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Z
zā
紮彩匠不給神磕頭——我知道他是哪裏泥?
紮嘴的葫蘆——倒不出啥來。
zá
雜燴湯裏的豆腐——白搭。
雜技團裏的摩托車——原地打轉。砸鍋賣鐵——不過啦。
砸鍋賣鐵——一錘子買賣。
砸開的核桃——兩邊有人(仁)。
砸了鍋子扒了灶——散夥(火)。
zāi
栽起秧子就打穀——哪有那麼快。
zǎi
宰狗的剝驢——越玩越大。
宰雞給猴看——殺一儆百。
宰相打燈籠——回府。
宰相的肚子——能撐船。
宰相肚裏能撐船——寬大為懷。
宰相肚裏能行船——心胸開闊。
心曠神怡
比喻心胸開闊,精神愉快。出自宋·範仲淹《範文正公文集·嶽陽樓記》。
嶽陽樓位於湖南省嶽陽市,此樓建於唐朝初年,到北宋時,滕子京又加以重修。
滕子京和範仲淹兩人相處甚好,他們兩人在同一年,考取進士,公元1044(宋仁宗慶曆四年)滕子京擔任了嶽州(今湖南嶽陽)知州,次年就重修嶽陽樓,並請好友範仲淹為他寫篇文章,來記敘這件事,範仲淹欣然接受了好友的請求,寫成了《嶽陽樓記》這篇傳誦千古的文章。其中有一段是:“至若春和景明,……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這一段的大意是:在春風和暖、陽光明媚的時候登上嶽陽樓觀賞景色,你就會覺得心胸開闊,心情開朗,精神十分愉快。這時,所有的一切榮辱得失都會忘得一幹二淨;你再端起酒杯,在陽光的沐浴下,清風的吹拂下,舉杯暢飲,這樂趣真是無窮無盡啊!
宰相門第元帥府——門當戶對。
宰豬的弄一身血——成了紅人啦。崽打老子——錢(前)不是。
zài
在扁擔上睡覺——想得寬。
在家裏挺屍——裝病。
在劫難逃——命該如此。
在磨子上睡覺——想轉啦。
在沙灘上蓋樓——根基不牢。
在煙囪上睡覺——想通了。
在針尖上削鐵——追求利潤(刃)。
zǎn
攢雞毛紮撣子——湊數。
zāo
糟鼻子不吃酒——枉擔虛名。
糟鼻子不喝酒——枉擔罪(醉)名。
糟坊的姑娘——久(酒)手。
糟木頭刻手戳——不是那塊料。
záo
鑿壁偷光——孔明。
鑿壁偷光夜讀書——一孔之見。
鑿子碰榔頭——硬對硬。
zǎo
早晨的露水——不長久。
早晨的霧氣——一會兒就散。
早穿棉襖午穿紗——冷熱不均。棗核掉到醋缸裏——又尖又酸。
棗棵子放驢——沒處插嘴。
棗木疙瘩——劈不成絲,剁不成綹。
棗子骨頭——梆硬。
棗子骨頭——兩頭利。澡堂的拖鞋——甭提了。
澡堂子搬家——不讓人喜(洗)。
zào
皂君廟的獅子——缺對。灶王老爺下界——保平安。
灶火坑裏燒山藥——吃裏扒外。
灶君爺卷門神——畫裏有畫。
灶君爺上天——多言好事。
灶坑裏插犁杖——挑灶了。
灶坑裏燒王八——又憋氣又窩火。
灶坑挖井,房頂開門——六親不認。
灶老爺騎竹馬——神上天了。
灶老爺與鍾馗——斜神一對。
灶門前的燒火棍——越來越短。
灶膛裏的濕柴——有煙沒火。
灶膛裏燒皮條——卷回來了。
灶台上的抹布——專門揩油。
灶王爺打跟頭——砸鍋了。
灶王爺掉進鍋裏——主(煮)不得。
灶王爺翻跟頭——不敢離板。
灶王爺掏耳朵——崴泥。
灶王爺演戲——胡鬧鍋台。造屋請個箍桶匠——找錯人啦。
zéi
賊被狗咬——說不出口。
賊帶徒弟——誨淫誨盜
賊喊捉賊——倒打一耙。
賊見真贓——諱不得。
