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計2(2 / 2)

嶽鍾琪巧施縱火計

清朝大將嶽鍾琪率兵3000人,奉命進攻清海叛匪的巢穴爾格弄寺。該寺位於險要的山地,且有1萬多名叛匪隱藏其中,確實是易守難攻。當嶽鍾琪抵達山口時,發現異常平靜,便斷定必有埋伏,於是他派出偵察兵搜索前進。當偵察隊進山以後,果然與伏兵相遇,發生了衝鬥。嶽鍾琪當機立斷,命令全軍進擊。同時,也觀察周圍環境,隻見山高草密,便靈機一動,立即挑選了幾十名精悍健壯的士兵,從兩邊的山地攀登上去,在敵匪的巢穴裏放起火來。叛軍見狀,頓時慌

177成一團。隻見火隨風起,越燒越旺,不久便漫山遍野地燒了起來。山上的叛軍四散逃竄,燒死過半。嶽鍾琪終於以少勝多。

李大亮智擒叛將

唐朝初年,洪州總管張善安起兵反叛朝廷,高祖李淵詔遣安撫使李大亮領軍平叛。李大亮率軍抵達洪州後,同張善安的叛軍隔河對峙,兩人隔河對話。李大亮說:你身為朝廷守邊大將,為何反叛朝廷?若棄兵投降,仍可享富貴,否則,必然自取滅亡!”張善安說:我並無反叛之心,全是手下人逼我這麼做的,想歸降又怕朝廷不容。”李大亮說:你既然有歸降之意,我們就是一家人了。”說著單人獨騎涉水過河,同張善安手攜手進入叛軍大營,長談後,張善安表示歸降。第二天,張善安率十幾名親信來見李大亮,李大亮請他一人獨騎進營,從者留在營外。見麵後,張善安始終不提投降之事,告辭時,李大亮見他仍執迷不悟,就令人將他捆綁起來。營外張善安的親信見勢不妙,忙逃回去報信。叛軍聞訊傾巢出動,進攻李大亮的軍營。李大亮對他們說:我本無意留張總管,但他誠心歸降,並說怕回去後受你們的脅迫,所以執意留下,你們何必怨我?”叛軍一聽便信以為真,大罵張善安無情無義,大呼而散。李大亮乘機派兵分頭追捕,大多數被捉回,洪州兵變就這樣平息了。

蘇代巧言罷秦兵

秦國意欲並吞六國,好稱霸天下,它的武將王齒乞和司馬梗,領兵猛攻韓、趙兩國,眼看即將席卷韓、趙二國了。韓、趙二國不堪亡國之苦,於是火速商議,派遣口才好謀略高的蘇代,帶大量錢財前往秦國,好從文相範雎那兒獲得生機。

見到範雎,獻上珠寶,蘇代便問:貴國的武將白起,擒住了趙國的武將趙括,這件事您可知曉?”範雎點點頭說:聽說過了。”蘇代再問:那麼白將軍就要攻打趙國邯鄲城這件事,您也耳聞了吧?”範雎又點1點78頭說:是聽說了。”蘇代開始心理戰術,說:趙國一旦滅亡,那麼貴國稱霸中原就是理所當然了,而白將軍的戰功最大,也必然升官發財,官拜三公嘍!這也難怪嘛!白將軍的戰功確實了不得,沒誰能和他相比,論功封爵,三公真是非他莫屬。說起來這個三公高爵,不但地位高,權勢、財勢更大,誰都夢想有朝一日能爬上去風光風光。

可惜呀,可惜,這會兒坐上去的是他,不是你;誰都知道,你倆素來不分高下,平起平坐,這下子可好!他升了格,你再見到他時,就得低聲下氣,這麵子可丟大了。你能忍下這口氣嗎?可是,到時候想不忍也由不得你了。這後果實堪憂慮,你得想個法子阻止白起立戰功才是啊!再說,秦以往奪土地的情形是這樣的,土地雖得,但是百姓卻逃得精光,空城空地啥用也沒有;現在就算白起攻下邯鄲,百姓還是會四下逃散。要想得地又得人,以我之見,還不如下令白起收兵,讓趙國自動獻上土地人民,這豈不是一舉數得嗎?”如此滔滔口才,終於使範雎上了套。範雎快馬加鞭奏請秦王:出征的兵馬,連連征戰,已經疲憊不堪了,如果不及時收兵,恐怕就要吃敗仗了,所以請秦王下令,撤回軍隊,通令韓、趙二國割地議和了事,這樣土地人民既得,士兵們也可保存體力。”秦王一向尊重文相範雎的提議,所以馬上下令白起回師。這件事後來被白起知道了,兩人見麵如同敵人。

宋太祖賜酒要錢

宋太祖趙匡胤以賜酒的方法解除了幾位將領的兵權,但又憂慮他們蓄積的財產太多。於是就每人賞一塊地,給他們修建住宅。結果使每人都花費數萬。住宅完工後,又賜他們宴席。大家正在酒酣之時,宋太祖讓每位大將都由一個子弟攙扶回家。太祖送到大殿門前,對他們的子弟說:你們的父親都答應各自獻給朝廷10萬緡(一千錢為一緡)。”幾個節度使醒來,問怎麼回來的,是否在皇上麵前失禮了。他們的子弟告訴父親許給朝廷十萬緡,諸節度使雖然懷疑醉酒中是否真有此言,但第二日,都進表如數上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