沒有什麼收效。後來回國想侍奉魏王,但因家境貧寒,連生活都難以維持,不得已,就先到魏國的中大夫須賈那裏找事做。一次,他跟須賈出使齊國。齊衰王聽說他有辯才,私下裏賞賜他黃金和酒飯,範雎辭謝,沒有接受下來。須賈知道後,懷疑他把魏國的機密告訴了齊國,大為生氣。回國後,即把此事稟報了魏相國。魏相國是魏國的公子,名叫魏齊。魏齊聽說,不分青紅皂白,命人對範雎嚴刑拷打,打折了肋骨,打落了牙齒,範雎無法申辯,隻好裝死。門人就用草席包了,將他扔在廁所,任由客人在他身上撒尿,侮辱他。魏齊說:以後再有人胡言亂語,範雎就是他的榜樣。”範雎趁無人之際,對看守他的人說,你如能將我放走,我一定會重重地謝你。”看守人答應下來,遂趁魏相喝得爛醉,請求允許他將屍體扔掉,魏齊在糊裏糊塗狀態下答應了。範雎因此得了一條性命。
呂布金蟬脫殼計
呂布與王允誅董卓之後,涼州董卓的舊部李繡、郭汜起兵攻下長安。呂布逃出長安,先是投袁術,不被接納;繼而又投到袁紹帳下。不久,袁紹對呂布的恃才傲慢和大肆殺戮不滿,先是給了他一個虛職,將他放出河北。呂布走後,袁紹又考慮到放走呂布,等於放虎歸山,一旦他長硬翅膀,日後對自己是個極大威脅,便決計殺掉呂布,以除後患。
於是,他挑選了30名精壯的勇士,說是送呂布上任,暗地裏吩咐他們在路上瞅機會殺掉呂布。那天晚上,呂布等人在一處地方安歇,他在一個親信耳邊說了些什麼,然後偷偷溜出營帳。30名勇士聽見呂布營帳中不時傳出鼓瑟的聲音,以為呂布並沒有防備。待夜深人靜時,30名勇士手持鋼刀奔進呂布營帳,衝到床前就砍。估計人已死去,就回去向袁紹報功去了。袁紹一聽呂布已死,喜出望外,但還有些不放心,派人再去打探清楚,才知是上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