賊去了關門——遲了。
賊娃子說夢話——不打自招。
賊娃子說夢話——想偷。
賊眼裏淨小偷——以己度人。
賊贓——怕人吃。
賊走後關門——怕再來。
zhā
紮耳朵眼上轎——及時。
zhá
鍘刀剃頭——拿著腦袋玩耍。
鍘刀下的陳駙馬——應得下場。炸糕上籠屜——走油漏氣。
炸油條的棉襖——有(油)點。
zhǎ
眨巴眼看月亮——好大的心(星)。
眨巴眼生個瞎子——一代不如一代。
眨眼打哈欠——揚眉吐氣。
zhà
乍人蘆芋——不知深淺。炸彈落地——四麵開花。
炸了窩的黃蜂——一片亂轟轟的。
炸藥斷了撚——放啞炮了。蚱蜢戴眼鏡——臉麵不大。
蚱蜢配蝗蟲——門當戶對。榨油房裏的鐵圈——箍得梆梆緊。
zhāi
齋公丟臘肉——不好作聲。
齋公罵尼姑——先說先贏。摘櫻桃爬到柳樹上——白忙話。
zhái
宅神堂裏的雞子——寶貝蛋。擇菜剝蔥——各管一工。
zhān
占卜的改行——不搞鬼事了。沾在胡子上的飯粒——吃不飯肚子。氈匠擀氈——厚此薄彼。
氈子上拔毛——不顯眼。粘鳥的網——眼兒多。
粘牙的燒餅——麵生。
zhǎn
斬草不除根——後患無窮。
斬草斷根——除惡務盡。
斬掉頭的蛇——毒心未死。
zhàn
占著茅坑不拉屎——不幹正經事兒。戰場上拚刺刀——短兵相接。
短兵相接
“短兵相接”今天常用來比喻敵我雙方,麵對麵地進行針鋒相對的鬥爭。而作為典故,它最早的出處應該追溯到戰國時期著名詩人屈原所著的《九歌》。他在《楚辭·九歌·國殤》中描寫古代戰爭場麵時,就使用了“操吳戈兮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的詩句。漢朝的司馬遷是最早把“短兵接”作為成語來運用的。
作為成語,它最早出自於《史記·季布欒布列傳》。故事說的是,秦末楚漢相爭的初期,漢王劉邦乘楚王項羽大軍在山東一帶作戰的有利時機,親率五十六萬大軍一舉攻占了楚都彭城,也就是今天的江蘇徐州。項羽見自己的後方告急,立即領精兵三萬從山東揮師南下,迅速包圍了彭城,打得劉邦措手不及。漢軍倉促迎戰,被驅入穀水、泗水,死傷二十餘萬人。項羽的部將丁公率軍窮追不舍,他是項羽手下猛將季布的舅舅,是一個很有心計,也很會帶兵打仗的將軍。追到彭城以西,窮途末路的劉邦不得不回頭迎戰,兩軍在戰場上開始了你死我活的拚殺。古代作戰使用的兵器,弓箭稱為“長兵”,刀劍稱為“短兵”。近身作戰,弓箭無法展開,必須使用短兵器,所以叫做“短兵相接”。在生死攸關的戰場上,雙方自然是奮力搏擊。漢軍人少,又連日征戰,人困馬乏,形勢非常危急。劉邦自知很難脫身,便勒馬回頭對追上來的丁公說:“你我都是英雄,何必苦苦相逼呢?”丁公聽了先是一愣,隨後想了想,便賣了個情麵,引兵退去。劉邦這才不由得長出了一口氣,帶著僅存的數十名殘兵敗將,脫身而去。
說到這裏,我們有必要介紹一下“短兵相接”這個故事中的人物劉邦、季布和丁公的結局。劉邦最終戰勝了項羽,做了漢朝的開國皇帝。曾多次與劉邦交戰,讓劉邦頗為忿恨的季布先是被通緝,劉邦為其人頭懸賞千金;後來,劉邦聽取了謀士建議,為收買人心,赦免了季布,還拜他為中郎將。而丁公呢?項羽與劉邦爭奪天下兵敗後,他自恃救過劉邦一命,主動前來投靠。沒想到劉邦不僅不感激他,反而說:“你作為項羽的部屬,是不忠的。使項羽最終丟失天下的人,就是你丁公。”隨後,劉邦下令將丁公推出斬首,告示三軍,做人做事不要學丁公!
