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計2
死囚割首,勾踐滅吳
吳王闔閭自敗楚之後,名震中原,傲視諸侯各國,以中原霸主自詡。他性格乖張怪戾,脾氣暴躁,動不動就要對鄰國訴諸武力。公元前496年,他拒絕伍子胥等人的忠告,趁越國國王允常逝世,世子勾踐新立之機,率精兵三萬,興兵伐越。越王勾踐親自督師抗擊。吳、越兩軍相距十裏下寨,幾經交鋒,不分勝負。闔閭大怒,遂督眾列陣以待,準備等越軍稍有懈怠,即進行猛烈攻擊。勾踐遠遠望見吳軍隊
175伍嚴整,戈甲閃閃,便對諸將說,吳軍兵多勢振,不可輕敵,必須以計破之。他先組織了一支500人的敢死隊,敢死隊員手持長槍大戟,一聲呐喊,殺向吳軍陣地。可是,敢死隊連續發起三次衝擊未損得吳軍半根毫毛。勾踐一計不成,又生一計。次日,他密傳軍令,放軍中所攜帶的死囚300人於陣前列隊。死囚們分作三隊,每個人都袒露胸懷,把明晃晃的大刀架在脖子上,邁著不太整齊的步伐向吳軍陣前走來。當距吳軍陣腳隻有幾碼之地時,為首一囚上前說:吾主越王,不自量力,得罪於上國,使上國出兵討伐,我們願以死代越王贖罪。”說完,便帶頭將刀一抹,300個囚犯跟著一個接一個地割下自己的腦袋;吳軍眼睜睜地看著一顆顆落地有聲的人頭,歎為觀止,以為平生第一奇事,彼此交頭接耳,議論紛紛,全然忘記了此乃兩軍交戰的戰場。勾踐期望的正是這個效果。當下越軍陣中鼓聲大作,越軍敢死隊像洶湧的潮水撲來,吳軍還沒清醒過來,隊伍便被衝得亂作一團。勾踐見先鋒得手,遂統率大軍殺來。吳軍見狀,紛紛逃遁,3萬軍隊死傷亡過半,吳王闔閭連驚帶嚇,敗退途中,刀傷發作,一命嗚呼。
王世充兵不厭詐勝李密
隋煬帝死後,天下紛爭,豪傑盜賊並起,各據一方,互相攻伐。李密隨楊玄感舉兵反隋,楊玄感不聽李密之策,終於被殺。李密逃到山東,聚集了一些人起兵,自號魏王。當他擊破隋軍宇文化及之後,大家都來投靠他,軍勢驟盛,不久,糧食不足。李密認為:如果急攻洛陽,一旦成功,不但糧食解決,亦可奮揚士氣,重振聲威。”隋將王世充駐守洛陽,知道李密缺糧,軍勢銳減,想乘機迎擊。但因為多數的吏民都被李密的聲勢鎮住了,因此王世充又深怕大家不能同心協力。他思索許久,終於想出一計,於是暗中促使左軍衛士張永通出外散播謠言,說周公共托了三次夢,要他向大家傳達意旨———令王世充出兵擊賊。大家信以為真,立即為周公立廟,王世充便率軍征討李密。每次出兵之前,都到廟中祈禱,軍民士氣逐漸加強;王世充更進一步與巫者暗中說好,說是周公之意,要王世充立即出兵攻打李密,定能勝利,否則將會有一場疫癘來臨,士兵人民誰也逃不了。大家都對巫者之言深信不疑,無不奮臂請戰,軍勢壯盛。第二天,王世充引兵攻討李密1,李6密出來應戰。李密的軍隊尚未散開,王世充的兵士已殺過來了,雙方展開混戰。王世充事先已找到一個外表與李密非常相似的人,把他綁起來,藏在軍隊中,當兩軍交戰正激烈,難分勝負時,就將那酷似李密的人牽出來,故意由陣前繞過,吩咐一些人大叫說:李密已經捉到了!”隋軍的士卒無不驚喜異常,勇氣頓時大增;李密的士卒
卻惶恐萬分,不知該怎麼辦。王世充又及時叫那些埋伏在外的士兵,引火燒了李密的營舍,李密的部下更加驚慌,轉瞬間便大敗,李密最後落荒而逃。王世充以自己的智謀大獲全勝。
張誡假呼擒敵酋
公元1104年,北宋朝廷命令威州團練使、熙州知州王厚、內皇城使、果州刺史童貫和蘭州知州張誡等率兵赴青唐(今青海西寧),攻討羌人。青唐羌人首領溪賒羅撤以精銳騎兵幾千人抵抗。溪賒羅撤登上軍北高岡,指揮大軍作戰。戰前,溪賒羅撤曾在山下設下疑兵。疑兵望見王厚、童貫帶領中軍接近山下,剛要衝殺,那知王厚派出的流動突襲的騎兵早已暗中尾隨其後。疑兵發覺後,立即逃遁,突襲部隊隨即發起追擊,雙方短兵相接,殺得難舍難分。王厚、童貫所率中軍擊鼓呐喊,都護高永年迅速指揮突擊隊突擊敵陣,羌兵稍退。就在這時,張誡率領的精銳騎兵直搗羌兵中堅,奪取溪賒羅撤的指揮台。張誡登上高處高喊:我們把敵人首領捉住了!”宋軍各路人馬聽到喊聲,信以為真,士氣大振,戰鼓敲得震天動地。羌人聽說自己的首領被捉,士氣立刻低落下去。恰在這時,從東南方刮起暴風,煙塵飛揚,天昏地暗,羌人看不清宋軍的情況,無法作戰。宋軍乘勢奮擊,羌人大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