戰馬離了群——孤僻(匹)。
戰爭販子講和平——口蜜腹劍。站得身子正——哪怕影兒斜。
站在高山看大海——遠水不解近渴。
站在海邊打咳聲——望洋興歎。
站在河裏撒尿——隨大流。
站在黃河兩岸握手——差遠了。
站在樓上看人——把人瞧低了。
站在廟門口罵禿子——跟和尚過不去。
站在人背後拉弓——暗箭傷人。
暗箭傷人
采取卑劣的手段,暗地裏傷害別人。出自春秋·左丘明《左傳·隱公十一年》。
春秋時,鄭國的穎考叔雖已年邁但仍勇力過人。這一年,鄭莊公在魯國和齊國支持下討伐許國,在發派兵車時穎考叔為了爭奪兵車與青年將軍公孫子都發生爭吵,穎考叔依老賣老拉起兵車就跑。公孫子都由此對他心生怨恨。
七月間,鄭軍逼近許國都城。攻城的時候,穎考叔奮勇當先,高舉大旗,爬上了城頭。公孫子都眼看穎考叔就要立下大功,心裏更加嫉妒,便抽出箭來,對準穎考叔射了出去,隻見這位勇敢的老將軍,頓時一個跟鬥摔了下來。另一位將軍撥箭還以為穎考叔是被許國兵殺死的,連忙拾起大旗,繼續指揮士兵,投入戰鬥,終於把城攻破,鄭軍全部入城。許國的國君許莊公逃到了衛國去,許國的土地於是並入了鄭國的版圖。
像公孫子都那樣,趁人不備,暗放冷箭,就叫做“暗箭傷人”。
站在遠洋輪上說怪話——海外奇談。
站在雨地裏——怎能不濕腳。
站著身子說話——不腰酸。
站著說話——不腰疼。綻開鞋前頭——冒尖。蘸了汽油的柴禾——一點就著。
蘸水鋼筆——沒冒(帽)。
蘸水鋼筆——沒有膽。
zhānɡ
張操畫鬆樹——雙管齊下。
張飛擺屠案——凶神惡煞(殺)。
張飛扮姑娘——咋扮咋不像。
張飛吃秤砣——鐵了心了。
張飛吃豆腐——小菜。
張飛吃豆芽——小菜一個。
張飛穿針——粗中有細。
張飛穿針——大眼瞪小眼。
張飛的騾子——不見奇(騎)。
張飛瞪眼——怒發衝天。
張飛翻臉——吹胡子瞪眼。
張飛古城罵關羽——誤會。
張飛喝斷當陽橋——驚退了百萬曹軍。
張飛忌酒——明天不晚。
張飛見李逵——對脾氣了。
張飛見李逵——兩個黑臉兒的。
張飛進宰房——嗜殺成性。
張飛開店——鬼不上門。
張飛開店——無人上門。
張飛哭劉備——凶(兄)呀。
張飛賣刺蝟——人硬貨紮手。
張飛賣豆腐——黑白分明。
張飛賣肉——幹本行。
張飛娘姓吳——無(吳)事(氏)生非(飛)。
張飛請客——不領情不行。
張飛紉針——有勁無處使。
張飛上陣——橫衝直撞。
張飛小傳
張飛(?—221),三國蜀漢大將。字益德(又作翼德),涿郡(今河北涿州)人。東漢末隨從劉備起兵。曹操取荊州,劉備敗於長阪(今湖北當陽東北),他率騎拒戰,曹軍不敢近。後隨劉備取益州,任車騎將軍。當時與關羽同稱“萬人敵”。章武元年(221年),隨從劉備攻吳,臨行,為部將刺滅。
當陽怒喝
曹操進軍荊州,劉表已死,劉備沒有了依靠,逃往江南。曹操率兵追擊,經過一日一夜的急行軍,在當陽縣長販追上了帶著大批百姓的劉備。劉備聽說曹操突然追來,拋下妻子兒女自己前逃,並令張飛率領二十名騎兵斷後。張飛守住河岸,拆河橋,怒目圓睜,手執長矛大叫數聲:“我是燕人張益德,誰敢前來與我決一死戰?”聲音如響驚雷,人和馬都受到了驚嚇,橋下的河水開始倒流。曹軍陣中將領都被張飛的勇氣嚇住,始終無人敢上前去。於是劉備才得以逃脫。劉備平定江南各郡後,任張飛為宜都太守、封爵新亭侯,後又調守南郡。